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日照市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与产业特点,发展了多种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有茶、蔬菜、粮食生产、果品、花生、苗木花卉、畜牧业、渔业、种业以及桑蚕、烟叶和中药等产业,根据这些产业的发展情况,日照市在2011年制定了农业十大产业规划,逐步形成了自己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子。其中"日照绿茶"已成为日照最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也成为了日照特色农业的重要名片,已创建了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技术推动、市场拉动,有力促进了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坚持以"园区"模式为载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以"名、优、特"为目标,狠抓特色产业管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长寿现代农业园区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4家;家庭农场521家,农民合作社394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405个,入社农户11.03万户。2016年,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 336元。分析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新型农业经营管理和融资机制,深挖特色效益农业潜力;2)加大科技投入,打造优势品牌,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3)抓好市场对接,拓宽产品销路,提高特色农业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分析甘肃农民收入结构特征、区域差距及不同时期农民收入增长态势的基础上,结合甘肃实际和农业资源禀赋条件,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培植民营中小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揭阳市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在对揭阳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揭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特色农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从根据资源优势搞好产业选择、制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对发展特色农业作了论述。重庆市巫溪县确定两薯、山羊、大宁土鸡、中药材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生态蔬菜、烟叶、蚕桑、大鲵、魔芋、林特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并提出优势区域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对通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建立了选择特色农业产业的标准体系对通话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进行了选择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种植业、园参种植业、葡萄种植业等8个产业应选作特色产业。本文最后提出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大特色农业产业科研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要振兴,基础在乡镇,潜力在农业,希望在农村。目前,大多数丘陵贫困县区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农业特色产业不发达。南部县位于川中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属典型的浅丘地貌。通过分析南部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南部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6个对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优"亲水"品牌;注重科技引领,优化人文环境;利用项目带动,深挖发展潜力;招商引资,借势发展;建设园区,壮大发展规模;优化配置,凝聚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8.
茶叶、食用菌、永川豆豉是重庆市永川区重点发展的三大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永川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大做强茶叶、食用菌、豆豉三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永川秀芽""永川豆豉""永川香珍"三大特色品牌,努力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三大目标。分析永川区茶叶、食用菌、豆豉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抢抓战略机遇、做大产业规模、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强化要素保障"等促进三大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中延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根据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特点,延安市适时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结合退耕还林以来延安市农业发展情况,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延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产业发展的空间效益,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延安市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根据生态建设要求和市场需求,发挥区域的农业资源条件优势,稳步推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会展是一种具有极强集聚与延展效应的现代服务业,服务涉及三大产业的各个环节,"会展+"模式延展至各行各业。同样,会展嫁接农业实施"会展+农业"模式,可通过展陈、宣讲、交互体验、产销宣言合作开拓农业市场,促进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基于此,结合当前国家关于农业发展政策与浙江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分析区域(浙江省)农业会展的发展现状,分析农业会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区域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特色农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类型,具有产品品质独特、消费市场特定等特点,主要依靠品质和特色取胜。湖南省永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发展蔬菜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基于此,对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概况、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判,提出特色农业发展对策,并从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出发,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高永州市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巴州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人口大区,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行严格农产品标准,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对于开拓农产品市场,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变优势产业为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对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政策对农业产业、农业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作用路径的影响,选择典型代表县域陕西省吴起县,基于农户行为的视角构建了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结构方程模型。首先设定水土保持政策、农户行为、农业资源环境、农业产业发展、耦合状态的5个潜变量及其所对应的观测变量,根据对研究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的感性认识,提出了9个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地揭示研究区水土保持背景下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模型运行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政策显著改善了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条件(路径系数为0.62),政策与其生态目标相吻合,但对农户资源利用及产业经营的正向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路径系数为0.22),政策与农户行为间存在着激励不相容。在系统耦合过程中,农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系统耦合状态(路径系数为0.42),同时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而间接影响耦合状态(间接路径系数为0.61×0.35=0.21),农户生产决策行为构成系统耦合关系中重要的中介,成为影响系统耦合的关键;由于政策对资源利用的强制规定以及对农户行为的抑制作用,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产业发展未起到支撑作用(路径系数为0.24),二者之间存在局部相悖。基于以上结果,在黄土丘陵区区域发展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环境条件,实现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优化耦合。  相似文献   

14.
重庆调味品在国内有着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晓喻度。2016年,重庆将调味品列入"七大农业特色产业链"之一,提出将进一步加大以花椒、加工辣椒、生姜为重点的调味品产业建设,实现100亿级产业目标。针对重庆市调味品产业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分析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壮大调味品产业链的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调味品结构战略性调整;2)加强政策扶持,搭建调味品公共服务平台;3)注重示范引领,带动调味品产业快速发展;4)提高技术水平,推进调味品产业可持续发展;5)实施品牌战略,提升调味品市场竞争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其中,宾川县是大理区域内较大的农业县,其葡萄特色产业较为突出。基于此,对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以促进宾川县葡萄产业更好发展,进而推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地区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模式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前导性的作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分析重庆市大足区农业转型的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应用区域经济理论,从农业发展转型实践路径中解析"做优做强原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4条重要路径。全区通过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经营主体、提品质抓营销,解决了缺平台、缺规模、缺支柱、缺品牌的问题,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取得了"特色农业高效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农业基础较大提升"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信息探索》2010,(3):45-45
2010年,内蒙古扎兰屯市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抓好产业布局规划。加快调整优化、规划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重点建设玉米、大豆、马铃薯、葵花、乳肉等优势规模产业带,重点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产业园区、基地。积极培育1~3条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示范区和优势产业带。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融合发展,是推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实地调研,对乡村振兴背景下隆德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总结分析了隆德县加快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引领;突出示范带动,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农文旅融合,开发多种业态;提升本土特色,做靓休闲品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等方面提出加快隆德县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战  王新军 《南方农业》2022,(6):121-123
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应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提高规划水平,对先进的农业产业生产模式进行宣传,从而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产业规模,最终推动农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农业产业选择存在盲目性、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及缺少先进性的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选择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及...  相似文献   

20.
刘罕奇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207-212
针对黄土丘陵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链网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的现实,对县南沟流域退耕以来农业产业—资源系统链网结构变化过程以及演变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资源系统链网结构变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I)生态系统修复阶段→(Ⅱ)经济系统(结构)适应阶段→(Ⅲ)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相悖阶段→(Ⅳ)农业产业—资源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系统已经经历了I、Ⅱ、Ⅲ阶段,现处于第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资源系统得以恢复重建,农业产业系统结构逐渐调整,经济效益逐年上升,然而产业系统与资源系统并未达到协调发展状态,目前林草资源丰富且未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资源耦合系统结构,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得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链网结构可通过资源环境、农业资源、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予以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