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植物促生根圈细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要回顾了植物根圏促生细菌(PGPR)能够诱导植物系统抗病性(ISR)这一领域的研究历史,对ISR作用机理、研究法则、研究内容及其它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PGPR及其在我国林业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PGPR研究已成为当前微生物资源研究工作中一个新热点。近年来,PGPR在我国林业上应用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本文就PGPR类细菌P751和BC752菌株在溶菌(或抑菌)、防治森林病虫害和促进林木生长等方面所显示出的明显效果作了综述。并对其防病中生机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应用前景等有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林业上PGPR控病促生效应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0 年来, P G P R 是世界上农林微生物研究的新热点。在我国林业上 P G P R 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P G P R 类细菌 P751 和 B C752 在溶菌和抑菌、防治森林病虫害(松赤枯病、松赤落叶病、杉木炭疽病、杜仲环剥烂皮以及马尾松毛虫)和林木促生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本文对 P G P R 在林木防病促生机制上作了探讨,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侧柏为材料,研究接种PGPR在4个水分梯度(正常浇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对侧柏生理生态特征及生长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基因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筛选出的PGPR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正常浇水的情况下,接种蜡样芽孢杆菌对侧柏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影响较小;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接种蜡样芽孢杆菌可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但显著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接种蜡样芽孢杆菌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侧柏生长素、赤霉素和玉米素的含量。正常浇水和轻度干旱时,接种蜡样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脱落酸含量,而重度干旱时PGPR处理的脱落酸含量降低23.81%。此外,接种蜡样芽孢杆菌显著增加侧柏干物质积累,且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对根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对地上部的影响越来越大。综合分析认为,干旱生境下接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侧柏能够通过调节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促进一些激素类物质的产生来减轻干旱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伤害,促进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5.
植物叶围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就植物叶围细菌的分布、性质特点以及与植物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阐述,指出研究叶围微生物与植物病虫害的相互关系对于开发生物农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6年生冬枣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根际促生细菌(PGPR),以发酵鸡粪(DC)为吸附载体制成PGPR生物肥(PF),利用传统的氯仿熏蒸法和现代的T-RFLP技术,从冬枣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3个方面,分析PF、普通生物肥料(NF)和DC对冬枣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NF处理相比,PF处理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显著减少,但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F处理根际土壤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基于T-RFLP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PF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成为1个独立的群,NF,DC和CK处理构成1个相对独立的群。此外,同其他试验处理相比,PF可相对稳定地提供冬枣生长周期内的微生物生物量碳。PGPR生物肥料的施用可提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提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有效改善冬枣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肥与农药的使用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但剂量过大会造成成本上升、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恶化等不良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存在一类自生型细菌称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忍受或抵抗植物所遭受的不利环境,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和促进植物生长.文章从PGPR的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功能、生物防治性能和环境修复功能4个方面阐述,旨在了解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找出能改善植株抗逆性,缩短生长周期,促进植株更好更快繁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植物根际微生物剂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剂型及其应用,简要阐述了根际微生物剂型的应用现状和新剂型——微胶囊的发展及制备技术,指出了植物根际微生物剂型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水曲柳促生细菌(蜡样芽胞杆菌SQL0164)为研究对象,揭示菌株SQL0164在水曲柳根部定殖的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其与定殖相关的生物学性状.[方法]梯度稀释法分离纯化细菌菌株;灌根接种细菌分离物至苗期水曲柳植株,筛选促生效果显著的菌株;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与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促生菌株SQL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根际益生菌互作对植物促生及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开发植物促生抗逆作用的生物菌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盆栽条件下,对樟子松苗木接种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uorescens1-42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N94,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色法、火焰光度计法等测定1年生樟子松幼苗...  相似文献   

11.
对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森林更新、林业经营和生态系统中的效应进行了综述和探讨。植物化感作用有助于更加合理地解释林业生态系统中森林更新、植物组成与分布、协同进化和生物入侵等现象,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业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与局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吴丽君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1):67-69,74
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植物组培研究机构的相继诞生和组培产业投资热潮,从木本植物组培技术特点、产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方面,浅析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与局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发展我国试管快繁技术和商业应用领域的研究,客观正确预测木本植物组培技术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效益及避免盲目投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内树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树木形态的复杂性对模拟技术和系统开销的要求较高,树木生长的生理确定性和长势不确定性等特点,使树木三维可视化的研究至今仍未得到一个完备的具有林业研究意义的三维计算机树木模型.本文在广泛研究国内树木三维可视化软件开发的基础上,从分形理论、图像解析和GIS技术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分类阐述,简要叙述了现有研究的主要技术思路与最新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14.
在简要回顾我国林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原则、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植物遗传工程研究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首先,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林木育种和基因转移的有利工具,使森林遗传学和林木育种学研究产生了新的飞跃,还为林木早期选择,提高选择效果,缩短选育周期提供了可能;其次,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通过植物遗传工程,克隆毒蛋白基因,并将抗虫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得到抗虫转基因植株,从而为林木的抗病育种提供一个划时代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生活垃圾堆肥在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生活垃圾堆肥原理,工艺流程及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生活垃圾堆肥在苗圃,果园改土,培肥促进苗木生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森工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快速有效地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使之有效地在森工企业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作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针对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森工企业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的节点构成、体系结构、研究热点以及在森林火灾监测和救灾、自然保护区生态多样性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木材检测、精准林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表明其在林业中的应用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扩展了传统资源管理的能力,尤其数据采集上更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A nurser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bioinoculants (Glomus aggregatum, Bacillus polymixa, Azospirillum brasilense) on seedling growth promotion of bamboo (Dendrocalamus strictus (Roxb.) Nees.) in two soil types (alfisol, vertisol) with or without fertilizer application. Bamboo seedlings were grown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bioinoculants either individually or in all combinations for 180 days in field soil under tropical nursery conditions. Shoot, rhizome and root length, dry masses,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colonized root lengths were determined at harvest.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tested combined inoculation of AM fungi, PSB and A. brasilense resulted in maximum growth response both under fertilized and unfertilized conditions in both soil types. Fertilizer application enhanced the efficiencies of N, P and K uptake, whereas reduced their usage efficiencies. Though soil type did not affect microbial inoculation respons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plant response to microbial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20.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林业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功能、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的介绍,指出GIS作为一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高新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的广泛性和必要性,并对其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