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存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损失补偿困难,补偿机制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退耕政策缺乏稳定性,补偿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资源的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指出应通过建立生态银行筹集资金,应从退耕的全过程寻找补偿的对象,国家应建立专门的退耕还林还草管理机构以提高运作的效率。最后,构建从政策、资金、技术方面共同补偿的较为完善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退耕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及其补偿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剖析生态补偿之关键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退耕的具体过程入手,将生态补偿的内容细分为退耕损失补偿,产业结构调整补偿,种苗费及相关投入补助,种植及管护报酬,生态收益5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途径。新的补偿方法科学、高效、公平,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国家今后完善西部生态退耕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推动农业生态补偿在我国的实施,从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背景、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取向,提出应当从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突出问题以及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转型2个层面来深刻理解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价值,农业生态补偿应定位于对农业的生态补偿,以激励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目标,并对具体实施生态补偿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由此产生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在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善措施。退耕还林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措施,在具体的实行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此措施可能会造成农户的经济收入在短时间内受到一定的影响。鉴于此,分析了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欧盟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农业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在农业政策中加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在这些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中,欧盟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很具有代表性,欧盟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对我国的农业与环境和谐发展有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该县收入结构由 1990年的种植业:畜牧业:工副业:林业为31.5:7:10.5 :1;演变为2006年的3.4:3.2 : 3.4 : 1;土地利用结构由1999的耕地:林地:人工草地为1:2:5调整为2006年的1:14 : 10.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人口、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畜牧业收入、工副业收入、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和森林覆盖率等8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阶段:1990-1996为第二阶段初期,1997-2002为第二阶段中后期,2003-2006为第三阶段初期.针对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资源与产业的优化耦合.需要调整林分结构,发展林草及其相关产业,对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增加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7.
以生态服务的价值观浅析生态补偿和生态资产经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国内外生态服务价值及生态补偿的现状,讨论了我国实行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方式,并提出生态资产经营的新思路,认为生产“有机农产品”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并从案例研究出发提出要发展“全封闭、内循环、零排废”型生态产业。本研究可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多赢”局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水土保持生态理论研究中,经常需要研究流域的生态补偿问题,流域内生物产量大、能量流动量大、信息传递量大,其补偿作用大,否则补偿量小。在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中,只有大气、水和土壤因素,可以表明补偿功能的强弱。分清补偿流域和非补偿流域,强补偿型流域和弱补偿型流域,对于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在流域治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该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还草是近年来国家在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工程项目,自1999年实施以来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造成工程实施中政府同时担任裁判员和运动员两种角色,使得此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在工程实施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即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购买制度,通过市场运作中的"看不见的手",更好地调节并完成现行的生态补偿制度.同时对这种生态市场的建立和定价模式做出了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1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公益林补偿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补偿对象、内容及形式的扩增.分级补偿等建议以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可望有益于我国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中国最为宏大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开展区域退耕还林前后生态安全评价,可综合检验退耕还林成效,并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制定区域环保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该文在深入分析生态安全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退耕还林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物元模型对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退耕后,市区及绥芬河市生态安全等级下降,分别由较安全和安全降至临界安全,其他地区生态安全等级没有变化;2)各地区生态安全隶属度变化显著,表现为宁安地区生态安全隶属度值下降,而东宁、林口、海林、穆棱等地区生态安全隶属度值增加,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概言之,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吉林省东部山区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对森林长期过量采伐、毁林造田,使坡耕地面积扩大,林地被蚕食,森林生态功能下降。西部地区由于片面追求粮食产量,过量垦植,大量林草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制约农业的健康发展。省委、省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开展这项工作。2000年,大安和敦化被确定为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单位,2000年全省启动退耕还林工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项重大举措,综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的文献,简要介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背景及生态效益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详细阐述我国退耕还林生效效益评价工作的各项检测指标以及生态效益的计算方法,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以供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系统和综合理论相关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的主要关系和补偿与被补偿的相关内容,构建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之间的量化联系。结果认为:(1)退耕区域和下游(下风向)区域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和间接受益者,国家和退耕区域居民是受损者;(2)生态补偿的关系所包含的内容共分为14项,其中被补偿8项,补偿6项,如果两者量化关系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持续发展最理想的模式;(3)以流域作为水土保持效益的补偿与被补偿的界限,以上下风的强弱区域作为减沙效益的补偿与被补偿的界限,最后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分析结果可对维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成果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织金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1998年正式开展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工作以来,已按上级相关要求建立了一套基本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但目前执法环境仍存在缺欠,行政干预现象依然存在,执法装备等硬件设施缺乏,水保执法人员素质较低。针对织金县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现存的问题,提出对策: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标本兼治,查处水保违法案件,深入了解案发原因,因势利导,使企业业主接收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完善管理机制,消除行政干扰,修改相关法律条文,提高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质量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对于推动滨海湿地生态补偿实践、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详细论述滨海湿地物质量补偿的理论体系,包括物质量补偿的定义、补偿原则及特点、主要补偿方式,以及补偿主体和客体等;并阐明了物质量补偿与生态修复之间的区别,对补偿参考系和补偿率等概念做了详细阐述。构建适用于我国产权机制的物质量补偿运行模式,将受损滨海湿地列入主要补偿客体,并为我国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提出对策建议:实行物质量补偿与价值量补偿相结合的多层次补偿模式;构建补偿率核算方法,开展物质量补偿评估试点;加强市场化交易模式,建立多元化补偿运行方式;完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的立法和管理工作,保障政策有效性;增加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投入资金,加强滨海湿地科普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基于1986,2003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吴起县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生态系统价值衡量土地利用类型相对生态价值,对吴起县退耕还林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1)1986-2003年间,吴起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林地、草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中,63.55%的耕地转换成林地和草地.(2)吴起县的生态环境指数从0.507上升到0.747,生态环境指数明显增加.其中,林地对区域生态环境指数增长贡献明显,从0.058增长到0.368.说明吴起县退耕还林还草带来了较好的生态效应,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农地>天然荒草地。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农地>天然荒草地。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