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的授粉配置模式,为油茶高产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为对象,调查开花物候期、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无性系间授粉亲和程度。结果表明:9个岑软无性系开花物候期主要集中在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根据盛花期分成早花组、中花组和晚花组,岑软ZJ11、岑软ZJ14和岑软3-62为早花组,岑软ZJ24、岑软3号、岑软22号和岑软24号为中花组,岑软2号和岑软11号则为晚花组。根据杂交授粉亲本盛花期一致的要求,栽培配置时不建议将岑软ZJ11、岑软ZJ14、岑软3-62与岑软2号、岑软11号搭配种植;各岑软无性系的单个花药花粉粒数量差异显著,大小范围为1186~4706个/花药,通过方差分析和系统聚类,将9个无性系的单花花粉粒总量分为3级,其中岑软22号和岑软11号最多,岑软3号、岑软ZJ14和岑软3-62最少;各无性系花粉活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开花3 d的变化范围为9.56%~100%,除岑软11号和岑软ZJ14开花3 d内花粉活力能保持在80%以上,其余无性系在开花第3天均表现明显的花粉活力变弱,常温贮藏的花粉授粉时应在开花2 d内完成;22个授粉组合中5个组...  相似文献   

2.
试验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美人指、醉金香、甲斐乙女等15个葡萄品种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的光响应曲线,并通过二次项回归法和线性回归法进行拟合、分析,计算出各品种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ay)、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光合生理参数差异较大,其中各测试品种的LSP值为1 125.00~1 575.00 μmol/ (m2·s),美人指、红地球等4个品种的LSP较高,醉金香、金手指等6个品种的LSP居中,维多利亚、红宝石无核等5个品种的LSP较低;各测试品种的LCP值为14.08~57.38 μmol/ (m2·s),维多利亚、夏至红的LCP较高,醉金香、美人指等5个品种的LCP居中,红地球、温可等8品种的LCP较低.  相似文献   

3.
为给油茶果穗两用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油茶果穗两用林中6个无性系的春梢生长及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各无性系春梢萌发时间不同,岑软ZJ14稍早,在2月上旬开始萌发;岑软2号、岑软ZJ11、岑软ZJ24和岑软3-62基本一致,在2月中旬萌发;岑软3号最迟,在3月上旬萌发。各无性系平均单株春梢数和花芽数均有差别,枝条长度也不同,岑软ZJ11春梢枝条长度最大,平均为11.03 cm,显著大于岑软2号、岑软3号和岑软ZJ14,岑软ZJ24和岑软3-62居中。各无性系叶片N元素含量和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ZJ24的Mg含量均低于适宜范围,因此应增加林地的N肥施用量,并适当补充Mg元素。  相似文献   

4.
应用ISSR分析油茶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3个油茶无性系叶片的DNA作为实验材料,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最优引物,并扩增出10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0条,多态性比率为68.6%,谱带大小为200~2000bp。Shannon遗传信息指数为0.4793,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000和1.519;遗传距离为0.1542~0.6931,油茶无性系之间具有较高多态性。运用平均聚类法分析23个油茶无性系的亲缘关系及多样性,在遗传距离为0.392时,23个油茶无性系聚为4类:湘林156、湘林210和湘林4号等18个油茶无性系为第1类;岑软2号和湘林97号为第2类;湘林34号和湘林11为第3类;湘林81号单独为1类。其中,湘林4号与湘林29的亲缘关系最近,湘林34与湘林78的亲缘关系最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茶ISSR聚类结果与油茶农艺学性状的关系,从而为油茶优良无性系甄别、亲缘关系分析以及种质资源利用,在分子水平上积累了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5.
岑软油茶4个不同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光合生理方面了解油茶新品种的产量性状,以岑软油茶的4个无性系品种为试材,采用美国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气温(Tair)、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日变化参数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对叶片性状指标及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光合色素之间进行方差分析;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扫描叶片气孔,在单位面积内进行叶片气孔数量的测定,为油茶的科学栽培和选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岑软3号的全天最大Pn最高,为4.81μmol·m-2·s-1;当PAR达到1 800μmol·m-2·s-1时,岑软3号的Pn最大,为10.04μmol·m-2·s-1;岑软3号的叶色为深绿,其叶面积最大;岑软3号单位面积内气孔数量最多;光合色素含量之间差异显著,岑软3号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虽然岑软3号叶绿素a/b的比值最小,但综合来看,岑软3号光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5个葡萄品种光合能力,为其合理选(引)种和科学田间管理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克瑞森、新郁、火焰无核、巨玫瑰和蓝宝石为试材,测定‘V’形架栽培模式下5个葡萄品种的光合日变化趋势及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结果】5个葡萄品种Pn日变化中,克瑞森、新郁、巨玫瑰均有单峰,均呈上午高下午低的逐渐下降趋势,火焰无核和蓝宝石均有双峰,均呈因中午的高温和强光(气孔因素)而导致的“午休现象”,5个葡萄品种Pn日平均值分别为克瑞森(8.395±3.541)μmol/(m2·s)、新郁(9.303±2.643)μmol/(m2·s)、新郁(9.303±2.643)μmol/(m2·s)、火焰无核(8.796±3.588)μmol/(m2·s)、火焰无核(8.796±3.588)μmol/(m2·s)、巨玫瑰(8.043±2.614)μmol/(m2·s)、巨玫瑰(8.043±2.614)μmol/(m2·s)、蓝宝石(8.002±4.157)μmol/(m2·s)、蓝宝石(8.002±4.157)μmol/(m2·s)。5个葡萄品种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光补偿点(LCP)在(51.0~78.0)μmol/(m2·s)。5个葡萄品种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光补偿点(LCP)在(51.0~78.0)μmol/(m2·s)范围内,其中新郁和蓝宝石的LCP均较高,其它3个品种的LCP均低于60.0μmol/(m2·s)范围内,其中新郁和蓝宝石的LCP均较高,其它3个品种的LCP均低于60.0μmol/(m2·s)以下;蓝宝石的光饱和点(LSP)最高,为1 582.2μmol/(m2·s)以下;蓝宝石的光饱和点(LSP)最高,为1 582.2μmol/(m2·s),其次为新郁,克瑞森的LSP最低,为1 151.9μmol/(m2·s),其次为新郁,克瑞森的LSP最低,为1 151.9μmol/(m2·s)。【结论】5个葡萄品种在于田县的光合适应性均比较好,其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克瑞森>火焰无核>蓝宝石>新郁>巨玫瑰。  相似文献   

7.
低产油茶林的综合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高接换优1.优良品种和无性系接穗的选择。可供选用的良种有:宜春白皮中籽、石市红皮、茅岗大果、三角枫、二水桃、永兴中苞红球、葡萄油茶等;优良无性系有:赣无1号、湘5、湘7、湘9、湘林67、普桂32、韶关77-1、岑软2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51种柳树优良无性系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其光合-光响应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开始增加时,各无性系间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强增加,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点后呈非线性缓慢减小,其中柳Q43、柳Q31和柳SH48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51种柳树优良无性系中柳Q43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为32.50 μmol/(m2·s),绵毛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仅为11.74 μmol/(m2·s);柳2462的暗呼吸速率较小,仅为0.43 μmol/(m2·s),垂柳109的暗呼吸速率要高于其8倍;柳84和柳2642光补偿点较低,为7.47和8.70 μmol/(m2·s);加拿大柳的光饱和点最高,为1 996.48 μmol/(m2·s)。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4个光合-光响应特征参数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可达81.494%。根据2个主成分的值将51种柳树无性系分为4类,并利用4类柳树株高和基径的年生长量对主成分分析的分类结果进行验证,认为第Ⅰ类柳树对光的利用范围最广,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年生长量最大,为优良的高光效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与植物抗旱性具有相关性,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综合评价,预测植物的抗旱性,为油茶的抗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岑软系列9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观测叶片17项解剖结构,应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筛选,采用隶属函数对各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油茶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较厚,下表皮薄,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气孔器小而密集;通过聚类分析将17项指标分为3类,各类中相关指数最大的指标分别为叶片厚度、气孔开度、栅海比,因此三者为影响各无性系抗旱性的主要叶片解剖结构性状。【结论】根据平均隶属度综合评价9个油茶无性系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岑软ZJ11岑软ZJ24岑软2号岑软22号岑软3-62岑软11号岑软3号岑软24号岑软ZJ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不同玉簪属植物的光合特性,为其在贵州及西南地区园林绿化建设中引种栽培及良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引进的胜利、要点、钻石皇冠、YZ-08等11个玉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及最大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ay)、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E)等参数,研究不同品种玉簪的光合特性。【结果】11个玉簪品种均具有极强的耐阴性,叶片SPAD值的高低与玉簪的光饱和点(LSP)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56;不同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胜利对光强的利用幅度最广,对弱光的利用效率较高,LCP与LSP分别为2.85 μmol/(m2·s)和183.07 μmol/(m2·s),AQE为0.0723;要点对弱光的利用效率最高,AQE为0.0733,Rday为0.088 μmol/(m2·s),LCP为1.20 μmol/(m2·s);YZ-08对光强的利用幅度最低,LCP与LSP分别为3.09 μmol/(m2·s)和99.17 μmol/(m2·s)。【结论】11个玉簪品种均属于极喜阴的植物,钻石皇冠、YZ-08、YZ-11、胜利、太阳和要点的叶片不具有蜡质粉状附着物的品种,在栽培时光照强度不宜高于其饱和光强,注意遮阴;小鼠标、蓝耳、安妮、大父和糖宝具有蜡质粉状附着物的品种在栽培时,可承受较高于饱和光强的光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季节凤丹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5年生牡丹品种凤丹的光合特性,试验采用美国LI-COR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系统,对盆栽凤丹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凤丹叶片日变化Pn呈现不对称的双峰曲线,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凤丹在春季、夏季最高峰分别出现在10:30和8:30左右,次高峰均出现在16:30左右,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且持续的时间较长,根据光响应曲线可以得出凤丹叶片的光饱和点1423.98μmol·m~(-2)·s~(-1)(春季)和1920.90μmol·m~(-2)·s~(-1)(夏季),光补偿点为25.59μmol·m~(-2)·s~(-1)(春季)和19.21μmol·m~(-2)·s~(-1)(夏季)。  相似文献   

12.
8个种源黄芩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8个种源黄芩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8个种源黄芩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光合指标间差异显著,其中渭源种源黄芩对高光强利用能力最强,光饱和点为(1575±68)μmol/(m2.s),赤峰种源黄芩对弱光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光补偿点为(52±17)μmol/(m2.s);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高峰,午后2:00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3.
芍药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了5年生大田芍药‘大富贵’(Paeonia lactiflora‘Da Fugui’)开花期的光合作用。结果显示:芍药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1.8μmol·m-2·s-1,出现在11∶00;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规律。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芍药光合速率主要控制因子为非气孔限制。芍药的光饱和点为10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4.98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效率为0.0409,表明芍药属阳性植物,且耐荫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自然林下人参叶片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净光合速率的目变化,并在人为控制叶室的条件下,测定了林下参叶片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结果表明:林内的光照强度是限制林下参生长的主要因子.在强光和匀光处,林下参叶片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表现为早晚低、中午高的规律性,并且,在此条件下两者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强光下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942 3,匀光下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903 4;在弱光处,两者的变化具有不规律性,相关性决定系数仅为0.480 2.林下的气温(Ta)、叶温(Tl)和相对湿度(RH)的变化较小,Ta一般为23.7-25.8℃,11一般比Ta高1℃;RH约为80%(早晚高、中午低);林下参叶片的蒸腾速率(Tr)为0~0.4 mmol/(m2·s),气孔导度(Gs)为0~85 mmol(m2·s),两者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决定系数为O.970 5.林下参叶片的光饱和点为80~150 μmol/(m2·s),光补偿点为3~6μmol/(m2·s).  相似文献   

15.
省沽油夏季光合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自然条件下省沽油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沽油夏季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峰值出现在9:30和13:30。省沽油叶片的光饱和点为1 35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43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62μmol.m-2.s-1。省沽油的光合特性表现为较耐荫的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三色堇花期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以4个品种229—18、EP1、ZMY2—1、08-H2为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其花期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的5月中旬,三色堇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0:00,中午时段出现“午休”现象;在导致光合“午休”的因素中,强光引起的光饱和现象及中午高温为主要原因,各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叶片Pn影响因子中,蒸腾速率(Tr)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对其呈显著直接正效应;08-H2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其光合日变化中Pn,Tr和光能利用率(SUE)都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显示出花期较高的光合能力和需水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多花黄精、长梗黄精、黄精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系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3种黄精植物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胞间CO2浓度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2)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3种黄精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3)多花黄精为中性草本植物,长梗黄精、黄精为中偏阳性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18.
脐橙光合特性及树冠光能分布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家脐橙为材料,研究其光合特性及树冠不同层间叶片光合速率(Pn)的差异.结果表明,脐橙叶片的光补偿点为18.0~27.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53.2~887.6μmol·m-2·s-1.晴天脐橙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上午700~900叶片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急剧增高,至900左右达最高峰,而后开始下降,至1300左右跌入低谷,此后又缓慢上升,至1700形成次高峰,到1900降至最低点,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树冠不同部位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差异,光合有效辐射树冠顶层>树冠外层>树冠内层>树冠中心,在树冠外层和内层不同的方位PAR南部>西部>东部>北部.树冠各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变化趋势树冠顶层>树冠外层>树冠内层>树冠中心,在树冠外层和内层不同的方位Pn南部>西部>东部>北部.  相似文献   

19.
引进茶树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平阳特早、乌牛早和元宵茶等11个从浙江和福建引进四川茶区的茶树良种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光合日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各品种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和光饱和点(LSP)[430.61~1738.39μmol/(m2.s)]之间的差异明显,各品种的光补偿点(LCP)均较低[9.4256~37.3298μmol/(m2.s)]。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有7个品种呈“中午降低型”的双峰曲线,其余4个品种呈单峰曲线。平阳特早、元宵茶、乌牛早、春波绿和龙井长叶等5个品种具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现出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和生产潜力,同时这5个品种又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和强光利用潜力。因此,从光合特性角度考察,这5个品种适宜在四川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不同演替阶段白桦种群光合生理生态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大兴安岭不同演替阶段白桦光合生理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最大净光合速率,还是表观最大量子效率,非演替顶极群落中的白桦[(7 79μmol/(m2·s)、0 0698mol/mol)]都大于演替顶极群落中的白桦[(7 59μmol/(m2·s)、0 0457mol/mol)],这表明非演替顶极群落中白桦的实际光合能力和潜在光合能力都大于演替顶极群落中的白桦。2个不同演替阶段中白桦的光饱和点相差不大,但是演替顶极群落中白桦的光补偿点却低于非演替顶极群落,这表明演替顶极群落中白桦的呼吸作用有所下降。此研究结果揭示了大兴安岭顶极群落中白桦退出主林层的生理生态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