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1998,(11)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为害逐年上升,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受害麦田,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可达40%~50%。因此,必须提高对小麦纹枯病的认识,加强防治,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1.发病规律小麦纹枯病主要以菌核附着在寄主残体上或落入土中越冬、越夏。小麦播种后,菌核萌发侵染幼苗引起发病,一般三叶期前后开始见病斑,后有扩展,但病株率低,病害较轻。越冬期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病菌  相似文献   

2.
冯海霞 《农家参谋》2011,(12):38-39
在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纹枯病最近几年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受害的麦田,轻者减产幅度在5~10%,重者减产幅度高达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同时造成小麦的品质下降,尤  相似文献   

3.
<正>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是我县小麦主要病害,平常年景病田率在25%左右,环境条件较差时可达60%。发生后,一般麦田可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可减产20~30%,甚至绝收。对我县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严重。一、我县纹枯病发生原因我县属纹枯病重发区,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土壤特点、农民种植习惯皆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与流行。1、我县主要大田作物为小麦玉米轮作,纹枯病菌逐年积累,为纹枯病逐年发生提供充足菌源。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的一种病害,其危害程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水浇地面积扩大、氮素化肥施用量增加、小麦播种量加大、密植程度提高,使小麦群体过大、田间小气候湿润、通风透光不良而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近年来发病面积占总面积的75%,平均减产15%,严重地块达39%。一、发生及危害小麦纹枯病是土壤传染的病害,病菌以菌核和病残体中的菌丝在  相似文献   

5.
冯海霞 《农家参谋》2011,(10):30-31
在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纹枯病最近几年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受害的麦田,轻者减产幅度在5%~10%,重者减产幅度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同时造成小麦的品质下降,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近年来逐年加重,该病在小麦播种后即可侵染,土壤中的菌丝和菌核是小麦纹枯病主要的侵染来源。一旦发生,将导致小麦大量减产。因此要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药效研究,降低发病概率,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42%肟菌·戊唑醇WG15g/667m2作用快、持效期长,后期病秆率低,病指防效为56%。  相似文献   

7.
目前,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在各生育期皆可受到纹枯病菌的侵染,严重影响小麦生产.近年来,由于小麦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小麦纹枯病病害逐年加重,病区由南向北不断扩大.发病早的小麦田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许昌市对小麦产量构成威胁的病害种类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孢囊线虫病、赤霉病、黑穗病等。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15%,严重的可造成小麦减产30%以上。一、发生特点(一)症状隐蔽全蚀病、纹枯病发病早期如果不注意观察,其症状不容易被发现。全蚀病是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  相似文献   

9.
玉米纹枯病是河南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广、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近年来,宝丰县各乡镇玉米种植区都不同程度发生过玉米纹枯病危害,并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在50%以上。一、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返青后,有老百姓反映有死苗现象,经现场查看发现为小麦纹枯病。纹枯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轻者造成减产10%~20%,重者可达50%。春季随着气温回升,纹枯病病情开始发展,进入拔节期后病情迅速扩展,形成发病高峰期。因此小麦拔节初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关键时期,如不及时防治,可能导致小麦成熟后期白穗很多,严重影响产量。1症状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感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根病主要有三种,即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它们主要危害小麦根茎基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发病可使小麦减产10%20%,重者减产70%20%,重者减产70%80%。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所以此期做好小麦根部病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小麦纹枯病近几年在我市有逐年加重趋势,1998年全市发生面积60多万亩,重病田块病茎率100%,平均减产10%~15%,严重的达30%以上,成为影响我市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本地区种植糯玉米、甜玉米等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效益进一步提升.由于玉米纹枯病菌的逐年累积、品种抗病性的差异、高湿度海洋性气候等因素,本地区玉米纹枯病逐年加重,一般发病田块减产10%左右,严重田块减产30%~40%,已成为玉米生产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近年来,我们对玉米纹枯病危害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基本掌握了其发生危害特点,并组织实施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玉米纹枯病的大面积危害.  相似文献   

14.
小麦纹枯病是黄淮冬麦区主要的常见病害,病情发生普遍且严重,小麦田一旦遭受纹枯病为害,若不及时防治,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者减产可达40%。受害较严重地块会形成大面积死棵白穗,直致颗粒无收。一、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核、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带有病原菌的土壤、作物秸秆和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作为第2年的侵染源。机械作业也可以传病。  相似文献   

15.
宋勇杰 《河南农业》2013,(23):32-32
小麦纹枯病是长葛市麦田的主要病害。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品质布局的变化,在长葛市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一般麦田可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可减产20%-3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6.
玉米纹枯病是我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省玉米产区零星发生上升为吹要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厂、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玉米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2005年我市邵原镇花园村134公顷玉米制种田严重发生玉米纹枯病危害。病株率72%~100%,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随半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及种植密度的加大,小麦纹枯病在我区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发生面积大,危害时间长,常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药剂拌种是当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手段,为明确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2002~2004年特进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土传特性,该病已成为河南省麦田的常见病害。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一、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小麦纹枯病病菌,以菌核、菌丝状态在土壤中或附着于病残体上越冬、越夏。小麦种子萌发后开始侵染为害,主要侵染小麦叶鞘及茎秆。小麦种子萌发后,芽鞘感病褐变,然后枯死腐烂不能出土。幼苗  相似文献   

19.
我镇是小麦、水稻轮作区,常年的水旱轮作使得我区的一些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小麦纹枯病.纹枯病是小麦、水稻共发病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麦纹枯病开始在我地发生,由于病情较轻并未引起重视.发展到90年代后,逐年加重,先后在1992年、1993年、1994年、1997年和今春严重发生.今春全乡小麦普遍发生纹枯病,小麦因此减产100万kg,重发生区损失率在15%以上.为此,我们对全乡的小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分析纹枯病区域化发生的原因,为探索对防治纹枯病新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麦胞囊线虫又称禾谷胞囊线虫、燕麦胞囊线虫等,属胞囊线虫属,是为害小麦和禾谷类作物的主要病害。自2006年以来,该病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年加重,据调查,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5%~25%,严重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造成绝收,对睢阳区小麦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一、为害症状及诊断方法小麦胞囊线虫病在小麦不同生长期,呈现不同的病害症状。在苗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