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西双版纳种植的云麻1号进行大麻雨露沤制技术研究。选择直径为5-10mm的原茎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本试验中以温度为25℃以上,降雨量在250mm以上,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为最好。在版纳地区最佳的沤麻时间为6-10月份,铺麻厚度为80-100mm,以有植被的场地最适合雨露沤麻。本文对铺麻后的翻晒、浇水及收麻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西双版纳种植的云麻1号进行大麻雨露沤制技术研究。选择直径为5—10mm的原茎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本试验中以温度为25℃以上,降雨量在250mm以上,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为最好。在版纳地区最佳的沤麻时间为6—10月份,铺麻厚度为80—100mm,以有植被的场地最适合雨露沤麻。本文对铺麻后的翻晒、浇水及收麻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麻田沤麻的好处和沤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六十年代,我县大部分产麻社队利用自然池塘、河滨等水源沤麻。由于池塘,河滨等水源的水深不同,水温不一,麻皮发酵不匀,沤洗的纤维品质较差,且大量的麻叶和胶杂物质溶于水中,随水流失而污染水质,给群众饮水和发展养鱼业带来困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从1972年起,我们采取就地收麻、就地沤麻的办法,1975年,在全县麻区推广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4.
从山东茶树上分离获得了22株具冰核活性的细菌,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和16 S rDNA序列测定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将山东茶树上存在的冰核细菌鉴定为Pantoea属的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相似文献   

5.
在六十年代,我县大部分产麻社队利用自然池塘、河滨等水源沤麻。由于池塘、河滨等水源的水深不同,水温不一,麻皮发酵不匀,沤洗的纤维品质较差,且大量的麻叶和胶杂物质溶于水中,随水流失而污染水质,给群众饮水和发展养鱼业带来困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从1972年起,我们采取就地收麻、就地沤麻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稀释涂板法对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甘蔗茎部内生菌进行分离,同时进行16S rDNA扩增检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20株不同的内生菌,所获得的内生菌分属于6个类群(Actin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Acidobacteriales)、16个属(Staphyococcus,Leifsonia、Kineococcus、Frondihabitans、Curtobacterium、Microbacterium、Amnibacterium、Methylobacterium、Rhizobium、Terriglobus、Sphingomonas、Acidisoma、Stenotrophomonas、Enterobacter、Burholderia、Variovorax),其中,Actinobacter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类群占总数的65%。除SC-4、SC-11与其同源细菌相似性分别为97%、96%外,其余分离菌与同源菌相似性均在98%以上。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甘蔗茎部内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雨露沤麻是我所研究推广的一项工省效宏的亚麻沤制新技术 ,东北地区推广后取得很大效益。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出麻率低和纤维品质劣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本文探讨了在 5月 2 0日至 9月 1日适宜温度内铺麻 ,采用间隔 48小时人工喷水 4毫米的新技术 ,以弥补自然降水的不足 ,增加沤麻湿度 ,改善沤麻环境 ,缩短沤麻周期 ,提高长麻率 0 .9— 3.4个百分点 ,纤维号提高 2号。该项技术对指导雨露沤麻工作和雨露沤麻工厂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雨露沤麻是我所研究推广的一项工省效宏的亚麻沤制新技术,东北地区推广后取得很大效益.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出麻率低和纤维品质劣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本文探讨了在5月20日至9月1日适宜温度内铺麻,采用间隔48小时人工喷水4毫米的新技术,以弥补自然降水的不足,增加沤麻湿度,改善沤麻环境,缩短沤麻周期,提高长麻率0.9-3.4个百分点,纤维号提高2号.该项技术对指导雨露沤麻工作和雨露沤麻工厂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冷鹃 《中国麻业》2007,29(6):367-370
本文阐明了生物棉化改性大麻落麻对其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波兰酶制剂Pektopol处理的大麻落麻,工艺纤维束分离变细,因而生产出柔软的棉化大麻纤维,在随后的机械加工中,更易进一步分离成更细的初生纤维束。同时明确了经生物改性与已改性并经梳理后的大麻落麻纤维长度与细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豆制品白干和薄百叶为材料,对贮藏过程中主要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利用纯培养的方法共筛选出菌落形态差别比较明显的菌株19株。对细菌菌株进行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鉴定,同时对细菌和酵母菌纯培养物提取DNA,分别进行16S rDNA和26S rDNA PCR扩增,PCR产物经测序后与NCBI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和鉴定,确定各细菌和酵母菌菌株的种属;霉菌纯培养物染色后观察孢子繁殖形态,最终确定这些菌株的种属。结果表明:白干和薄百叶中共有的优势腐败菌是溶酪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约翰逊不动杆菌,戊糖片球菌;季也蒙毕赤酵母,皮状丝孢酵母;圆弧青霉和黄绿青霉。此外,白干中还有诞沫假丝酵母;薄百叶中有浅黄假单胞菌,芸苔丝孢酵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稀释涂板法,对小水榕茎部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16S rDNA鉴定,通过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到的24株内生菌分别属于5个类群(Alph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etes、Filimonas)的11个属(Phenylobacterium、Rhizobium、Caulobacter、Sphingobium、Paenibacillus、Staphylococcus、Bacillus、Pseudomona、Chitinophaga sancti、Filimonas、Agrobacterium),其中Alph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45.8%;所有菌株与其同源菌株的相似性均在98% 以上。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小水榕茎部内生菌的多样性,为发掘其应用潜力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香草兰根际微生物中筛选出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香草兰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均有良好抑制效果的生防菌10株。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中7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s),1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 methylotrophicus)。提取脂肽类化合物进行抑菌分析,发现10株生防菌脂肽类提取物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香草兰疫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4株的脂肽类粗提物对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对其中2个菌株脂肽类粗提物进行MALDI-TOF/TOF-MS检测,发现菌株 VX2R11 产生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素A(IturinA)2种脂肽类化合物,菌株 VX2S02 仅产生伊枯草素A,推测产生伊枯草素A是菌株VX2R11和VX2S02拮抗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疫病菌重要机制;产生表面活性素是菌株VX2R11拮抗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的方法,从全国14种纳豆和豆豉中分离到39株具有蛋白酶活力的菌株;又以猪血粉平板进行复筛,并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纤溶酶活力,得到5株产纤溶酶能力较强菌株,分别命名为CQDC-03、CWND-03、NCDC-02、YJND-01和FJDC-02。对其进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WND-03、CQDC-03和Bacillus subtilis相似性为99%,NCDC-02和Bacillus subtilis相似性为98%。因而CQDC-02、CWND-03和NCDC-02认定为Bacillus subtilis,YJND-01和FJDC-02是否为Bacillus subtilis的新种还有待进一步鉴定,但确定其为Bacillus属。  相似文献   

14.
海南苦楝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对Rl6mF2/R16mR1,通过PCR技术从表现典型丛枝症状的苦楝植株总DNA扩增到约1.4 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及系统关系树构建.结果表明,该片段与16Sr I组中的各植原体同源率均达到99%以上,其中与16Sr I中的白蜡树丛枝(Ash witches'-broom,AWB,AY566302),柳叶菜变叶(Epilobium phyllody,EP,AY101386)和苦楝丛枝江西株系(Chinaberry witches'-broom,CWB-JX,AY859543)的同源率最高,达到100%,而与其它组的植原体16S rDNA序列的同源率均低于97%.引起我国海南苦楝丛枝病的植原体应归属于16sr I组,将其暂命名苦楝丛枝植原体海南株系.  相似文献   

15.
柱花草根际土著根瘤菌的丰度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我国柱花草根际土著根瘤菌在不同生态环境土壤中的丰度及其遗传多样性,分别在海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柱花草的主要分布区域采集土样及根瘤,通过MPN法测定得到各种土壤中土著根瘤菌的丰度,并从采集的根瘤中分离获得的55份根瘤菌菌株进行16SrDNA全序列分析,与相关参比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及聚类。结果表明,我国柱花草主要种植区域土著根瘤菌含量差异较大,每克干土中含量为0.7×102~7.5×106个,海南儋州区域的含量最高,广东湛江南亚所区域的含量最低;所分离出的菌株都属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sp.),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合为8大类群,初步确定55株柱花草根瘤菌的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6.
1株有固氮能力的甘蔗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固氮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氮Dbereiner培养基,从广西本地甘蔗品种桂糖28号根系分离筛选到1株高固氮活性的细菌菌株L03,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和固氮特性研究。结果表明,L03为植生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lantica),将该菌用蛋白胨含量为0.4g/L的Dbereiner培养基培养,当培养瓶中O2含量为2mL、温度为33℃的条件下固氮活性最高,固氮百分率达29.2%。并在连续继代13次后保持固氮能力不变。  相似文献   

17.
1株广谱抗真菌芽孢杆菌TR21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PI50CH鉴定系统、16S 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法,对1株分离自石斛兰叶片的广谱抗真菌芽孢杆菌TR21进行生化和分子鉴定。通过API50CH系统测试,TR21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相似性为90.3%,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TR21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 subsp.subtilis、B.subtilis subsp.spizizenii和B.velezensis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序列相似性皆为99%,而基于gyrA和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分别为96%和91%。结合16S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也确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比较API鉴定和基于不同基因的鉴定发现,分子鉴定更加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18.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细菌BEB2做进一步的分子鉴定,并研究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下BEB2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能力.以及应用BEB2对香蕉枯萎病进行防治测试.结果发现,香蕉内生拮抗细菌BEB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下的BEB2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能力具显著差异,在King B2培养基上抑菌作用最强,最适抑菌温度为32℃,最适抑菌pH值为9.0.香蕉枯萎病盆栽防治实验结果发现,菌株接种离体叶片和植株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防治效果良好;该菌株连续20次转接培养,遗传稳定性高,抑菌谱较宽,具一定的生防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