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花信灵对杂交水稻制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信灵能使不育系提早开花,使恢复系推迟开花,达到两系花时相遇;花信灵能促进不育系抽穗,减少包颈长度,增加外露的颖花数;花信灵还能增加两系的开花数和午前花数。因此有利于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每穗实粒数,使制种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母本常采用露地育秧,易受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强寒潮影响,出现烂种、烂芽、死苗,秧苗素质差,成苗不稳定。近几年,通过采用母本干谷播种地膜育秧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母本成苗不稳定的问题,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不影响制种产量。概括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干谷直播地膜育秧技术要点:趋利避害,合理调节父母本播差;秧地准备及播种;秧田期管理;适时移栽等。  相似文献   

3.
依据多年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的制种环境条件、高产群体结构的体系建立、亲本质量对种子质量产量的影响及不同生态、气候对每一品种组合播时历期的影响。介绍芷江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亲本及制种基地选用、抽穗扬花安全期、两系育性转换安全期的确定、亲本观察点的建立、栽植密度、移栽时间、花期预测、调花方法、肥水管理、病虫防控、田间除杂、人工授粉、种子收割和烘干设备的选用等技术内容,以期指导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4.
Q优雅丝是用恢复系雅丝与三系不育系Q1A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母本Q1A育性稳定、异交习性好;父本雅丝生育期适中、花粉量大,双亲均有利于制种高产。准确安排播差期、合理运筹肥水、做好防病灭虫、严格除杂保纯等措施是该组合制种实现高产高质目标的重要途径。介绍该组合父母本特性及在海南和内地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该文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概况,提出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经历了杂交水稻制种繁种的经验摸索和积累阶段(1973~1980年)、杂交水稻制(繁)种的技术提高和完善阶段(1981~1990年)和杂交水稻制(繁)种的超高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阶段(1991~至今)等3个发展阶段;国外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与制种技术研究还在进行之中。认为要提高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和种子生产效益及种子生产技术竞争力,今后必须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至今已进行了除草剂敏感基因导入父本法、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母本法和稻壳颜色标记法的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杂交水稻机械采粉贮粉与授粉制种技术;利用雌性不育系的机械制种技术等。其中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已获得小面积成功应用,其余方法还在试验与研究之中。因此,今后需要水稻育种家与农机专家密切合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6.
介绍杂交水稻晚籼新组合博优253的亲本测253和博A的特征特性;总结出选择适宜的制种地和理想抽穗扬花期、合理安排父母本播种差期、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培育双强高产群体、预测并调整花期及适时适量喷施“九二○”等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两段育秧有利于适时早播,节省用种,培育壮苗,保证密度,解决前后茬口矛盾,提高复种指数,是水稻栽培的重要环节,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俗话说:"秧好半年谷"。由于,近几年杂交水稻种子价格逐年上涨,导致农民负担加重,所以,该项技术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涵道风扇式高地隙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寻求更高效、更可靠的辅助授粉方法,以利于实现杂交水稻制种的全程机械化,该文设计了一种涵道风扇式高地隙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涵道风扇式授粉器的流场特性进行仿真研究与试验分析,并试制了样机,根据仿真试验得到的授粉器优选参数,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授粉机行走速度为1.5 m/s及授粉器电机转速为9 000 rad/min条件下,单位视野内母本厢花粉采集点的花粉平均粒数为8.39粒(杂交水稻制种农艺上要求至少有3粒花粉),较好地满足了杂交水稻制种授粉对花粉数量的最低要求。安排了涵道风扇式高地隙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赶粉与农用无人机赶粉的实际生产作业对比试验,测得2种授粉方式的结实率分别为44.2%、42.7%,两者作业效果相近,说明所设计的涵道风扇式高地隙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能满足杂交水稻制种的实际生产需要。该研究为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及实施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入手,简要介绍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实施要点,旨在提升我国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水平,促使杂交水稻机械化得以大面积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广12的父本广12,花时在9~13时,盛花在10~12时,峰值出现在11时,单株花期长达13天。母本珍汕97A花时分散。制种花时相遇在每天9~13时,集中在11~12时。花时全遇时,结实率早造达45.88%,晚造达43.75%。花时相隔48小时授粉,结实率仍可达20%。这一特征,为制种夺高产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迪  杜敏 《南方农业》2012,(6):55-57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处热带地区,充沛的光温资源非常适合杂交水稻繁、制种,至今已有近40年的种业生产经验。文章介绍临高县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杂交水稻制种的独特优势,指出"公司+技术指导中介+农民"的经营模式加速了临高种业的壮大,使其正逐渐成为海南省杂交稻繁育制种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垫江县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从2015年起率先在重庆市开展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工作,增强了水稻制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了制种企业、制种农户基本性收益,使制种产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垫江县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工作实践,分析重庆市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强化制种保险宣传、探索制种新模式、合理优化制种保险结构、强化现场勘查定损、采用综合气象指标定损理赔、适度推进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探明水稻高产品种的库源结构,对指导育种实践具有普遍意义。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中,利用品种自身的库源特征及种植地的生态和土壤肥力关键指标及其与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性,确定品种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不仅可节省因种栽培所需的人力、财力,还可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进程。本文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杂交水稻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及其因种优化调控规律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水稻高产品种的穗粒数以160~220粒为佳,这类品种在协调了"库"与"源"矛盾的同时,还较好地利用了基部绿叶的光合生产能力;大穗型品则应通过适当增施粒肥,充分发挥下部叶片的光合功能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2)采用扩"库"增"源"的高产栽培策略,增施氮肥以补充光合源,从而保证在高粒叶比情况下有较好的籽粒充实度。旱育秧比当地湿润育秧的增产量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当地湿润育秧的产量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水稻高产高效氮肥施用量与地理位置和土壤肥力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氮后移的增产效果与稻田地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增产。建立了以齐穗期剑叶SPAD值(X)预测粒肥高效施用量(Y)的简便适用新方法,Y=-30.798X+1 340.9,r=0.954 7**。形成了水稻高产与蓄水相结合的水分管理技术。(3)水稻高产栽插密度分别与施氮量和不同品种之间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每穗粒数偏少的品种更适宜强化栽培,生产上以选择传统栽培条件下的穗粒数不超过170粒的中小穗型品种为宜。前氮后移增产量(Y)与杂交组合穗粒数(X)的关系可表述为:Y=2 607.9-11.02X(R2=0.630 8),穗粒数≤237粒可作为采用前氮后移施肥法的杂交品种的选择指标。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的研究内容主要有:适应机插、机收的杂交水稻品种"库""源"结构,杂交水稻前期苗情诊断与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杂交水稻倒伏的早期监测与预防技术,和杂交水稻减氮增产高效技术。  相似文献   

14.
吉优5618是利用不育系吉丰A与恢复系广恢5618组配选育而成的弱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根据吉优5618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为大面积制种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花时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花时是指1d内水稻颖花的外稃和内稃从张开到闭合的时间。花时的同步性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强优势的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组合的制种上,由于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低,提高花时相遇率就能极大促进这类组合的推广应用。本文对水稻花时的特性、花时研究的观察方法、花时性状的遗传、基因定位、育种利用和杂交水稻制种中常用的人工调节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水稻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组合‘万优6号’在重庆市黔江区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和抗倒伏的特性。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提高成穗率和科学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在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是制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我国在制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杂交水稻的制种花期方面,应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种植技术,使水稻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8.
简述杂交水稻新品种瑞优189的选育经过与品种产量表现、农艺性状、稻米品质、稻瘟病抗性等基本特征,概括瑞优189的制种技术要点:合理安排播期;科学肥水管理;及时预测和调整花期;合理施用"九二○";严格去杂,确保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9.
赤霉素在杂交水稻制种中常用作花期调节剂。为了促进父母本花期相遇及提高父本株高以利授粉,已使用多年。早期每亩约使用赤霉素结晶1~2克。由于赤霉素能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光合积累,促进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输,并能使节间伸长、花期集中,提高结实率,各地制种工作者为了提高杂种产量,逐年增加用药量,某  相似文献   

20.
渝麦1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重庆市小麦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杂种优势表现突出,丰产稳产性好,抗逆能力强,高产,抗病,生产示范中一般比对照渝麦7号增产10%左右。简述渝麦18的特征特性。从"种植环境和土地整理;精选种子,保证纯度和质量;播种期和播种量;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大田栽培技术。从"播种期选择;播种方式和播种量;施肥、病虫害防治和花期管理;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其制种栽培技术。从"田块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严格去杂;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亲本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