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香是从松树干内分泌的一种胶状液体加工提炼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树脂酸,松脂加工时,树脂酸就生成松香。它广泛使用于许多工业部门,现将松香的主要用途简要介绍如下: (一)肥皂工业肥皂工业使用松香,系利用松香中的  相似文献   

2.
<正> 松脂是多萜混合物,主要组成是固体树脂酸溶解在萜烯类中所形成的溶液。它在松树体内形成机理极其复杂,据现代生物科学的成就,按生源学说,初步认为是从叶中光合作用生成的糖,经生物酶的催化,生成萜类(松脂)。所以,它不仅涉及到不同类型松树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差异,而且还牵涉到树木内含物的树脂酸、萜烯化学组份的性质和遗传  相似文献   

3.
松香是从松树干内分泌的一种胶状液体加工提炼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树脂破,松脂加工时,树脂酸就生成松香。它广泛使用于许多工业部门,现将松香的主要用途简要介绍加下: (一)肥皂工业肥皂工业使用松香,系利用松香中的松香酸和油脂中的脂肪酸,合成为肥皂中的主要成份混合脂肪酸。松香与苛性钠作  相似文献   

4.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表型特征的湿地松松脂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松脂松节油主要的单萜化合物、倍半萜、二萜在高产脂湿地松不同表型松脂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A类型含油量最高,而B类型含油量的变异最大,含油量随凝结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单萜和双萜化合物分别是B类型和D类型占比例最大;主要单萜化合物中α-蒎烯含量A类型最高,β-蒎烯含量B类型最高;倍半萜含量仅有D类型为0.1%,其余类型均为痕量;二萜树脂酸占总化合物含量随凝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变化;海松酸型树脂酸含量随凝结度增加而增加,枞酸型树脂酸含量则先降后升;松脂不同表型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高组分单萜α-蒎烯、β-蒎烯以及二萜树脂酸中的异海松酸和左旋海松酸。  相似文献   

5.
十九种松树树脂化学组成与树种、松干蚧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与归纳了十九种松树松脂、枝条中的树脂酸,以及数种松树松节油中萜烯的化学组成;探讨了马尾松、湿地松、华山松、南亚松、思茅松、云南松等的树脂化学组成与树种之间的关系,为上述松树化学分类再次提供数据。发现枝条树脂酸中含有大量去氢枞酸和少量的枞酸型酸,在松脂中此二类酸含量关系恰好相反,认为在生理上可能存在一个去氢枞酸与枞酸型酸,特别是长叶松酸之间的转化过程。枝条中树脂含量、树脂酸组成与遭受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危害的程度存在一种明显的关系,树脂含量愈高,树脂酸中枞酸型酸含量愈高,愈易遭受危害。同时还考察了马尾松松脂中单萜、倍半萜烯、树脂酸组成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6.
使用气液色谱和质谱研究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化学成分。油松松节油主要含α-蒎烯以及少量其他单萜及倍半萜烯烃。鉴定了酸类组分中的一般树脂酸。两种馏分的化学组成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脂极相似。计算出非挥发性树脂酸成分中有5%的中性物。中性物被分离成羰基、羟基以及所谓残留中性组分。羰基和羟基馏分分别由树脂酸醛类和醇类组成,其中以具有海松醛或异海松醛结构的成分为主。残留中性馏分由二萜烃和树脂酸甲酯组成,除海松醛二烯和异松柏烯外,主要成分可能是松柏烯。  相似文献   

7.
高产脂马尾松无性系的松脂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气相色谱对高产脂马尾松无性系后代的松脂组分分析表明:萜烯和树脂酸各组分间呈极显著性差异。萜烯和树脂酸的遗传参数是:无性系重复力为52%—93.2%,遗传增益为25%—92.0%,遗传方差为1.05%—48.61%。同时对无性系后代和半同胞子代的松脂组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生理树脂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松脂是一种很复杂的混合物,其化学组成范围从单萜烯、单萜醇、倍半萜烯和其它萜烯衍生物、二萜类、到树脂酸以及脂肪酸等,因此它具有沸程广的特点(即使酸性物甲脂化后,沸点依然很高。),这些都对气相色谱分析松脂带来一定的难度。松脂中主要化学组成的色谱分析,过去多用碱、酸处理方法或水蒸汽蒸馏法,也  相似文献   

9.
采用SC—7型气相色谱仪探讨马尾松木材经脱脂处理后松脂各化学成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木材含脂量的降低,松脂中树脂酸的百分比含量大幅度减少,因而大体上可以将树脂酸随处理液的排出视为脱脂反应过程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法分析松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提出了一种气相色谱方法进行松脂全分析。在同一根DB-5化学结合相熔凝硅石毛细管柱(30米×0.32毫米)和同一色谱条件下,松脂不需预分离和甲酯化,就可以分析其化学组成。所用时间仅需30分钟。用此法定量测定了七个松树树种的松脂中所有主要的单萜、倍半萜和双萜类化合物,这些松树树种是墨西哥的Pinus nubicola sp.Nova、粉枝五针松(P.pseudostrobus)、大果粉枝五针松(P.pseudostrobus var.megacarpa)和光叶松(P.leiophylla)和危地马拉的中美高地松(P.oaxacana)、P.donnell、粗糙枝松(P.montezumae)。同时在分析中发现,在中美高地松的松脂中含有一些十九个碳的树脂酸,这对于树种的变种研究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树脂酸组成与松香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脂和松香树脂酸的组成,已能用气相色谱法在3%QF-I涂于80/100目的ChromosorbW.H.P载体上分析。已分析江西安远和福建尤溪的马尾松松脂由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异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新枞酸、未知酸(尚未鉴定)组成。松香中一般无左旋海松酸,其中枞酸型酸(长叶松酸、枞酸、新枞酸)的含量随松香煮炼的温度、时间和冷却条件而异。树脂酸的异构程度可用比旋光值测定,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松香低温结晶其中长叶松酸的含量较高,高温结晶则枞酸含  相似文献   

12.
松脂起卸运输是松脂加工中一道繁琐的工序。过去我厂每年需用4万余吨松脂,一部份由汽车运到厂,倒进松脂池;一部份用木船运至厂外河边,然后用铁桶抬上,倒进松脂池。使用时用螺旋运输器将松脂打上,流入斗车,用人力推至车间的倒脂池,再用螺旋运输器打至高位槽(储脂箱)备用。这种运输方法松脂损耗多,劳动强度大,厂内运输每班需12个运输工。在旺季时每天要运输公司派搬运工人150—180人抬松脂。另外,还要配备刮桶工,过磅工一系列辅助工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山地的主要针叶用材和采脂树种。本文研究产脂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遗传变异及与其他经济性状的关系,为培育高产优质的马尾松无性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34年生不同产地马尾松的无性系试验林来估计生长、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遗传变异的相对大小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检出26种松脂组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地内无性系间的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占总变异的30.93%~80.89%。生长性状中除冠幅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产地间,占总变异的40.13%~52.89%。胸径(DBH)与产脂力呈显著正相关(r_G=0.67)。松脂组分中,发现有6种组分与产脂力呈中度相关。松脂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萜类内,尤其是倍半萜类内。聚类结果显示单萜与二萜距离更近,与倍半萜相对较远。最后,兼顾产脂力、生长和松脂品质,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的优良无性系。【结论】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变异主要来自产地内的无性系间,因此在松脂性状改良过程中更应注重产地内优树的选择。胸径和6种松脂组分可用于间接选择产脂力。松脂化学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类萜类组分间。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且生长好、松脂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我省林业总产值翻番,油松立木采脂这一综合利用项目已引起重视和推广。现将油松松脂的加工工艺简要介绍如下:一、松脂的质量标准松脂的质量按颜色、含油量和水分划分,见表1。二、松脂的贮藏和运输刚从松树上流出的松脂,松节油含量一般都在30%以上,松脂暴露在空气中,松节油便逐渐挥发。所以松脂在受脂器内时间过长,会造成松节油大量挥发,松脂氧化而颜色加深,品质降低,因此松脂应勤收勤送。此外,松脂极易着火,松脂中的树脂酸易与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以H2O、N2和CO2等作为蒸馏介质,松脂蒸馏所得产品松香树脂酸发生异构化反应的变化规律。考察了蒸馏时出锅温度、介质类型和流量对树脂酸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蒸气作为蒸馏介质时枞酸型树脂酸的异构化反应较为激烈,而N2和CO2作为蒸馏介质时异构化反应较为温和,介质流量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不明显。采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发生异构化反应的松香的树脂酸组成,并对产品松香的结晶趋势进行了检测观察,采用GC分析技术对低温阶段的结晶松香进行了树脂酸组成分析。结晶趋势检测显示低温阶段3种蒸馏介质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结晶趋势,其中N2作为蒸馏介质时,蒸馏温度较低,产品松香的结晶趋势最小;结晶机理探讨显示,枞酸和长叶松酸含量的高低及其比值决定了产品松香结晶趋势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从松脂中分离左旋海松酸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以乙酸乙酯替代丙酮为溶剂,从松脂中分离左旋海松酸的新工艺。结果表明,在乙酸乙酯中,松脂树脂酸与丁醇胺反应,生成粒径大、粘度小、易于转移、过滤和洗涤的聚针晶形胺盐沉淀;减压过滤得到的胺盐粗产物具有溶剂残留量少、色泽浅、分散性好的特点,仅用95%乙醇重结晶提纯2次,就可获得纯度为95%的左旋海松酸胺盐;左旋海松酸胺盐和左旋海松酸的得率高于以丙酮为溶剂的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7.
杂种松松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种松是湿地松×加勒比松杂交的后代。采用GC/MS仪DB-5毛细管柱对湿地松、加勒比松、杂种松三种松脂及其松香、松节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杂种松松脂中枞酸型树脂酸及蒎烯含量较双亲湿地松和加勒比松低。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脂松香种类化学鉴别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马尾松松脂、纯湿地松松脂、纯思茅松松脂制得松香样品;应用DB-5毛细管柱对松香样品中主要的树脂酸含量进行了气相色谱定量分析;通过测定松香样品中异海松酸GC含量和海松酸/异海松酸GC含量的比值,可以确定并鉴别松香所属种类.纯马尾松、湿地松、思茅松松香的异海松酸GC含量及海松酸/异海松酸GC含量的比值分别是:<2%为8.58;4%~5%为1.24;≥14%为0.24.  相似文献   

19.
松脂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脂的气相色谱分析法主要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为在相同的气相色谱条件下,对松脂进行全分析,其关键是内标物的选择。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内标物,分析结果偏差大。因此一步法较为少用。两步法在分离方法、酯化条件、色谱柱选择和色谱条件、效果存在差异。这种方法主要是样品的处理和色谱柱的选择。采用松脂中松节油含量做校正系数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更接近松脂的加工生产数据;在分析树脂酸时,选用非极性的色谱柱比用中极性色谱柱较好。两步法为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法对柬埔寨南部地区的南亚松松香和松节油的化学组成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将南亚松松脂分成松节油和松香两个馏分后,分别对松香和松节油中所含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松脂中的含油量为20.67%.在松香馏分中共检出9个化合物,其中海松酸型树脂酸占49.59%,枞酸型树脂酸占37.18%,二元酸占12.40%.主要的树脂酸为异海松酸、8(9)-异海松酸、枞酸和南亚松酸,分别占松香馏分的20.90%、21.14%、23.45%和12.40%.松节油馏分中检出16种化合物,其中单萜类化合物1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2种,二萜类化合物1种.单萜类化合物占松节油量的99.49%,其中间(廾孟)-4,8-二烯、小茴香烯和别罗勒烯,分别占松节油量的24.01%、29.21%和23.71%.研究发现该松香中枞酸型树脂酸量小于海松酸型树脂酸,同时在松香中还检出了2-甲基-5-异丙基-双环[3.1.0]-己-2-烯、间(廾孟)-4,8-二烯、α-水芹烯、小茴香烯、4-蒈烯、别罗勒烯、9,10-二氢环异长叶烯等7种化合物,而未发现α-蒎烯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