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本文在介绍我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探讨了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系统化地融入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划和教学过程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对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对接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明确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实施意义,立足自身专业特点,从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产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人才培养途径,能迅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以及适应企业环境的能力,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校企融合中采用的比较普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下的顶岗实习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如何更有效、深入地推进"订单"模式下的顶岗实习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是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订单"模式下的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提出对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对接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明确“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实施意义,立足自身专业特点,从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产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5.
屈展  王新友  白乐斌 《湖南农机》2016,(10):132-133
在新常态环境下,职业院校要想增强办学实力,必须要深化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途径.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此提出了几点完善意见,希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校企合作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方式,是高职教育特点的直接体现,深化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传统的校企合作弊端多,结构失衡、机制制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在"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化校企合作,在合作内容、形式、环境、机制等方面都要积极寻求创新,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助力高职教育迈向产教融合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韩韬 《南方农机》2017,(11):125-126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不断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教育的主题,而校企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升级。文中以亿滋中国为实例研究了一种新的校企合作新形态,是一个"一虚拟"和"十合作"的"1+10"人才培养模式,利用该模式可有效地提高校企合作成功率,增强学生适应性,利用基础的管理办法和详细的具体措施为校企合作的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  相似文献   

9.
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对从事集设计、制造、管理、经营、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生产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优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人才素质、技术和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以达到一专多能的目标。文章以机电类专业为例,对社会发展与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阐述了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新型人才培养策略,为推动我国智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和发展模式,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校企文化融合,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平台、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是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体制改革背景下,基于原有校企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针对高职院校提出铁道运输行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是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体制改革背景下,基于原有校企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针对高职院校提出铁道运输行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文章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研究自动化类专业群、汽车类专业群及轨道类专业群相继与各大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本院学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提升就业能力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结合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和焊接行业的发展现状,从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大赛、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讨了如何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相匹配,以期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人才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文章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机电类专业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成效,对有效推进校企合作精准育人、提升高职院校对地方产业的服务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开展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装配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装配式人才需求层次的岗位目标,构建"校企共育,产教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是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其优势主要是校企合作。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时期,通过剖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师的培养模式,分析和总结高职教师应具备六种"关键能力",有助于促进高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提倡的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校企深度融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虽然当前实施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院校越来越多,初步显现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但是还存在各个地方发展不均衡、特点不突出、实施层次浅以及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应继续探索内涵建设和系统规划,加强制度和质量保障。文章对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以期为提高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理念,很多中职学校对模具制造专业实施教学改革,紧密联合企业以服务于企业为宗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向。本文以中职模具专业校企合作为例,探讨实践教学校企结合新模式的构建及方法,并作为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的核心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定位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中高职系统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