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化肥氮在保护地土壤-蔬菜系统中的当季利用与损失,在浙江嘉兴和云南昆明15个点位上进行15N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地莴苣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8.32%~14.52%,保护地西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6.34%~13.85%,保护地结球生菜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11.34%。相同土壤、同一种类蔬菜保护地种植中,随着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显著降低。莴苣和西芹吸收化肥氮和土壤氮的比例在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上差异不显著。当季蔬菜收获后,0~20 cm土层15N丰度和化肥氮残留量显著高于20 cm以下各土层。在保护地莴苣种植系统中,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18.98%~42.5%损失。在保护地西芹种植系统中,有11.7%~18.9%损失。在保护地生菜种植系统中,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16.0%损失。  相似文献   

2.
在对辽宁省主要保护地蔬菜生产区生产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自蔬菜保护地和与之相邻的露地大田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点,分析了改作保护地后种植年限、有机肥施用量等因素对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已经显著高于露地大田土壤,且这一差异0~20 cm土层明显大于20~40 cm土层;(2)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出随着改作保护地后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的变化趋势;(3)在改作保护地后种植年限相近的条件下,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增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4)辽宁各地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大连地区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他地区处于中-低水平,需要增加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进一步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蔬菜栽培在我国逐渐得到发展,保护地蔬菜的种植面积仍在不断增大,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蔬菜,对于菜农来说也是提升经济效益的一大举措。但就目前的保护地蔬菜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日光温室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发挥日光温室的最大经济效益。基于此,以玉林市的保护地蔬菜种植为例,结合玉林市保护地蔬菜经营现状,探究提升保护地蔬菜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保护地种植西瓜时各种各样的有害病菌特别容易在土壤中富集繁衍。另外,相对于露地西瓜而言,保护地西瓜更容易产生病虫害。从综合防控角度出发,介绍了综合防控的意义,重点探讨了综合防控在西瓜保护地栽培上的规范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郑州郊县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速效氮、磷、钾及重金属铜、锌、镉、铅含量调查表明:随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速效氮、磷含量有显著的增加,其增加与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不大,说明氮、磷、钾肥施用不均衡;重金属铜、锌、铅含量随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有一定的增加,镉含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这几项重金属含量均比农田含量要高,说明在保护地高强度施肥及人为活动下,引入了重金属;农田及保护地重金属含量较土壤背景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农用地膜残留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种植制度下农田地膜残留系数及地膜残留状况调查,是制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保障农田环境安全的基础。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天津市共计安排各类地膜残留现状监测点6个。结果表明:全市各监测点当季地膜残留系数在4.44%~14.80%之间,平均值为10.30%;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平均值为33.69±12.18 kg.hm-2,低于60 kg.hm-2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几个典型种植制中,露地蔬菜种植类型残留量最高,达到了52.92±1.36 kg.hm-2;其次是西瓜种植类型,为39.96±2.27 kg.hm-2;春玉米种植类型也较高,为37.63±0.54 kg.hm-2;保护地蔬菜类型较低,为25.55±8.04 kg.hm-2;棉花种植类型的2个监测点也较低,但2个点之间略有差异分别为26.55±0.99 kg.hm-2和19.57±1.96 kg.hm-2;地膜铺设年限、当季地膜铺设量均对地膜残留量产生影响,年限越长、铺设量越大,地膜残留量也越大。而地膜厚度、地膜的规格、揭膜时间和方式等由于监测太少而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蔬菜生产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种植业生产方式,但由于耕地数量、气候条件的限制及对高经济效益的追求,保护地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超量施用化肥、复种指数高、蔬菜栽培种类单一等问题,连作障碍现象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方耕地和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以北方一般耕地和蔬菜保护地为供试土壤 ,研究了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磷素状况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蔬菜保护地土壤全磷、无机磷、有机磷、Olsen-P的平均含量是一般耕地土壤的 2.7~14.0倍 ,土壤Olsen P占全磷的比率 ,Ca2-P ,Ca8-P ,Al-P占土壤无机磷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耕地土壤。蔬菜保护地土壤各形态磷素主要积累在 0~20cm土层 ,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磷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各土层Olsen-P ,Ca2-P ,Ca8-P ,Al-P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Fe-P ,O-P ,Ca10-P含量的降低值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蔬菜栽培对土壤盐分积累及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地区保护地土壤盐分含量及其离子组成和土壤pH值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保护地蔬菜栽培对土壤盐分和土壤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地土壤的盐分含量和电导率均明显高于露地土壤,露地土壤平均盐分含量为0.29 g/kg,露地改为保护地10年左右土壤的平均含盐量上升至1.56 g/kg,相应的EC值达到0.53 mS/cm,已超过作物的生育障碍临界点(EC>0.50 mS/cm).保护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建成保护地栽培蔬菜6年,土壤pH值从6.50降低至5.50以下,超过了蔬菜出现生理障碍的临界土壤pH5.52,保护地土壤NO-3,SO2-4,Cl-和Ca2+,Mg2+,K+,Na+等盐分离子含量均较露地土壤大大增加,但HCO-2则低于露地土壤;保护地土壤pH值的下降与NO-3,SO2-40,Cl-的大量积累关系密切,而全盐中Ca2+,Mg2+,Na+相对比例的下降在土壤pH值下降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棚土壤硝酸盐状况研究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大棚种植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 。近年来它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 ,据统计 ,1 985年以大棚为主的保护地仅占全部蔬菜耕地面积的 1 .4% ,而到1 995年则增至 1 4 % [2 ] 。现在这种增长的势头仍未有减缓的趋势 ,而且大棚种植植物也逐步从蔬菜扩展到果树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全面生产调查的基础上,自辽宁省主要蔬菜保护地生产区采集保护地及其相邻露地大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全盐含量,探讨了当地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保护地土壤全盐含量显著高于相邻露地相应土层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分别是相邻露地土壤的1.5~17.0倍和1.2~11.3倍,盐分表聚现象明显;(2)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现象较为严重,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全盐含量超过2 g kg-1的土样分别占46%和29%,而露地大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样全盐含量均在2 g kg-1以下。(3)区域间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程度不同,沈阳法库、大连瓦房店、朝阳喀左和鞍山海城等地土壤盐渍化程度相对较重,沈阳新民和丹东东港土壤盐渍化程度相对较轻,其它地区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居中;(4)土壤盐渍化与改种保护地前土壤盐分含量及改作保护地后种植年限、施肥量、复种指数等因素关系密切。因此,应加强相关研究,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保护地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12.
吴兰芳 《南方农业》2022,(6):185-187,218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饲、经、农等工业原料性农作物,在工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和玉米总产量均居全世界第2位.广西百色市玉米常年种植总面积在1200 km2,亩产量(1亩=667 m2)为300 kg,玉米种植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分析百色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玉米生产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要加强...  相似文献   

13.
北方耕地和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北方一般耕地和蔬菜保护地为供试土壤 ,研究了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磷素状况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蔬菜保护地土壤全磷、无机磷、有机磷、Olsen-P的平均含量是一般耕地土壤的 2.7~14.0倍 ,土壤Olsen P占全磷的比率 ,Ca2-P ,Ca8-P ,Al-P占土壤无机磷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耕地土壤。蔬菜保护地土壤各形态磷素主要积累在 0~20cm土层 ,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磷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各土层Olsen-P ,Ca2-P ,Ca8-P ,Al-P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Fe-P ,O-P ,Ca10-P含量的降低值  相似文献   

14.
施用稻草对防治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春兰  张耀东  朱建春  姚惠琳  朱怡 《土壤》1994,26(3):146-148
保护地蔬菜生产是指在温室或塑料薄膜覆盖下的集约化的种植方式。它为蔬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一个温湿度较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的传统灌溉施肥带来的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采集定州保护地蔬菜、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样及相应的地下水样品,研究了不同农田利用类型、保护地蔬菜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类型的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对地下水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土壤剖面0-400cm范围保护地蔬菜的硝态氮累积量明显高于农田,0-100cm,100-200cm,200-300cm,300-400cm平均为815.0,293.6,394.9,313.4kg/hm2,分别为农田的12.3,3.8,4.6,5.1倍。保护地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随着棚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0-60cm表现明显,0-100cm和100-200cm老龄棚(12a)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815.0,293.6kg/hm2,高于低龄棚(8a)216.2,11.4kg/hm2。大棚黄瓜的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大于番茄,在根区外深层剖面出现多个明显的累积峰。保护地灌溉水、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灌溉水及手压井饮用水NO3-N含量分别为9.6,7.4,10.5mg/L,超标率(10mg/L)分别为38%,16%,46%,该区域浅层饮用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污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我国各地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菜蓝子”工程的建设,以保护地蔬菜、果品、花卉为主要种植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如雨后春笋,篷勃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因病害一项造成的损失达30%左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挫伤了农户生产积极性,而灰霉病正是保护地栽培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保护地灰霉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作了综述,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主要农区农田氮磷淋溶特征与时空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北方黑土区、潮土区和褐土区是我国农业主产区,大水大肥问题尤为突出,氮磷淋溶是全国典型的地下水污染来源。然而,中国北方主要农区农田氮磷淋溶特征和时空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利用田间原位监测和文献荟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北方主要农区285个监测点年的4种主要种植模式(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露地蔬菜、保护地蔬菜)农田氮磷淋溶特征与时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4个主要种植模式的平均氮和磷淋溶强度分别为:保护地蔬菜117.5 kg(N)·hm~(-2)和0.74 kg(P)·hm~(-2),露地蔬菜51.7kg(N)·hm~(-2)和0.10kg(P)·hm~(-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49.9kg(N)·hm~(-2)和0.07kg(P)·hm~(-2),春玉米30.7kg(N)·hm~(-2)和0.09kg(N)·hm~(-2)。与粮田相比,蔬菜田的高水肥投入决定了其较高的氮磷淋溶量。受土壤质地以及区域间水肥管理差异的影响,同一种植模式下,总氮淋溶强度为黑土区褐土区潮土区。农田氮磷淋溶年际间变化主要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总氮淋溶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尤其前一年无淋溶事件发生背景下,下一年的淋溶量会急剧增加。空间尺度上,潮土区和褐土区是氮素淋溶的主要风险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蔬菜种植面积尤其是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占比较大的省份表现出较高的氮磷淋溶风险。综上,北方主要农区农田氮磷淋溶风险以氮为主,磷的淋溶风险也不容忽视。潮土区和褐土区是氮素淋溶的主要风险区。区域尺度上,氮磷淋溶主要来自粮田,但菜田面积越大,氮磷淋溶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8.
浙江嘉兴保护地土壤障碍的农化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保护地土壤pH(H2 O及KCl)、NO3-N、电导率、可溶性盐等性状进行调查分析 ,初步摸清了嘉兴市保护地作物产生生理障碍的土壤因子 ,并拟订提出当地保护土壤农化性状的安全指标、临界指标及严重障碍指标 ,为矫治保护地土壤障碍提供技术依据 .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年限黑土型蔬菜保护地磷素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保护地0~60cm土层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含量特征与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处于大量积累状态,其中全磷、速效磷、有机磷、Ca2-P、Ca8-P、Al-P、Fe-P、O-P、Ca10-P在0~20era土层积累较多,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磷的...  相似文献   

20.
丽江大部分乡镇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山区面积大,气候冷凉,适宜夏播油菜种植.但是,这些区域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人少地多,种植结构单一,栽培技术滞后.种植作物主要以马铃薯和油菜为主,常年种植夏播油菜面积5 761.46hm2,平均单产120kg/667m2.丽江市农科所针对这一实际.加强与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体系及外界的合作交流.得到了油菜产业体系在技术上和品种上的大力支持.同时,结合近年来丽江夏播油菜生产试验示范得出的结论.整理出一套适宜丽江市夏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应用指导丽江市夏播油菜生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促进了丽江夏播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