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松人工林中林木叶的元素含量及其年度和季节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华北地区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不同立地条件下和不同树种组成的油松人工林生长表现各异。本文试图从营养角度探讨这些人工林的差异。为此,对油松人工林内各树种[包括油松、元宝枫(Acer truncutum Bge)、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nco)]叶的N、P、K、Ca、Mg、Cu、Fe、Mn和Zn的元素含量进行了连续三年(1983—1985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元素含量不同。元宝枫的元素含量极为丰富,在其适生立地条件下尤其如此,因而元宝枫是营造油松混交林的良好伴生树种。不同年份和年内不同季节元素含量也有变化。这些数据可为林地施肥和森林抚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国外松引种及生长表现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属(Pinus)树种,在全世界多集中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或亚热带的边缘。种数很多,目前已掌握的种有70余种。中国产的松树有20余种,东北共有16种,原产的主要有五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油松(Pinus tabula—epormis Carr.、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oa Litvin.)、偃松(Pinus pumila Pall.Regel.)和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等。我所树木标本园现有松属树种共计23种(包括变种),其中国外引进的有七种(见表2)。  相似文献   

3.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是我省绿化荒山的优良树种之一,但以往由于主要害虫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Hein.),以及油松球果螟(Dioryctria mendacella Stgr.)、松梢螟(Dioryctriasplendidella H.—S.)等害虫对球果的危害,油松种子严重减产,远不能满足造林育  相似文献   

4.
油松染色体压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在生物繁殖和信息的传递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染色体的活动,有着明显的规律性。研究树木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的变异,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树木遗传变异的规律,从而指导林木育种工作。油松染色体压片技术,是进行油松染色体研究的技术基础。为了进行油松细胞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我们首先进行了油松染色体压片技术的探索。在国内已有一些单位开展了油松染色体的观察和研究,但在方法上都沿用一般植物染色体观察的方法。我们结合树木的特点,对一些技术作了进一步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油松光合作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也是黄土高原造林的优良树种。研究油松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即可为正确地经营油松林,如合理混交、密度、修枝及间伐抚育、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于研究油松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运转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1980年,在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及淳化县爷台山等地对不同条件下油松光合作用强度进行了测定。一、测定原理与方法测定油松光合强度用的是山东省聊城农村“五七”工厂制造的74-L型光合速测器。本  相似文献   

6.
松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树是世界上森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的重要树种,松树的遗传改良开展早,进展快,成效大.分子标记技术为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回顾了世界上松树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比较遗传作图、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已经构建遗传连锁图的林木有13个属,近40个树种,其中松树占40%,而大多数松树遗传图谱仍然是不完整的,不能覆盖全基因组;比较遗传作图显示松属树种具有高度的遗传保守性;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表明,大多数性状的遗传基础存在着主效基因,为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杂种松部分重要性状的遗传控制中存在着树种效应,对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1980年在本场固沙造林试验地内,对沙地几个造林树种的树叶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目的是了解与掌握生长在沙地树种的耗水情况,以及经营培育好沙地绿化成果。一、供试材料的选择采集与测定供试材料采自章古台固沙造林研究所固定沙地上人工栽植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 mongolica Litvin.)、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赤松  相似文献   

8.
油松地理种源试验研究苗期变异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它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是绿化荒山荒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油松在我国的天然分布很广,由东经103°20′~124°45′,北纬3l°00′~43°33′,达12个省(区),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所以,油松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为研究油松地理变异的规  相似文献   

9.
三种松树抗旱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固沙造林生产实践中,对优良固沙树种的选择,不仅要考察抗旱能力的一般表现,而且还须研究树木的生理适应性。因此,为了提高选择树种的实际效益,充分了解树木的生理生态特点,探索可靠的生理指标是十分必要的。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对生长在半流动沙丘上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s L.Ver.mongolica Litv.)、油松(P.tabulaefusmisCarr.)和赤松(P.densiflora S.et Z.)在自然条件下的抗旱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自然概况试验地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的章古台地区,年降水量为450—500毫米左右,降雨多集中于7—8月,年均温度5.7℃,极端最高地温为40℃,无霜期为15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又称西伯利亚松毛虫,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国内分布于北京、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是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害虫,除危害落叶松(Larix spp.)外,也危害红松(Pinus koraiensis)、油松(P.tabulaeform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云杉(Picea spp.)、冷杉(Abies spp.)等主要北方针叶树种.目前,有关落叶松毛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对挥发物质的行为反应及药效防治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而有关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的毒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几个不同松树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宋文贞,宋运淳,丁俊平,刘立德,熊晓姣,洪石(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湖北省林科所)松树染色体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33年,Sax.K.C和Sax.H.J首先采用压片方法对裸子植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外引种松树松脂化学组成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W.B.Critchfield和E.L.Little,Jr.将油松组松树分成6个亚组。本文采用GC、GC-MS方法对分属4个亚组的16种国外引种松树松脂化学组成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每一个亚组的松脂各有其特点。马尾松、黄山松等国内松树树种与黑松、琉球松、同属一个亚组,其松脂的化学特征比较相似;而与湿地松、火炬松等另一亚组松脂则有较大区别,说明亚组的划分有利于松树的化学分类。不同地理变种的加勒比松松脂  相似文献   

13.
油松核型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有着一系列的规律性。核型分析,就是对染色体组中的每个染色体进行测定和计算,以便了解和掌握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变化规律。树木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研究树木的起源和演化、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对种间杂种的鉴定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对树木细胞染色体核型的研究,开始的较晚。在国外研究较多的是松树、云杉等针叶树种的细胞核,如 M.A Devescovi 等人对四个不同种源的花旗松进行核型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4.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是北美的一个重要杨树种,69杨(P.deltoid-es CV.‘I-69/55’或者 P.deltoides CV.‘L-ux’是意大利从美洲黑杨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无性系。各国杨树育种工作者用美洲黑杨与欧洲黑杨杂交培育出许多欧美杨品种,也用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培育出不少品种。近年来,一些国家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的杂交尤为重视,如比利时、新西兰等国用美洲黑杨与毛果杨(P.tricoca-pa)、滇杨(P.yunnanensis)等杂交,选出了一些较好的无性系。我国青杨派树种的种类多,分布广。育种工作者曾用小叶杨(P.simonii)、青杨(P.cathayana)等与欧洲黑杨(P.nigra)  相似文献   

15.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首次对柳杉(C.fortunei Hooibrenk)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为这一重要用材树种的选育良种,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必要的细胞学资料。同时,本文就柳杉的染色体核型与我国特产的用材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进行比较,对二者的进化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植物体细胞胚胎(SE)发生作为上世纪中叶以来最强大的生物技术之一,相比其它无性繁殖方法,具有诸多优势。松树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林树种,松树SE研究是开展松树育种与繁育的热门领域。文章综述了松树SE的研究历程,对松属树种的SE发生情况进行了归纳;详细阐述了体胚发生技术在松树新品系选育(包括无性系林业及遗传改良)、苗木扩繁、遗传转化及杂种后代胚拯救方面的应用实例,以期为SE技术在松树上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松树与杨树叶片叶绿素快相荧光动力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种杨树(毛白杨和速生杨)作为被子植物的代表树种,与4种松树(油松、赤松、白皮松和华山松)进行叶绿素快相荧光光动力学曲线和参数比较,总结2类树种在快相荧光动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杨树典型的OJIP曲线不同,松树针叶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上J相的相对荧光强度较低,没有明显的Ⅰ相,达到P相的速度较快.解析荧光数据得到的荧光参数显示,松树针叶单位激发态面积反应中心的数目(RC/CSm)较少,导致其单位PSⅡ反应中心获得的能量较多(ABS/RC,TRo/RC,ETo/RC,DIo/RC),其单位激发态面积的光反应活性(ABS/CSm,TRo/CSm,ETo/CSm,DIo/CSm)却较低.不过松树的原初光化学活性(Mo)与杨树相差不大,QA(plastoquinone A)的电子传递活性(ψET)甚至高于杨树.但是,松树的Ⅰ相相对荧光强度(Vi)较高,说明松树从质体醌QB(plastoquinoneB)到PSI的电子传递活性(ψER)较低.同时,松树的质体醌库(Sm)较小,质体醌的周转次数(N)较少,质体醌库的还原速度(Sm/Tfm)较快,使得松树OJIP曲线(OJIP induction curve)上P相出现较早,而Ⅰ相不明显.最终表现为松树的光反应综合性能指数PICSm及PSI相对活性(ψRo)较低,PSⅡ热耗散量子比率(Kn,F./Fm)较大.综上所述,单位激发态面积反应中心数目和质体醌库的大小及活性是影响松树光反应活性的2个重要因素,最终影响松树针叶的光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抗松材线虫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松树大面积枯死威胁之后,日本在不断探索对该病的防治方法的同时,寄希望于培育抗松材线虫的松树苗木。始于1973年的抗松材线虫育种,从松树造林材料的遗传改良、国内外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抗性检测方法以及抗性育种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中从抗松材线虫育种的历史背景、抗性判定方法、树种变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方面叙述了日本抗松材线虫育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 为配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地理种源试验工作的开展,我们拟对马尾松的不同种群进行染色体组型研究,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为阐明马尾松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及育种实践提供参考。现将第一批四个种群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马尾松种子采自四川涪陵、南江,湖南靖县和湖北通山。染色体制片是待种子发芽后胚根长至1厘米左右时,用0.5%秋水仙碱溶液预处理12小  相似文献   

20.
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又称檀、白檀,属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是我国一种特有的用材树种。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黄檀属(Dalbergia Linn.f.)的植物在全世界约有120种,分布于热带地。我国约25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国外对该属的细胞学研究不多,仅18种有染色体计数~([1-4])。据笔者所查,未见有关染色体组型的报道。Goldblatt,P(1981)认为Pohill所定义的黄檀族(Dalbergiea)在细胞学上是相当一致的,除Centrolobium(n=9)属外,其n全为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