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异位保存的57份野苹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6个数值型性状和27个果实描述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变异系数、分布频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5.63%~60.32%,平均值为31.84%,16个数值型性状中以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描述型性状分布频率表明,野苹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外观评价优于果实内质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与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果实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成分的总计贡献率达80.785%,其中第1主成分与叶片性状和果实总黄酮含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果实特性有关,第3主成分与果形因子有关,第4主成分与果梗性状有关,第5主成分与果实品质有关,第6主成分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有关,第7主成分与花的性状和果实品质有关;16个性状以聚类的分析方法,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其中Ⅰ、Ⅲ类群可以作为优良的选育品种,培育出优质及耐贮藏的苹果,第Ⅱ类群可以提供宝贵材料作为选育高黄酮含量的野...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挖掘特异芋种质,对25份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进行调查鉴定,对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表型性状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相结合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芋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31.31%与0.97。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积特征值为10.871,累计贡献率为77.649%,第一主成分反映了多子芋株型综合因子,第二主成分反映了芋叶形状综合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了母芋形状综合因子,第四、第五主成分分别代表母芋表皮棕毛、母芋颜色因子;另外,孙芋形状、母芋芽色、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母芋表皮棕毛可作为芋种质鉴别优先观测的形态性状指标。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在遗传距离4.171处可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其中第Ⅲ类与第V类的子孙芋形状均为卵圆,商品性好。此外,在20份多子芋中还挖掘出2份紫红柄特异芋种质。2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扩增共获得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48条,多态性比率为90.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22~0.64;SSR分子标记聚类在DICE遗传相似系数0.665处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有类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2种不同的聚类方式在芋种质资源的鉴别中具有互补作用,均表明了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并无直接关系。上述结果将为芋种质资源进一步保护、利用与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96份来源于贵州、湖南、秦岭地区的三叶木通实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9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2.9%~41.4%, 9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9~1.85;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大部分性状之间都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表型性状整合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64.714%,第1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第2和第3主成分都主要与叶片长宽和形态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植株染病情况有关;聚类分析将96份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为果实、叶片较大的类群,第Ⅱ类为果实抗病性较强类群,第Ⅲ类为无果实着生、株型疏散类群.综合分析三叶木通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三叶木通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品种选育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挖掘特异芋种质,对25份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进行调查鉴定,对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表型性状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相结合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芋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31.32%与0.97。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积特征值为10.871,累计贡献率为77.649%,主成分1反映了多子芋株型综合因子,主成分2反映了芋叶形状综合因子,主成分3反映了母芋形状综合因子,主成分4、5分别代表母芋表皮棕毛、母芋颜色因子;另外,孙芋形状、母芋芽色、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母芋表皮棕毛可作为芋种质鉴别优先观测的形态性状指标。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在遗传距离4.171处可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其中第Ⅲ类与第Ⅴ类的子孙芋形状均为卵圆,商品性好。此外,在20份多子芋中还挖掘出2份紫红柄特异芋种质。2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扩增共获得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48条,多态性比率为90.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22~0.64;SSR分子标记聚类在DICE遗传相似系数0.721处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有类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2种不同的聚类方式在芋种质资源的鉴别中具有互补作用,均表明了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并无直接关系。上述结果将为芋种质资源进一步保护、利用与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00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25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7%~80.56%,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花萼茸毛(为80.56%),其次为子房茸毛和叶质(分别为56.48%和50.96%),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萼片数(为13.97%);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5个农艺性状综合为7个主成分,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1.90%。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8.285%,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134%;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为4大类,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一起,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明确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的1 000份辣椒种质的1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开展果实形状、始花节位、辣椒机械采收理想株型等的育种工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 000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0.80%~6 199.29%,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3~2.274,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71对性状形成了相关性,有131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75%,8个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聚类分析将1 000份种质聚为8类,每类的遗传多样性各不相同,可服务于不同的育种目的。本研究采用的辣椒种质份数多达1 00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为辣椒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试材。  相似文献   

7.
22个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甘肃天水地区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22份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11.5%),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75);品质性状中,沉降值的变异系数最大(31.3%),容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87)。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8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636%,用类平均法(UPGMA)将22个品种聚为5类,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提高品质的材料供育种选择,第Ⅴ类群可作为增产材料供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山茶种质资源主要表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山茶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对保存的51份种质资源的11个质量性状与11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长,其次是雄蕊长度、花瓣长和叶柄长度;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花柄长度,其次是果径和叶柄长度,最小的为花瓣数量。基于各种资源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把51份山茶聚类并划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为花色艳丽、大花的亲本材料,第Ⅱ类为香花或小花型山茶的亲本材料,第Ⅲ类为黄色花或花、叶某一部分具有奇特观赏性状的亲本材料。22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9.891%,第1主成分反映花的观赏性,第2主成分反映叶的观赏性,第3成分反映叶和果实。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山茶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相似文献   

9.
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6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0.11%~0.37%,其中,氨基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37%;最小的是水浸出物,为0.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4项常规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100%,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8.276%,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7.63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7.76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66.8处把野生茶树资源聚为3大类:第1类包括39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咖啡碱含量较高;第2类包括14份资源,其主要性状为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低;第3类包括33份资源,主要表现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的含量均高,显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综合评价宛艾种质并筛选优异性状材料,为宛艾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及技术支撑。以30个来源于南阳市的宛艾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隶属函数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宛艾种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3~1.58,变异系数为16.95%~160.71%。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相关性较差。主成分分析将15个性状转换成5个综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5.12%,第1、2、4主成分主要反映农艺性状信息,第5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品质性状信息,第3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信息。基于离差平方和法将30个宛艾种质在欧式距离14.0处聚为三类,第一类为优质型,包含8个种质;第二类为丰产型,包含8个种质;第三类种质性状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基于隶属函数法对宛艾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优异的5个种质,可为宛艾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宁南山区旱地糜子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宁夏丘陵旱薄地糜子产量,通过应用主成分分析、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聚类法(UPGMA)分析了46份旱地糜子种质资源在11个农艺性状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糜子资源花序色主要是绿色,穗形主要是侧穗型,粒色主要是黄色;糜子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3;单株粒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23;在所有主成分构成中,主要信息集中在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3.34%。供试材料在欧氏距离0.984 4处聚为3类,第1类包含41份材料,第2类包含2份资源,第3类包含3份资源。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17个农艺性状,通过对这些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3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7.18%28.04%区间内波动,花期侧枝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8.04%;各性状间存在较高相关性,株幅与株高(0.331*)显著正相关,与叶长(0.439**)极显著正相关,荚果长与荚果种子粒数(0.703**)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前7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8.96%,分别为株型和产量性状因子、种子数量相关因子、花期和腰粗、花色、叶面、株幅等,这些因子基本上可以反映不结球白菜农艺性状的总体信息;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处聚为3类,第Ⅰ类主要为青梗菜,第Ⅱ类为直立型散叶白菜,第Ⅲ类为奶白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籽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深度挖掘籽瓜优异种质应用潜力,采用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对100份籽瓜种质资源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7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3~1.65,14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41%~35.56%,各表型性状间具有遗传相关性。以欧氏距离为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0份籽瓜种质资源聚为5大类群,其中第Ⅴ类群具有高产特性,可作为育种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提取前7个主成分,其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4.185%,可以作为籽瓜种质资源主要评价指标;籽瓜种质资源的综合得分范围为-2.78~2.86,依据综合得分排序,筛选出了3份优异籽瓜种质资源材料。本研究从多角度系统评价籽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可为后续籽瓜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17个农艺性状,通过对这些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3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7.18%~28.04%区间内波动,花期侧枝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8.04%;各性状间存在较高相关性,株幅与株高(0.331*)显著正相关,与叶长(0.439**)极显著正相关,荚果长与荚果种子粒数(0.703**)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前7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8.96%,分别为株型和产量性状因子、种子数量相关因子、花期和腰粗、花色、叶面、株幅等,这些因子基本上可以反映不结球白菜农艺性状的总体信息;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处聚为3类,第Ⅰ类主要为青梗菜,第Ⅱ类为直立型散叶白菜,第Ⅲ类为奶白菜。  相似文献   

15.
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乌塌菜48份材料17个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乌塌菜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系数8.67%~55.3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30.998 2%,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9.208 2%。叶柄长、展幅、株型、叶片长、外叶色、叶面皱缩度、心叶色、叶片数等8个形态性状累积贡献率达到71.821 5%,可反映出乌塌菜形态性状的基本信息。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8份材料聚为3大类,第1类14份材料,第2类25份材料,第3类仅9份材料,同一类群包括不同地方的品种。本研究为发挥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优势,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省乌塌菜48份材料17个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乌塌菜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系数8.67%~55.3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30.998 2%,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9.208 2%。叶柄长、展幅、株型、叶片长、外叶色、叶面皱缩度、心叶色、叶片数等8个形态性状累积贡献率达到71.821 5%,可反映出乌塌菜形态性状的基本信息。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8份材料聚为3大类,第1类14份材料,第2类25份材料,第3类仅9份材料,同一类群包括不同地方的品种。本研究为发挥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优势,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挖掘优良番茄亲本,全面了解74份大果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对番茄种质的34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4份大果番茄种质有丰富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各性状均有较高程度的变异。其中,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72~1.382,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胶状物颜色(1.382);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066~2.048,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单花序果数(2.04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2.46%~47.27%,其中,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大(47.27%)。14个数量性状之间相关性复杂多样。提取前9个特征值大于1.000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750%,表明前9个主成分已涵盖全部指标绝大部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为17.363%,其他主成分贡献率依次递减。采用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5.485处将74份大果番茄种质分为11个组群,第1组群番茄种质最多,为47份,此组群番茄品质佳,口感甜酸,可用于优质番茄新品种的培育;第2、第3、第7、第8、第10、第11组群均只包含1份番茄种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河南省内黄县种植的番茄品种,以19份(F01~F19)番茄种质为材料,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番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7个品质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4.31%,单花序花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0.21%,播种至收获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38%;运用主成分分析将17个品质性状综合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主要反映果横径、果纵径、单果质量、病毒病抗性、硬度、播种至收获时间等几个主要性状,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3.460%;聚类分析将19份番茄品种划分为3类,各类群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最终排名较一致。F13(大粉3号)、F09(粉黛321)、F04(丰满128)在果实品质、丰产性、耐贮运、抗病性等方面均具有优势,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内黄县及周边地区塑料大棚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白掌种质间表型信息及亲缘关系的遗传特性,为白掌种质资源的利用与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8份栽培种和16份杂种品系,共计34份白掌种质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株高、冠幅、叶长等13个表型数量性状。利用基于白掌株型突变转录组的微卫星(SSR)位点信息,筛选了16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SPSS、NT sys2.10e软件进行数量性状间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5.29%~31.48%,表明多样性水平较高。这些数量性状中,有76对呈现正相关关系(57对呈极显著相关,10对呈显著相关),2对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白掌的生物学性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2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贡献率达86.62%。根据13个数量性状进行的表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式距离为7.5时,这34份白掌种质分为5大类,可以有效区分形态差异明显的种质材料,从而反映白掌种质的株型差异。利用16对SSR引物共获得62个SSR位点,平均条带数为3.875条,多态信息含量0.291~0.853。当以相似系数0.74为阈值时,利用SSR的分子标记聚类将...  相似文献   

20.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9个形态形状对1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3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2.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4419%,即叶背茸毛、芽叶茸毛、芽叶色泽、叶片大小、花瓣数、柱头开裂数和子房茸毛等7个性状是其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12份材料聚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茶(Camellia sinensis)和普洱茶(C. sinensis var.assamica),第Ⅱ类为白毛茶(C. sinensis var.pubilimba),第Ⅲ类包括大理茶(C. taliensis)和厚轴茶(C. crassicolumna),第Ⅳ类为秃房茶(C. gymnogy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