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4S与黄早四的配合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双因素遗传交叉设计(AB设计),以玉米自交系4S、黄早四为被测系,其它6个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配制(2×6)12个组合,对4S、黄早四11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S的穗长、行粒数、出籽率、千粒重、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均显著高于黄早四,而秃尖、穗轴粗的GCA效应显著低于黄早四;黄早四对杂种后代的穗粗有一定的正向效应;4S和黄早四的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对后代的遗传效应相似.特殊配合力(SCA)分析显示,4S与78599类种质P178、齐319在单株产量上有很高的SCA效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几个玉米改良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不同来源的9个玉米自交系,按NCII设计进行试验,研究7个与产量性状有关农艺性状的GCA、SCA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①在株高、穗长、穗位、穗粗、行数等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_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百粒重和产量等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②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在各性状上均是相互独立的;在选育高产杂交组合时要同时对GCA和SCA进行选择。本试验筛选出GCA高的自交系S9906,SCA较高的组合是S9906×Mo17。  相似文献   

3.
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强杂种优势且高商品价值的甜玉米杂交种,选用13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5号和6号是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3个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4×A2,5×A7,6×A6);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不宜早代选择,穗长和行粒数可以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自1961年以来,不同年代育成并广泛利用的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产量组成性状配合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和百粒重等性状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导,而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的基因非加性效应具有较重要的作用;近期育成的自交系各产量组成性状及单株籽粒产量的GCA比早期自交系要高,特别是单株产量以及穗粗、穗行数GCA的改良趋势最明显,改良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按 (P1 × 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9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结实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和产量等 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筛选出优良自交系 2个和优良杂交组合 4个。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 :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遗传力较高 ,选育自交系时 ,穗行数、行粒数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穗粗、百粒重的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冀东地区自育玉米自交系在生产上的应用潜力,按照NCⅡ设计原理,以冀东地区自育的8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以Reid、Lancast、旅大红骨和唐四平头4大类群的代表系掖478、Mo17、丹340和黄早四为父本,进行主要穗部性状和产量的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3769和LBFU在产量和其他穗部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Dai1、Sku次之;Dai1×黄早四、LBFU×478具有较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产量特殊配合力较郑单958(当地生产上主栽品种)高的组合有8个,占所配制组合的25%。产量、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等性状可根据育种目标进行早代选择,轴粗和百粒重受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0个糯玉米自交系的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特性,为高效利用亲本材料选育穗部性状优良的糯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以10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A1~A10)与5个测验种(B1~B5)组配50个杂交组合,通过春播和秋播2次试验,调查F1代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广义遗产力和狭义遗传力.[结果]50个杂交组合穗部性状春播平均值均大于秋播平均值.秋播穗部性状(除穗行数外)的变异系数大于春播,春播和秋播中秃尖长的变异系数均最大,约50.0%,而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0%左右.综合春播和秋播2次试验,A3(T2)、A4(JS0381)和A6(S181)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穗行数的GCA表现为较高正向效应,秃尖长表现为负向效应,综合表现较好,以其组配的杂交组合A6×B3(S181×JN2-8)、A6×B5(S181×RJ)、A6×B2(S181×W150)、A4×B5(JS0381×RJ)和A3×B5(T2×RJ)的多数穗部性状SCA也较高,且SCA效应值排名前10位,是强优势组合.春播和秋播中穗长和穗粗GCA方差均较高(>80.0%),且远高于SCA方差,秃尖长和行粒数GCA和SCA方差相近;穗长、秃尖长和穗行数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大(>54.0%),穗粗和行粒数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小(<45.0%).[结论]S181、T2和JS0381综合表现较好,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易组配出穗部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可在育种实践中重点利用.穗长、秃尖长和穗行数可进行早代选择,而穗粗和行粒数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12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Ⅱ设计,研究了该所选育的12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构成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所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自交系绵689、绵112、绵196、棉906多数产量性状GCA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部分亲本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差异大,可作为改良自交系和选育二环系的基础材料。遗传参数结果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GCA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的GCA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玉米DH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西南核心材料及其以它们组建基础材料诱导选育出的DH系,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玉米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参数和GCA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水平;控制这6个性状的基因效应中主要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较小;单株产量GCA与行粒数、穗长、结实长和穗粗4个性状的GCA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行数相关不显著,本试验材料中DH系09Y1035、10Y1026、09Y1027、10Y1028和10Y1031、09Y1032、09Y1016、09Y1019、09Y1029、09Y1018共10个自交系GCA综合性状较优,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通径分析表明:行粒数、穗长、穗粗GCA对单株产量CCA有较大的直接作用,是影响单株产量GCA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3份来源于同一基础材料的玉米自交系J216-12642、J216-12622和J216-13FA14为被测系,以1256-1131、3568-2114和PH6WC为测验种,配制成9个杂交组合,对出籽率、百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产量等7个性状就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份姊妹自交系在产量、穗长和穗粗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和百粒重上差异不显著;3个姊妹自交系中,J216-12622是产量一般,但配合力最高、穗部性状表现较好的自交系;组合J216-13FA14×PH6WC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和综合表现。本研究可为选择新自交系、选育出优良玉米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 70-kilodalton ribonucleoprotein complex from the central domain of the Thermus thermophilus 30S ribosomal subunit was solved at 2.6 angstrom resolution. The complex consists of a 104-nucleotide RNA fragment composed of two three-helix junctions that lie at the end of a central helix, and the ribosomal proteins S15, S6, and S18. S15 binds the ribosomal RNA early in the assembly of the 30S ribosomal subunit, stabilizing a conformation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two three-helix junctions that creates the RNA fold necessary for subsequent binding of S6 and S18.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demonstrates the central role of S15-induced reorganization of central domain RNA for the subsequent steps of ribosome assembly.  相似文献   

12.
Hemagglutinating 7S subunits of 19S cold agglutinin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wo highly purified IgM cold agglutinins have been mildly reduced yielding 7S subunits, with interchain covalent bonds intact. These subunits retained most of the cold-agglutinin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parent antibodies. However, as might be anticipated from theories of the importance of antibody size and number of subunits for complement binding, the IgM subunits were only very weakly lytic compared with the intact cold agglutinins. Th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nce of ten antibody-combining sites on the IgM molecule.  相似文献   

13.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为害烟草Nicotina tobaccumL.的一种主要害虫,目前生产上还是以化学杀虫剂为主控制该虫的为害。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优势寄生天敌,对烟蚜茧蜂寄主、繁殖技术和对烟蚜的控制作用及其规模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制约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利用的主要技术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笔者的研究旨在抓住棉盲蝽象在当地的主要危害规律,科学地指导生产,对提高棉花产量增收节支提供理论依据。以N141和石39两个新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棉盲蝽象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两个材料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棉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相同,均在当地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发生和危害达最高值,蕾铃脱落率及危害高达41.8%。在此之前和之后,棉盲蝽象的危害都较轻,从而得出了此期为棉盲蝽象危害的主要时期。此时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两个品系自然控制处理产量比综合处理的小区产量减少39.3% ̄43.3%,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所以必须在主要危害时期进行防治,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又减少棉花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巴西引进烤烟早熟品种PVH19在云南烟区的品种表现,在云南省16个地点对该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各试验点均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综合引种试验结果,烤烟品种PVH19株式塔型,打顶株高103.5cm,有效叶数20.6片,叶形长椭圆形,茎叶角度中等,主脉中等偏粗,田间整齐度高,成熟性好,田间长势较强;平均大田生育期111.9d,比对照K326短11d;经济性状与对照K326相近;中抗黒胫病和赤星病,抗TMV,烤后原烟颜色桔黄,光泽度适中偏强,油分中等,叶片结构疏松,叶片厚度适中偏薄,外观质量较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结果表明:烤烟品种PVH19早熟、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优质、适产。  相似文献   

16.
17.
栽培高粱、甜高粱和拟高粱前中期染色体DAPI显带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的方法分析了栽培高粱、甜高粱和拟高粱的DAPI带型,根据前中期染色体上(从短臂到长臂)荧光强度的变化,结合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作为辅助参数,构建了它们的前中期染色体核型图,其结果能准确识别栽培高粱、甜高粱和拟高粱基因组中每条染色体,为高粱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郑尚永  潘卫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08-12211
[目的]通过拼接完成对SARS S蛋白的上下游序列S1和S2的合成,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具活性的S1和S2蛋白。[方法]利用不对称PCR方法以及采用设计酶切位点将2个片段连接的方法合成SARS香港株S蛋白上下游2个片段S1和S2;构建S1和S2这2个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1和pET28a-S2,并转化BL21表达菌株,然后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并提取纯化目的蛋白。[结果]连接得到S1和S2这2个基因片段,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结论]该研究为后续SARS疫苗研究提供检测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