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梦华  王敏鑫  邵元海 《茶叶》2016,(4):197-198
本文研究了数字化黄板和蓝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效果试验。3次试验结果均表明数字化蓝板相比黄板对茶棍蓟马具有更好的诱杀效果,且2种色板的诱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不同季节茶园黄板悬挂高度对假眼小绿叶蝉诱集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不同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的最佳悬挂高度,分别在春季、初夏季节、盛夏季节和秋季开展了茶园不同悬挂高度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诱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春季茶园和秋季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4~-0.2 m;在初夏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2~0.2 m;在盛夏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4~0.6 m.  相似文献   

3.
4.
张叶大  王迅磊 《茶叶》2013,(1):15-16
比较了静电喷雾和常规喷雾技术对茶园茶棍蓟马防治的效果。结果表明,以2000倍吡蚜酮水溶液喷雾,静电喷雾的单位面积药剂用量比常规喷雾减少32.7%,用药7天后的防治效果提高18.8%;而且吡蚜酮在茶叶的残留量为0.010mg/kg,约为常规喷雾的1/8。  相似文献   

5.
不同诱集植物对盲蝽的诱集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棉田盲蝽的农业防治技术,研究了9种诱集植物棉花(中棉所49、LB2、BJ2和HH2)、油葵、大豆、黄秋葵、凤仙花、玉米、苘麻、豇豆和黄瓜对棉田盲蝽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诱集植物诱集效果不同,且差异较大。其中苘麻的诱集效果最好,其次是凤仙花,平均百株盲蝽可达421.9头和27.2头,其他诱集植物上数量均低于10头,诱集效果差。诱集植物对盲蝽的诱集效果与其花期长短、开花集中程度以及花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测了茶棍蓟马若虫、蛹、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各种虫态的茶棍蓟马触角上共存在9种感器:Böhm氏鬃毛(BB)、钟形感器(SCa)、锥形乳头状感器(BMS)、刺形感器(SCh)、锥形感器(SB)、腔锥形感器(SCo)、腔形感器(SCav)、耳形感器(SA)和特殊结构感器(US)。其中,刺形感器分3种亚型,锥形感器分4种亚型。若虫、蛹、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在触角上的种类和分布有较大的差异,雌虫上具8种感器,无锥形乳头状感器;雄虫上着生7种,缺少锥形乳头状感器和腔形感器;若虫上感器种类有8种,无耳形感器,独具锥形乳头状感器;蛹的感器类型及数量最少,只有2种,即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  相似文献   

7.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 (Thysanoptera:Thripidae)]是茶园重要的区域暴发性害虫,然而田间防控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和安全。为筛选适宜有机茶园防治茶棍蓟马使用的药剂,本文评价了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毒杀活性最高的为6%鱼藤酮微乳剂(2.450 mg/L),其次为10%多杀霉素悬浮剂(3.394 mg/L)、0.6%苦参碱水剂(7.606 mg/L)、0.5%藜芦碱可溶液剂(11.539 mg/L)、0.3%印楝素乳油(15.215 mg/L)、5%天然除虫菊素水剂(25.121 mg/L),而30%茶皂素水剂(518.758 mg/L)对其毒杀活性较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理想的是10%多杀霉素悬浮剂,其750倍液药后1~7 d防效均高于96%;其次是0.5%藜芦碱可溶液剂、6%鱼藤酮微乳剂和0.6%苦参碱水剂,其最高防效均高于90%。综上,10%多杀霉素悬浮剂、0.6%苦参碱水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6%鱼藤酮微...  相似文献   

8.
茶园黄板不同挂置高度和朝向对诱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茶园黄板不同悬挂高度、朝向对诱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板悬挂高度对诱虫量具有显著影响,平行于茶梢的位置高度为0 cm~20 cm处理诱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高度,效果最好;20 cm~40 cm次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0 cm~0 cm和40 cm~60 cm两个处理。黄板东西朝向诱虫量略高于南北朝向,但无显著性差异。生产实际中,建议在平行于茶梢的位置高度为0 cm~40 cm处悬挂黄板,以东西或南北朝向均可。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和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的抗性,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11个茶树品种紫娟、水仙、梅占、白鸡冠、瑞香、奇兰、黄玫瑰、白牡丹、黄棪、大红袍、黄观音为供试材料,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田间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并进行茶树植物学形态特征调查,以及叶片组织结构测定、化学成分检测,明确茶树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与抗虫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按抗小贯松村叶蝉的强弱,11个茶树品种可分为4类,第Ⅰ类:紫娟,感虫(S);第Ⅱ类:梅占、黄棪、奇兰、水仙、白牡丹,中感(MS);第Ⅲ类:瑞香、大红袍、黄观音、黄玫瑰,中抗(MR);第Ⅳ类:白鸡冠,抗(R)。按抗茶棍蓟马的强弱也可将其分为4类,第Ⅰ类:黄玫瑰,感虫(S);第Ⅱ类:瑞香、白鸡冠,中感(MS);第Ⅲ类:黄观音、奇兰,中抗(MR);第Ⅳ类:白牡丹、黄棪、大红袍、梅占、紫娟、水仙,抗(R)。结合相关分析显示,小贯松村叶蝉总虫口数与11个茶树品种的花青素含量、GC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上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下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游离氨基酸总量、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上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长与茶棍蓟马总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小贯松村叶蝉的总虫口数与茶棍蓟马总虫口数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得出,大红袍茶树品种和黄观音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均存在一定抗性,是值得推广的茶树良种。调查结果还发现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之间存在同期交替为害茶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昆虫化学信息素诱集绒茧蜂控制茶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主要依赖化学防治,许多茶园每年施药5~10次,只少量茶园偶尔使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制剂。但NPV制剂的防效易受环境温湿度、紫外线、制剂质量、虫口密度和虫龄等因子的影响。殷坤山等[1]分离鉴定了茶尺蠖性信息素,经生物测定,发现主要组分(Z,Z)-3,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颜色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诱集效果和对天敌缨小蜂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黄色板诱集的小绿叶蝉数量最多为68.33头·板-1,紫色板最低5.28头·板-1,黄色板诱集数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色板(F=10.50,P<0.01),不同色板的诱集效果为黄色>绿色>黑色>灰色>红色>蓝色>白色>紫色。不同色板诱集缨小蜂的数量差异极显著(F=16.82,P<0.01),黄色板诱集缨小蜂数量最多19.00头·板-1,色板引诱缨小蜂的数量为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红色>紫色>灰色>黑色。黄色板对寄生蜂的引诱力最强,平均每板30.89头,不同色板诱集的缨小蜂与假眼小绿叶蝉的益害比差异不显著(F=1.20, P>0.05)。  相似文献   

12.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陈谦  张哲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2):2432-2439
本研究旨在明确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采用常规田间害虫调查结合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比较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在田间诱捕器不同间距、不同悬挂高度存在显著差异,间距20、35和50 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间距65和80 m,悬挂高度2.0、2.5 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1.5、3.0和3.5 m,其中(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诱捕效果最好,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6.89、59.06和56.42头,54.69、57.38和53.89头,51.27、54.81和50.36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7.89和59.06头、53.77和57.38头、50.63和54.81头;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和循胸材小蠹(Xyleborus aquilus)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8.28%和41.12%、47.89%和41.08%、47.69%和41.05%,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28.51和23.69头,27.48和23.00头,26.14和21.95头。α-蒎烯和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9.24、22.16、18.12头和18.42、20.96、18.12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8.23和22.16头、16.32和20.96头;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7.26%和40.02%、47.12%和40.02%,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0.47和8.87头,9.88和8.39头。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12种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呈现先逐渐增加,至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60 d后显著下降。(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对橡胶小蠹虫诱捕效果最好,α-蒎烯、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上述5种聚集信息素诱捕橡胶小蠹虫的适宜田间间距为35~50 m,适宜悬挂高度为2.0~2.5 m,有效期为60 d。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黄板、蓝板和混色色板对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等常见昆虫进行诱集并比较结果,旨为茶园科学合理使用粘虫色板防治虫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色板对靶标害虫小贯小绿叶蝉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混色板>黄板>蓝板,混色板的诱集数量为5.31头/面;对其他害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黄板>混色板>蓝板,黄板的诱集数量为3.27头/面;对寄生性天敌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混色板>黄板>蓝板,混色板的诱集数量为2.73头/面;对捕食性天敌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蓝板>混色板>黄板,蓝板的诱集数量为0.73头/面;对中性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黄板>蓝板>混色板,黄板的诱集数量为20.78头/面;对传粉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蓝板>黄板>混色板,蓝板的诱集数量为1.27头/面.三种色板诱集茶园昆虫中益害比比值高低依次为蓝板>混色板>黄板,分别为:0.48、0.40和0.31.粘虫色板虽然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较好,但其对有益昆虫的不利影响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发基于(S)-(-)-小蠹烯醇诱捕橡胶小蠹虫的安全高效诱捕技术,系统开展了不同(S)-(-)-小蠹烯醇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和无纺布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最好,整个试验周期内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69.16头和66.22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60 d后显著下降,1~6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75.22~120.45头和70.69~112.22头。储藏瓶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24.85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至1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30 d后显著下降,1~3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48.53~64.66头。上述3种诱芯对严重危害橡胶树的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效果尤为显著,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占诱捕害虫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8.36%和47.89%、46.89%和40.48%、40.45%和40.24%。1~90 d的淀粉颗粒状缓释型诱芯和环糊精糊状缓释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变化,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均在10头以下,诱捕效果差。上述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和储藏瓶型诱芯均可广泛用于有效绿色监控橡胶小蠹虫,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60 d,储藏瓶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30 d。  相似文献   

15.
四种粘板对茶园昆虫的引诱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粘胶色板对茶园昆虫诱捕作用及用于防治主要害虫的可能性,制作了芽绿、橄榄黄绿、素馨黄和雪白色板,于各类昆虫盛发的7月在重庆市郊、浙江松阳县和安徽省麻姑山茶场各0.5βhm2的茶园做了48βh诱捕试验。诱捕的绝大多数昆虫为同翅目害虫;害虫很多而天敌极少,害虫与天敌的个体数量差异极显著。芽绿、橄榄黄绿和素馨黄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和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效显著大于雪白色板的诱效;从芽绿、橄榄黄绿至素馨黄,绿色色素成分减少、黄色色素成分增多,诱捕的叶蝉数减小而粉虱数增大。可将芽绿、素馨黄色板分别用于叶蝉成、若虫和粉虱成虫的诱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