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5.
为获得麝香百合组织培养最优外植体及探讨蔗糖、6-BA和NAA的最佳用量,本文以MS固体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4因素3水平(L9(34))3次重复正交试验,研究不同花器官及不同浓度的蔗糖、6-BA(6苄基嘌呤)和NAA(α-萘乙酸)对麝香百合组织培养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托为诱导不定芽最优外植体,诱导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3mg/L+蔗糖90g/L。同时经过分析,可以判断本试验中设计的4个试验因素对百合组培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外植体〉蔗糖〉奈乙酸和6-苄氨基嘌呤。本研究结果将为百合优良品种的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6.
利用GeneFishing技术获得耐低温花生品种花育44号种子在常温与低温诱导下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ACP20和ACP2。BLAST比对后发现ACP20基因与花生油质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9%,ACP2基因与花生nifU-like(铁硫簇蛋白)蛋白mRNA同源性达99%,说明油质蛋白和nifU-like蛋白可能与花生对低温逆境胁迫的抗性有关。通过RACE技术从该品系获得相关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预测,为探讨花生耐低温分子机制乃至培育耐低温花生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大白菜子叶段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获得大白菜高效再生体系,研究了不同的6-BA和NAA浓度、供体苗态、外植体切割和接种方式对6种大白菜子叶段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白菜苗期为两片子叶绿色将展平、第一片真叶未露出、小苗直立生长时(播种5~6 d)为最佳苗态;以保留单片子叶,在生长点处(即子叶柄基部和下胚轴交接处)先横切,然后纵切,去除顶芽,切除子叶顶端1/3竖直插入培养基为最佳切割和接种方式;在MS+7.0mg/L 6-BA+0.5mg/L NAA培养基上启动培养2~3d,再转入MS+5.5mg/L 6-BA+0.5mg/LNAA芽诱导培养基培养时再生频率最高;在供试的6种基因型材料中,橙色大白菜06J28子叶段再生频率最高,为90.4%,每块外植体再生芽数最高达1.14个,这一研究结果为大白菜转基因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利用根癌农杆菌对大豆成熟种子的子叶节进行遗传转化,从影响农杆菌和大豆子叶节外植体双方的因素出发,重点研究共培养阶段培养基的pH值、光照条件和共培养时间三个因素对转化的影响,以寻找适宜农杆菌和外植体的平衡点。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培养阶段,培养基pH值适宜范围为6.0~6.6,pH值以6.6为佳;提供10~16h·d-1光照均提高了转化效率,与完全黑暗差异显著;延长共培养时间显著提高转化效率,以7~10d为宜。本研究范围内以冀豆12、豫豆22和秦黄小粒12三个基因型大豆获得了较高转化效率,供试的6个大豆品种均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和Southern分析表明植酸酶基因phyA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该结果对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解析控制植物不定芽离体再生能力的遗传因素,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离体培养困难材料的不定芽再生能力,是植物基因工程遗传改良的基础。本研究以结球白菜4个纯合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频率离体不定芽再生技术。据此我们还对白菜不定芽再生能力进行遗传分析,并开展亲本与后代杂种的离体培养及反应研究,包括对培养基的激素需求,不定芽形成频率,不定芽形成数量,芽形态等系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杂种与亲本在培养基的激素浓度上有类似需求;杂交后代的不定芽再生率均至少高于一方亲本,在一些组合中可以高于双亲;在适宜的杂交组合及培养条件下,结球白菜带柄子叶外植体的不定芽再生率可以达100%,每一外植体上的不定芽数达3~7个。方差分析表明,结球白菜的不定芽离体再生能力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1991-1996年,在宜宾市新开垦荒地种植花生,推广应用快生型85-7花生根瘤菌剂1205.7公顷。平均增产22.85%;增收茶生653.08号,经济效益183.86万元,培肥土壤,促进了油樟、梨树幼林的生长发育。比较了四个基因工程菌株HN11、HN12、HN14、HN15的增产效果。试验表明:HN11、NH14基因工程菌株对花生产量比原菌株85-7、147-3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有产量低、病虫害为害严重、品质适用性窄等特点,而组织培养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花生组织培养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末运用到现在已有60多年的历程,在其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有关花生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基于此,从外植体、培养基、激素、植物基因型和其他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花生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花生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15.
阐述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及潜在环境容量,总结分析了库区近年开展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和应用技术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高效、稳定的风兰(Neofinetia falcata)丛芽诱导体系,以非共生性萌发所获得的风兰愈伤组织和原球茎(PLB)混合物为材料,改良的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植物激素及天然附加产物,进行单因素试验,选取适宜风兰生长的各因素种类和质量浓度范围,进而通过正交及完全组合试验,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和天然附加产物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丛芽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非共生性萌发培养基为改良的MS+活性炭(AC)0.5 g·L-1,在该培养基中种子培养75 d即可获得大量原球茎;原球茎在改良的MS+6-苄氨基嘌呤(6-BA) 0.5 mg·L-1+萘乙酸(NAA) 0.5 mg·L-1+苹果泥30 g·L-1+AC 0.5 g·L-1中培养70 d,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大量增殖,随后由原球茎产生大量丛芽,愈伤增殖系数6.84,丛芽发生率98.96%;将诱导出的丛芽转接至相同培养基中,以"芽繁芽"方式增殖,其增殖系数可达4.36。无菌苗生根则在改良的M... 相似文献
17.
18.
19.
24份山西花生资源芽期和苗期耐寒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不同山西花生资源芽期和苗期的耐寒性差异,本研究以24份山西花生资源为试验材料,在常温(25℃)和低温(2℃处理花生种子、10℃处理花生幼苗)胁迫下分别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苗期的逆境生理指标,并以低温与常温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寒性的评价指标,最终将各性状比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芽期相对发芽率0.90,相对发芽指数0.80的花生资源有4份;耐寒性强的花生资源的脯氨酸含量,SOD、POD活性的增幅均大于耐寒性弱的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将24份花生资源分为3类,第一类为耐寒性,包括4份,第二类为中间型,包括8份,第三类为敏感性,包括12份,芽期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综合比较筛选出3份耐寒性品种,分别为汾西小粒、文水花生、临县多粒。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不同花生资源在不同时间段低温逆境下的苗期生理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效硼镁肥对花生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花生在施氮磷钾肥基础上 ,施用高效硼镁肥能增加花生有效分枝数 ,饱果数 ,提高百果重 ,减少秕果数 ,每公顷产量达 5 2 5 0kg ,比群众习惯施肥增产干花生 993 8kg ,增产率达2 7 7% ,增收 392 5 5元 ,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