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榄仙",橄榄仙,是古人对茶的美称~([1])。茶房有四宝,分别是"玉书碨"、"红泥炭炉"、"孟臣罐"、"若琛瓯"。古人烹茶,尤喜用红泥炭炉,"红泥炭炉"的最佳拍档是"橄榄核炭",何谓橄榄核炭?就是将橄榄核放入窑中烧制成炭,再用来烹茶。橄榄核炭是用粤东乌橄榄果核烧成的炭,这种炭烧起来火力均匀,火苗微蓝,无烟,清香,室中隐隐可闻"炭香",以之烧水,烧出的水有一种淡淡的榄香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2])!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武夷水仙、肉桂毛茶为原料,采用烘干机、电烘箱和木炭焙笼烘焙三种方式进行武夷岩茶精制烘焙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最低的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品质最佳,生产效率最高的烘干机烘焙的岩茶品质接近于炭焙岩茶,电烘箱烘焙的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所产岩茶品质较差。具体表现为,烘焙结束时,烘干机烘焙的岩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低;电烘箱烘焙的岩茶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低;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香气、滋味佳,岩韵显;烘干机次之,岩韵较显;电烘箱烘焙的岩茶得分较低,香气、滋味表现尚佳,岩韵尚显。  相似文献   

3.
<正>武夷岩茶传统独到的手工制作技艺,主要在做青和焙火两个阶段。而传统的焙法,则是用木炭为热能,至今已三百来年。这种焙法,工艺独到,焙师技艺高超。所以清两江总督梁章钜(1775—1849)多次考询武夷茶事后,在《归田锁记》发出感叹"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传统的武夷茶炭焙法,既用于焙揉后的湿茶索,俗叫"走水焙",又用于焙干茶,俗叫"补火"、"吃火"、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州中部山区茶园土壤进行生物质炭施用及覆盖的盆栽试验,探讨不同生物质炭施用方式对植茶土壤水分、养分、微量元素的影响及春茶生长的响应.试验设置对照(未施用炭)、炭全部覆盖、炭全部施用、1/2炭覆盖加1/2炭施用4个处理,测定春梢的着叶数、叶面积,土壤常规理化性质和有效铁、锰、铜、锌,且定期测定土壤体积含水率.结果表明:用生物质炭覆盖表土后,在春季和夏季降雨及干旱时段,植茶土壤含水率均显著增加,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炭全部覆盖>1/2炭覆盖+1/2炭施用>炭全部施用.施用生物质炭降低土壤酸度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生物质炭全部施入土壤后较对照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3.61%、172.04%和48.23%.生物质炭覆盖表土增加土壤有效性氮、磷、钾含量.利用生物质炭覆盖表土或把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均能显著地增加茶树春梢的叶面积,利于提高春茶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利用生物质炭改良热带地区土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培养条件下添加生物质炭对砖红壤pH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碳及全N、全P和全K的含量;淹水显著提高添加了生物质炭的土壤碱解N含量,但极大地降低了其速效P和速效K含量。说明利用生物质炭改良热带土壤时,要根据改良目的合理进行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拟重金属废水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5种物理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效果,探讨pH、吸附剂加入量和振荡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pH、吸附剂加入量和振荡时间下,5种物理吸附剂对6种重金属(Pb、Cd、Mn、Zn、Cr、Ni)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中活性炭对Pb、Ni和Cr的吸附率最大,木炭对Mn和Zn的吸附率最大,草木灰对Cd的吸附率最大。pH、吸附剂加入量和振荡时间对活性炭、草木灰和木炭吸附重金属效果(活性炭对Cd、Mn、Zn、Ni,木炭对Pb、Mn和Cd及草木灰对6种重金属)的影响为:pH〉吸附剂加入量〉振荡时间,说明pH与吸附剂加入量为主要影响因素。活性炭、木炭和草木灰对重金属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加入量40 g.L-1,pH 10-10.5,振荡时间180 min。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包头和通辽试验点,设0、8、16、24 t/hm^2生物炭水平及0、150、300 kg/hm^2施氮水平,研究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生物炭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且与氮肥存在交互作用。0~20 cm和21~40 cm土层,生物炭和氮肥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土壤持水性随生物炭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物炭和氮肥均可有效降低土壤三相比偏离值。炭氮配施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氮效率,包头和通辽均以8 t/hm^2生物炭配施150 kg/hm^2氮为最大值,较单施氮肥增产20.07%和15.59%。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阿维菌素在生物质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解吸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特征,通过FTIR分析进一步阐述阿维菌素在生物质炭上可能存在的吸附机制。以木薯渣为原料,在限氧条件下,分别于350、550、750℃制备生物质炭(分别记作MS350、MS550、MS750),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制备温度升高,生物质炭呈现产率降低,pH值、灰分及比表面积增加,芳香性增大、极性减弱等特征;生物质炭吸附阿维菌素呈现先快速后缓慢最后平衡的3个阶段;吸附能力表现为MS750>MS550>MS350,吸附等温线属于非线性L型等温吸附线;解吸等温线结果表明木薯渣基生物质炭吸附阿维菌素存在解吸滞后现象。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生物质炭的吸附量会得到提升。同时根据吉布斯自由能方程计算,可知生物质炭吸附阿维菌素是物理吸附为主,且是一个吸热的、熵增大的自发反应。孔隙填充效应、π-π电子供受体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等可能是阿维菌素在生物质炭上的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苎麻和红麻茎、叶、皮3个部位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通过静态批次吸附试验,探究投加量、初始溶液pH、初始溶液Cd2+浓度、反应时间、再生处理对6种生物炭吸附水中Cd2+性能的影响,同时拟合动力学方程及等温吸附模型,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6种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6种材料中,苎麻叶生物炭对水中Cd2+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达到了133.05 mg/g。6种生物炭对水中Cd2+的去除率受投加量影响较大,苎麻茎生物炭受溶液初始pH影响较大。6种生物炭对Cd2+脱附再生再吸附一次都能保持较好吸附效果,其中苎麻叶生物炭效果最佳。6种吸附材料都能较好地拟合Langmuir理论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生物炭对Cd的吸附机理主要为羟基化表面(-OH)或其去质子化(-O-)络合反应及静电作用。6种生物炭材料均是较好的吸附材料,其中苎麻叶材料的吸附潜力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棉秆炭对灰漠土玉米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氮素设置3个水平,棉秆炭用量占土壤质量分数设置4个不同水平,研究棉秆炭对玉米生长及氮素利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不施氮肥(N0)处理,添加棉秆炭抑制玉米器官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生物量降低幅度为4.98%~17.36%;氮肥与棉秆炭配施提高玉米器官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提高幅度为1.68%~11.30%,不同棉秆炭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添加棉秆炭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增加氮素对玉米根冠比的影响不明显;同时,添加棉秆炭抑制玉米根、茎、叶、棒以及植株吸氮量,增加施氮量抑制作用逐步降低。施入棉秆炭降低氮肥吸收效率,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相比不添加棉秆炭(BC0)处理,添加2.0%棉秆炭(BC2.0)处理氮肥吸收效率降低2.50%和4.96%,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8.48%和7.49%,过量的棉秆炭添加可能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炭(Biochar)是指由一些含碳量丰富的生物质材料在缺氧的条件下,经过热解并炭化后,得到的富含碳元素、高度芳香化的难熔性固态高聚产物。在土壤中使用生物质炭不仅能够提高土壤大团聚体比重,提高土壤的固土保肥能力和贮碳能力,对减缓温室效应也有极大帮助。综述了生物质炭施用于土壤对土壤团聚体及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对盐碱土理化性质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改良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对生物炭改良盐碱土的技术理论进行完善,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对盐碱土水分渗透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增加了盐碱土水分渗透性能,生物炭处理Y3初始渗透速率、平均渗透速率、稳定渗透速率、累积入渗量和饱和渗透系数分别为CK的23.75,28.46,23.69,24.42和24.79倍。生物炭增加了盐碱地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生物炭处理Y3的大豆产量最高,单株产量达3.17 g,为CK的2.22倍。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对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无生物炭无肥料(CK)、常规施肥(F1)、80%常规施肥(F2)、80%常规施肥+20%生物炭(F2B)、70%常规施肥(F3)以及70%常规施肥+30%生物炭(F3B)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和肥料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玉米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处理(F2B、F3B)较单施肥处理(F2、F3)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量及产量。F2B处理的玉米产量略高于F1处理,二者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炭与化肥合理配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试验区最佳肥料-生物炭施用量效配比为80%常规肥+20%生物炭。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对玉米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对郑单958产量和不同生育时期根系生长、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生物炭对玉米根系与产量的效应,探明生物炭在玉米生产上应用的潜力与价值。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能增加玉米根系的总根长、根体积和根干重,提高玉米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在玉米生育后期,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根系衰老,成熟期施生物炭处理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高48.12%和42.71%;同时维持了较为适宜的根冠比,根系生理功能增强;添加生物炭后郑单958最高产量达12 076.35 kg/hm2,比对照增产10.23%,具体表现为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武夷岩茶炭焙工艺的步骤进行详细介绍,探讨传统武夷岩茶炭焙工艺的延续与当下现代化设备生产适用性的演变.笔者认为:传统炭焙工艺形式下的传承是现代化炭焙工艺逐渐完善的基石,对现代化炭焙工艺有着指导性的意义.通过对武夷岩茶古法炭焙探考与调研,传承前人古法技艺,研究适用当下生产需求演变工艺,以期对武夷岩茶炭焙技艺传承与演变...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热解炭是生物质热解后的固态产物。本文以花生壳为原料经过低温热解制备5个不同热解终温花生壳炭,研究了生物质热解炭的制备工艺,并对生物质炭的组分、炭得率、表面形貌和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花生壳炭的挥发分含量降低,固定碳含量升高,灰分基本不变,炭得率降低;表面孔隙结构先变得丰富且规则,在400℃呈"蜂窝"状结构,随后逐渐变得混乱;各官能团慢慢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且越来越表现为芳香结构特性,在550℃红外光线基本被吸收,说明花生壳炭热解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7.
添加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 pH 和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短期(46 d)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不同茶枝生物质炭添加量对茶园红壤、黄壤 pH 和氮素净转化速率的影响。生物质炭用量设5个水平:H0(0 t·hm-2)、H1(8 t·hm-2)、H2(16 t·hm-2)、H3(32 t·hm-2)、H4(64 t·hm-2),生物质炭来源为茶树枝条。结果表明:培养结束时,与不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相比(H0),添加生物质炭处理均可提高2种茶园土壤 pH 值,红壤增加0.24~1.20个单位,黄壤增加0.26~1.34个单位,pH 提高幅度与生物质炭用量呈正相关。添加生物质炭后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氮矿化量、净氮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P <0.05),特别是 NO-3-N 含量,抑制茶园土壤硝化作用,抑制程度随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强。红壤茶园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净氮矿化速率及净硝化速率要高于黄壤,黄壤茶园土壤矿质态氮表现为净固持;相同添加量的生物质炭对红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大于黄壤。综上所述,短期培养条件下,生物质炭能显著降低茶园土壤矿质态含量,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其抑制效果因生物质炭用量和土壤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热带菜地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讨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联合施用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强度及N2O排放的变化规律,旨在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对热区土壤硝化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对N2O的减排效应。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单施氮肥(N),氮肥配施生物炭(N+Bc),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N+Ni)以及氮肥同时配施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N+Bc+Ni)。结果表明:培养期间,生物炭施用下土壤NO3--N强度显著提高15.8%,表明添加生物炭能够显著促进土壤硝化过程;硝化抑制剂添加下土壤NH4+-N强度显著提高33.4%,表明硝化抑制剂的施用显著减缓硝化过程;此外,硝化抑制剂能够削弱由生物炭添加引起的激发硝化过程的效应,表明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对硝化过程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施用生物炭或硝化抑制剂都能降低NO2--N强度,其中硝化抑制剂作用更加显著;此外,生物炭或硝化抑制剂单独施用能够降低菜地土壤15.1%~68.3%的N2O排放量,二者联合施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更强的减排作用。综合来看,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联合施用有望在热带菜地土壤中发挥固碳和减排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9.
裂解温度对海南不同材料生物炭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热带地区生物质在制备生物炭时对温度的响应,以热带地区植物桉树、橡胶树和椰糠为原料,在300、500和700℃下制备成桉树炭(E)、橡胶树炭(RT)和椰糠炭(SC),利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等研究不同裂解温度对生物炭的酸碱度、结构及元素组成和含...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木炭对小麦盐胁迫的缓解效应,以冬小麦品种临汾6339为材料,对小麦幼苗分别进行盐和木炭单因素处理及二者复合处理,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小麦根系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盐处理,在盐和木炭复合处理的小麦根系中共检测到丰度变化在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蛋白点12个。经过MALDI-TOF-TOF分析及数据库检索,被鉴定的12个蛋白点按其功能大致可归为5类。其中,第Ⅰ类为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包括ATP合酶和ATP酶;第Ⅱ类为与糖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包括磷酸甘油醛异构酶、磷酸丙糖异构酶、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以及乌头酸水合酶;第Ⅲ类为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如半胱氨酸合成酶;第Ⅳ类为与遗传物质有关的蛋白质,如染色体的结构蛋白;第Ⅴ类为未知功能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