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枇杷的树形控制和合理修剪是当前枇杷生产管理中需要落实的重要措施。从树形培养、修剪技术、疏花疏果技术及配套水肥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渝西片区枇杷树形控制及修剪技术,为生态气候类似地区的枇杷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安徽省淮河以南降水量多的区域桃树下半部光秃枯死,及桃栽培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难题,提出一种高光效适宜机械化操作的桃树新树形,即倒“个”形新树形。倒“个”形新树形的桃树中央干强而直立,无主枝、侧枝,中央干上除基部着生2个调节枝组外,其余直接分生小型结果枝组;树高2.5~3.0 m,冠径1.5~2.0 m,主干高度50~70 cm。该树形能促进桃树早产、丰产、稳产,延长桃树盛果期树龄,提高果实商品率和优质果率。  相似文献   

3.
葡萄冬季修剪是葡萄整形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葡萄冬季生产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基于此,从葡萄冬剪的作用、冬剪时期、冬剪部位、冬剪常用手法、冬剪技术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葡萄冬季修剪技术,以期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茶树修剪是茶园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对湖南省吉首市茶园修剪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就如何把握合适的修剪方式、选择恰当的修剪时机、合理控制留养叶、科学跟进剪后培管措施等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并开展了建设性思考,旨在为吉首茶农增产增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1整形修剪 1.1修剪树形 在板栗的无公害生产上,主要以主干疏层形和自然开心形为主。  相似文献   

6.
大豆光能高效利用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作用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国内外科学家通过高光效育种对大豆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植物光合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有关大豆光合作用分子机制和光能利用效率分子调控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总结了大豆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综述了调控光能利用效率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豆高光效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修剪对李树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夏季和冬季不同修剪方法处理对李树生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夏季修剪对树高和干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冬季修剪对李树结果枝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C3作物大豆光能利用率实现培育超高产大豆新品种的目标为主线,以能量论观点推算大豆产量界限,提出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并从大豆生物量、表观收获指数、生育期、花荚脱落性状、超高产理想株型育种及高光效育种等方面叙述了与超高产大豆育种相关研究的新进展。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豆是继有性杂交育种之后,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产量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超高产理想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是大豆超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同时对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简介几种常见的李丰产树形(开心形、小冠疏层形、纺锤形、圆头形、"V"字形)的特点及其培养要点;介绍李树的整形修剪方法(短截、疏枝、回缩、缓放、开张角度、抹芽、摘心扭梢、环割环剥)及不同树龄的修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花椒抗寒耐旱,产品用途广泛,经济效益较好,但生产中品种繁杂,品质及成熟期不一致现象较为严重,栽培技术及修剪较为粗放,因此在苗木培育、树形管理、栽培管理及修剪等方面对其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作物、果树间作模式下果树树冠结构对间作作物区域光环境的影响,为果粮间作模式下适宜果树高光效树形结构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南疆地区扁桃(10 a)||冬小麦间作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扁桃树形分为疏散分层形、开心形、高干形、小冠半圆形4个树形处理,以非间作的冬小麦大田为对照,于冬小麦灌浆期对间作区域不同波段辐射强度、光谱组成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规律进行分区测定。结果表明:1)各树形对应间作区域光环境优劣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小冠半圆形、高干形、开心形、疏散分层形,几个树形处理间作区域总辐射强度平均值分别为对照的55.63%、46.54%、37.87%和28.76%,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依次为自然光对照的55.84%、44.57%、35.52%和26.40%;2)与自然光对照相比,间作区域各波段光照辐射强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PAR、蓝紫光、黄绿光和红橙光区域消减幅度高于总辐射平均值,紫外、近红外和远红外区域消减幅度低于总辐射平均值。以疏散分层形西侧冠下区为例,该区域总辐射消减为自然光的11.37%,蓝紫光、黄绿光、红橙光和光合有效辐射分别消减至对照的7.98%、8.42%、8.62%和8.30%;紫外光、近红外和远红外分别消减至对照的12.30%、15.94%和23.00%;3)光质参数中"红橙光/远红外"比值对树冠结构特征变化敏感度高,变异系数为23.34%,可作为对间作区域光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4)冠幅、干高、树高、有无主干等树冠结构指标对间作区域特别是东侧区域的PAR日变化趋势影响大。综合以上结果,南疆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控冠、提干、落头等整形修剪措施能够改善间作区域的光照条件,以采用小冠半圆形树形间作区域光环境最优。  相似文献   

12.
通过修剪与其他栽培措施相结合,能有效地减少柚树病虫害发生,同时,延长柚树寿命和丰产年限,提高柚的产量和品质。柚树修剪按年周期可划分为生长期修剪和冬季修剪,按树龄可划分为幼年期修剪、初结果期修剪、盛果期修剪、衰老期修剪。简述了柚树修剪目的、修剪原则、枝梢特点、修剪方法、修剪时期等。  相似文献   

13.
翠冠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翠冠梨是重庆市涪陵区南方早熟梨发展的主栽品种。作者通过十余年的实践,总结出在夏季有高温伏旱,秋季气温偏高,冬季日照较少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下翠冠梨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高标准建园;土壤管理,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主要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确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为优质苹果生产地带 ,建立起沟坡道路防蚀体系 ,春栽改秋栽 ,量化施肥、灌水、修剪 ,生态防治病虫害 ,加强优果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带优质苹果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确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为优质苹果生产地带,建立起沟坡道路防蚀体系,春栽改秋栽,量化施肥、灌水、修剪,生态防治病虫害,加强优果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带优质苹果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品种选择、柑橘园建设、土肥水管理、花果树形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精品果园——荆泉柑柑橘园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通过采取优质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经济效益高,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翠冠梨是重庆市涪陵区南方早熟梨发展的主栽品种.作者通过十余年的实践,总结出在夏季有高温伏旱,秋季气温偏高,冬季日照较少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下翠冠梨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高标准建园;土壤管理,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主要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余国清 《南方农业》2008,2(6):23-24
通过对8年生京艳桃长枝修剪与常规修剪的对比试验,表明桃长枝修剪可有效控制旺长树势,并在生产优质大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使常规修剪桃树的优质果比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渭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渭北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符合优质苹果生产7项气象条件的地区,是世界上苹果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但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盲目性生产,品种单一,修剪技术差,大量施用氮肥,缺乏品牌效应及营销机构等,且随树龄的增加,果园土壤中出现了干层和硝态氮积累等问题.针对苹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园前应做好规划,生产中要开辟肥源,量化施肥,节水灌溉,合理修剪等,并且要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建立良好的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定植前准备、幼树定植、配置授粉树、幼树管理、肥水管理、树形与修剪、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适时采收、采后园地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甘肃省榆中县高寒地区黄冠梨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