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实现长兴千年贡茶—紫笋茶的标准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加工生产成本,稳定产品品质。我们对现行的紫笋茶加工工艺与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机械装备要求,并于2014年10月在长兴大唐贡茶有限公司建设了长兴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1条,2015年对新建生产线的加工技术参数进行测定与调整,对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进行感官鉴定,总结出了一套长兴紫笋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按照标准工艺参数连续化生产的产品达到并超过单机生产的紫笋茶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茶事信息     
《茶叶》2013,(1):67-72,74,75,77,83
平水日铸茶平水日铸茶产于常年云雾缭绕之日铸岭一带的无公害或绿色食品基地茶园,采用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的茶树嫩芽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外形绿润鲜活,盘花卷曲,颗粒重实,汤色绿明亮,滋味醇厚回甘,栗香持久,叶底嫩绿,完整成朵。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是"中国珠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近年来,柯桥区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华文化名茶——平水日铸茶为主导发展名优茶产业取得了较好成效,但随着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较快推进,茶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生产地位受到冲击,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因素增多,劳动力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茶叶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传统的加工装备不能适应名优茶产业提升发展要求。依靠科技进步、着力装备改造、实行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  相似文献   

4.
历史名茶日铸茶千年的发展史曲折复杂,曾多次出现过被"冒名充数"的案列;2010年以后,"平水日铸"再次成为柯桥区茶叶主导品牌,在总结众多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5.
茶产业是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山区茶农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平水日铸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实施“六统一”管理,提升品牌美誉度、带动山区茶农增收致富。文章介绍了“六统一”管理的经验做法,针对山区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银永 《中国茶叶》2011,(10):16-17
茶叶是浙江绍兴县的传统特产,产区集中,区域优势明显,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经谱写过许多辉煌的茶叶篇章,“平水日铸茶”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在中国茶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北宋时为贡品,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赞曰:“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铸)第一”,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故乡的日铸茶尤其青睐,写过不少诸如“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等有关日铸茶的诗作,  相似文献   

7.
在相同生产时间,对机采与手采鲜叶按连续化颗粒型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平水日铸茶,对生产的茶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种采摘模式下的加工方法、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可采用相同的初加工工艺与技术参数进行加工;机采毛茶品质由于含梗量与嫩度的原因在外形与叶底上感官审评得分略低于手采毛茶,但在香气与滋味上接近、有的甚至还稍优于手采毛茶,综合品质两者接近;精加工后两者品质更趋一致。在生产成本与得率上,每公斤机采茶的成本比手采茶低36.22%,得率低25.48%,经济效益高约21.30%。  相似文献   

8.
信阳毛尖茶产于河南信阳,以“细、圆、光、直、多白毫”的精美外形和“滋味醇和、香高持久、汤色碧绿”的独特内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社会需求量不断扩大。近几年,信阳毛尖茶产区不断扩大,产量逐渐提高,但传统的信阳毛尖茶均为手工炒制,存在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标准化等问题,扩大生产受到了限制,较难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的需要。鉴于此,信阳市茶叶试验站和蚕业试验站于1995年进行了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的研究。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茶业界的方方面面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压力。这种危机感正是中国茶业彻底认清形势、面对现实,创新腾飞的基本动力。笔者认为:新世纪中国茶业发展必需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与调整,才有可能在世界茶业产业中取得更大的份额。1产品控制———健康生活健康茶1.1提高产品品质1.1.1提高产品层次更新、优化树种,改良土壤生态环境。不使用或严格使用农药、化肥,逐步推广有机茶、生态茶。更新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制作工艺,生产高标准、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紫笋红茶是绿茶生产强省——浙江省长兴县近年采用夏秋季-芽-叶制作而成的红茶产品。本文介绍了紫笋红茶(包括条茶工夫红茶和饼茶)加工工艺,并对其产品品质进行了鉴定。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和秋季工夫红茶香气超过对照福建一级工夫红茶5分,汤色超过对照2—4分,滋味和叶底得分均接近对照;红饼茶外形美观,香、味品质良好,其中秋季红饼茶还带有花香。理化检测结果表明,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氧基酸含量偏低,但咖啡碱较对照要低。紫笋红茶品质已经达到优质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吴平 《茶叶》2015,(2):86-92
通过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与《六堡茶》标准在编写依据和方法、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两标准的异同。结果显示,《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是在《六堡茶》基础上增加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内容制定而成,增加的内容主要有产品保护范围、原料种植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采摘、毛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等,产品等级从7个等级缩减至5个等级,前者比后者要求更宽广、更严格。《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对保证六堡茶质量特色、提高质量水平,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华苦茶是我省茶树珍贵资源,产于南岭山脉,制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强,冷后呈乳状,叶底红亮,红碎茶达二套样水平。抗寒性强,耐-9℃低温,可在长江中下游茶区种植。我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江华苦茶性状分离圃中进行优中选优,通过系统选育程序,选育出优质抗寒红茶新品种——潇湘红21—3(后简称21—3)。  相似文献   

13.
机制龙井茶摊放与青锅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祖法  龚淑英 《茶叶科学》1998,18(2):95-107
茶鲜叶原料适度摊放试验表明,用于机制龙井茶的鲜叶原料其失重率控制在15.0%~17.0%为最佳。对机制龙井茶青锅的投叶量与温度进行了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0~150g/槽的青锅投叶量和170℃左右的锅槽内壁温度,有利于青锅叶的色泽和扁平、挺直的外形的形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锅时适量使用制茶专用油有利于改善机制龙井茶的形状和色泽。用于青锅作业的加压棒掌握在直径3cm、重量500g左右,加压时间控制在鲜叶投放3~5min后进行,这样有利于青锅叶的成形和良好色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茶产业在山区农村经济和生态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素熙  梁月荣 《茶叶》2009,35(1):11-13
本文论述了茶产业在中国山区农村经济和生态中的作用。种植茶树可以提高山区绿色植被覆盖率,还可以为农民增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符合高效生态农业要求。茶叶生产规模灵活、产品体积小并具有高附加值,还适合开发观光农业,符合山区的生产条件。生态茶园一般有“专业茶园”、“茶—林间作”和“种—养循环经济模式”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福建乌龙茶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威江 《茶叶科学》1999,19(2):104-109
对福建闽南和闽北两大乌龙茶主产区10 个拟发展绿色食品茶叶的产地茶园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除少数茶园土壤个别污染物残留值偏高外, 绝大多数茶园土壤污染物残留值均较低。超标污染物出现概率大小依次为Pb、Hg> Cd > Cr。10 个产地的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 基本处于1 级或2 级。大气环境质量中, 以总悬浮物(TSP) 潜在污染威胁较大,SO2 、NOx 、F尚未对茶园大气环境造成污染。10 个产地中, 有4 个产地即武夷山市九曲茶叶精制厂、平和阳山茶厂、天友茶厂和建瓯凤山茶场的环境质量符合AA级绿色食品要求, 5 个产地即安溪湖前茶场、建瓯芝关茶场、岐山茶场、莲花茶场和武夷茶总场的环境质量符合A 级绿色食品要求,1 个产地———坪乡茶场不符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文萃  汤一 《茶叶》2012,38(2):99-101
龙泉金观音不仅以“香、活、甘、韵”的优良品质,得到茶叶界的广泛赞誉,同时以春茶到冬茶的全季侯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茶区资源利用率和茶叶生产综合经济效益。夏暑茶因苦涩味重、香气不高等鲜叶自然品质缺陷成为金观音加工之技术难点。本文总结了龙泉金福茶业公司等茶叶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技术要领,旨在为生产厂家不断完善金观音加工工艺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为我省夏秋季绿茶品质的进一步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加工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雯  屠幼英 《茶叶》2010,36(2):77-81
夏秋茶叶由于自身品质不高,给其生产、销售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杀青、做青、揉捻、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六堡茶工厂化生产的起源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静健 《茶叶》2013,(1):43-44
六堡茶系广西历史名茶,但由于消费者对六堡茶的历史及品质缺乏了解而造成目前市场混乱。本文概述了现代六堡茶产制的历史,并从制作工艺、编号、设备及技术等方面厘清六堡茶工厂化生产的起源及演变,阐述其在传统工艺与改制工艺上制作过程与品质的差异,肯定了三鹤牌六堡茶的悠久历史与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9.
TWG Tea立足其"茶叶界的路易·威登"品牌定位,面向年轻群体不断推陈出新,在茶的拼配、包装、延伸产品等细节方面尽力做到极致.从新加坡走出,放眼世界,TWG Tea为世界茶品牌注入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