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花湖位于我国东北的吉林省,所谓的浪木为松花湖所独有,它的产生特殊。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1934至1940年于丰满拦江造湖,修建当时世界闻名的亚洲第一大电站——丰满水力发电厂,由于强行开发造湖,致使沿江土地、森林、房屋全部浸入湖泊之中,美丽富绕的森林也失去了自然生命力。此后,经过几十年的水浸府蚀、泥沙冲涮、日晒雨淋,使好端端的木材变成了燃烧不能起火的朽木,漂浮于湖面或潜于湖底。这便是浪木的来历。浪木千姿百态,气势磅礴,有的似矗立的群山、峭崖;有的似洞穴、桥堡,有的似瘦、漏、皱、透  相似文献   

2.
《源远流长》取材于千年古树根骨核(相当于浪木、阴沉木)。时值癸未年仲秋,随市诗词协会、民俗协会的朋友到我市玉山洋后水库采风。作为根雕爱好者,令人震憾的是裸露的部分库底那昔日的村庄、森林遗址中的树根骨核。回来后,那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尊尊“雕塑”,一座座“丰碑”,使我念念不忘。于是请了一位优秀的油锯手、约了几位亲友,驱车数十里,从那湮没水下二十多年的湖底,撷取了几片“龙鳞风羽”,以作旺水时节对它们的永久思念。用于制作《源远流长》的材料是从一棵可三人合围那么大的空心苦槠树根蔸骨核锯下来的一片,看那肌理凹凸嶙峋、纹路变化多端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卉盆景》2012,(2):64-65
2005年8月以前被评为盆景金奖的作品,已经由安徽科技出版社编成专集《中国盆景金奖集》公开发行。此次本刊开辟的新栏目《中国盆景金奖作品选刊》,系2005年8月以后的新作品,这些在全国新评出的盆景金奖作品将陆续发表,供广大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4.
根艺作品是否都需要有一个底座,这要看作品的需要,强求一律是不妥的。但如有个得当的底座,也能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弊病,深化主题。平心而论,某些根艺作品的品位不算低,有的还是一流的。但是由于忽视底座的作用,看起来总有点不协调,实在可惜。比如,《绝技》和《翱翔》(见《中国花卉盆景》1987·10·P17,以下刊名略)两件作品,如果各置一个底座,便可拿掉“稳定腿”,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贴近生活实际;《鹰击长空》(1990·3·插四)也可卸掉拧在木栅  相似文献   

5.
说起刘天明的山石盆景作品,京城内外盆景爱好者当中很少有人不知晓。前几年,刘天明创作的《壁立千仞》、《枯木奇峰》、《塞上忠魂》和《小桥流水人家》等曾分别在全国、北京地区的盆景作品大赛中获得殊荣,并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刘天明盆景艺术展览。这次展览汇集了刘天明400余件作品。为此,著名书法家萧劳先生欣然为这位年轻的盆景艺术家题写了“聚石斋”的横幅,著名国画家郭传璋先生也赠送了自己多年来的力作《黄山松云》。这两幅书画老前辈的墨宝挂在刘天明作  相似文献   

6.
松花湖浪木造型艺术,选材于吉林市松花湖浪木,当地人称为浪柴。松花湖面约550平方公里。湖两岸森林茂密。基本处于纯自然的未开发状态。在修建丰满大坝时,湖区大片森林被水淹没,加上每年两季湖水比平时水位上升十几米,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卉盆景》曾陆续发表过不少黄彪远制作的盆景作品,手法十分简洁自然。在拍成摄影作品时,加上光与色的运用,使盆景又展现出另外一些特有的内涵——本文题名赏黄彪远的摄影作品而非赏其盆景作品用意就在于此也——笔者手头正好有张黄先生拍摄的题名《静夜》的作品,看着这张照片,一股清  相似文献   

8.
读了《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第11期“根艺天地”栏中朱兴安同志撰写的《作品与命题要有机契合》一文后,觉察文章与所评作品的物象不符,出入较大。现与其商榷。  相似文献   

9.
2008年第5期《中国花卉盆景》刊出的文章《玩味》的配图作品《高山流水》是我精心创作的。  相似文献   

10.
时兆先先生阅历丰富,爱岗敬业,兴趣广泛,他早年的盆景作品《公孙情深》、《轻歌曼舞》、《他山之石》、《四时如意》等佳作都曾多次获奖。而他的新作也不乏奖项。2008年10月,全国盆景展览会在南京举行,兆先的作品又在南通选送的五件作品之中,并且获得金奖。"奉献一分爱,点燃颗颗心"。退休以后,时老更忙了,为了推动一方盆景事业的发展,他殚思竭虑,不辞辛苦,奔波四方。凡有人请他做盆景,不管路途远近,他总是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11.
杨春成先生的盆艺作品《真柏》,其彩照发表于《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第四期插页,读后令人眼界一新。它所给人的审美感受,如同作品本身,是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复合之美。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2期刊载的《富有意境的佳作》一文,肯定、赞赏了盆景作品《古道西风》(见1986年第1期彩页)。我则认为,这个作品不值得称道。《古道西风》盆景是以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为题的,它和现在的时代已相差七百年了。对待这首元曲,也和欣赏其它古代作品一样,应该历史主义地去分析它,因为它毕竟不是现在的现实。这个曲子的中心内容是“断肠人生在天涯”,配景是灰色的,一  相似文献   

13.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展品或发表的作品照图),一些山石盆景作品时常出现高山顶上栽植大树的现象。如《中国花卉盆景》2001年第1期彩页张老小的《武陵耸秀》(黄杨)、张太春的《祈盼》(铺地松)等等。笔者认为,这种表现手法违背自然之理,值得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4.
“昭彰盆景形神,提领观众入胜”。作为中国盆景的闪光一点,题名的重要意义已为人所共识。潘仲连先生的《刘松年笔意》,贺淦兹先生的《风在吼》,赵庆泉先生的《小桥流水人家》,许介文先生的《欸乃一声山水绿》等等,不但作品形神光彩照人,题名亦炉火纯青,堪称一代风范。但是,我们的另一种现状是:相当一部份作品的题名(包括艺术创作水准)还在低起点上徘徊。这是中国盆景提高环节中不应忽视的一环。下面,让我们剖析几个作品(均见《中国花卉盆  相似文献   

15.
1984年金秋时节,四川省首届盆景艺术展览在成都百花潭公园举行。当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步入德阳展厅时,在一盆景名为《望归》的作品前驻足观赏,连声称赞:“还是自然式好!”这盆作品出自中年知识分子、二重绿化科科长万海清之手。作品刊登在《四川画报》上。  相似文献   

16.
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始创于2000年加拿大蒙特利尔,每三年举办一届。9月15日,以“地球、家园”为主题的2006上海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在上海浦东世纪公园拉开了帷幕。本次大赛由立体花坛国际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承办,于11月30日闭幕。大赛共汇集了来自中国、加拿大、法国、美国、希腊等15个国家、55个城市共计82件立体花坛作品。布展区域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其中,美国雷丁的作品《西部牛仔》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蒙特利尔大舞台》被普遍看好。前者主要造型生动,富有动感,特别是腾空的马匹仅仅采用两条支持,需要考虑承重问题,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作品;后者加拿大的作品是本次展览投资最大的作品,难度很大,特别是背景的枫树,每片叶子重量上吨,作品也很具特色。国内部分中北京的作品《通向2008》和上海的《速度与高度》是很出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二、运用音乐、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表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吉庆祥和的主题,彰显作品的庙堂气 例如贺淦荪大师开动势盆景之先河的作品《风在吼》,就是引用《黄河大合唱》中的句子,非常贴切;陈德伟的杜鹃盆景取名《青春之歌》;魏文富的三角枫《渔舟唱晚》;龙川盆景园的杜松盆景《百鸟朝凤》;《涛声依旧》,彭水章的水蜡《在水一方》;蒋永魁的山石《北国之春》;叶锦豪的水松《迎来春色换人间》等,都从音乐、戏曲等文化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18.
《没脸见人》这个作品确实十分精彩;而赏评作品的短文写得也精彩,可谓入木三分。希望大家多介绍些这类作品,多写些可读性强、符合作品内涵、引人思考的赏析文章。谢谢合作。  相似文献   

19.
由国际花艺总会组织的第六届世界杯花艺大赛于1989年8月在日本东京科技馆举行。参加此次决赛的,是从4000多预赛者中选拔出的23个国家的23人,他们每人按规定要完成六件作品。其中五件的题材规定为《我的国家》、《21世纪》、《双人餐桌花艺设计》、《水果与花草组合设计》、《新娘捧花设计》,另一作品的题材为《神秘果》,即由比赛组委会统一分发材料(密封在一个大纸箱内),参赛者在赛场当众启箱,思考两分钟后即兴创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盆景》去年第7期刊登了一篇《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文章及根艺照片。我难以放下对作品的欣赏。我从这件作品中得到这样两点启示:一是如何利用状牛、状马来开拓创新。在根材中能制作似牛、似马的作品太多了,各种动物在某种意义上无任何意蕴,只具有观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