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河南省农地流转的调研数据,在基于社会选择理论及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群体的决策偏好模型,分析了农户选择不同的农地流转方式及合适的农地流入方的内在机制,并与农地流转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决策偏好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农户个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决策行为,从而可据此在后续农地流入方的寻找与谈判中减少交易时间及交易费用,保障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而较高的交易费用严重阻碍了流入方的流转意愿和流转规模。为促进流入方适度规模经营,本研究从流入方的角度研究交易费用。由于交易费用无法直接测量,故根据交易费用和交易效率的关系理论,在对河南、山东2省10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流入方交易费用进行分类,采用因子分析法来研究影响交易效率的因素,并提出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广东省部分市(县)654户村民农地承包权流转的有效调查问卷,构建了3类农地流转交易费用计量模型.研究表明,以农户人力资本为代表的专用性资产对农地流转交易费用影响微弱或不显著,而政策不确定性和行为不确定性的影响显著.认为国家应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政策,给农户以明确的预期;各地地方政府应提高农户的法律意识,降低违约行为的发生,克服村庄熟人社会现象等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费用的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中介组织的介入将降低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并通过对中介组织参与下农地承包经营权漉转的交易费用模型分析,指出不同性质中介组织参与下,各环节所产生的交易费用系数不同,市场主导型中介组织是最好的第三方,且市场主导型中介组织的收费保障机制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平南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200-204
农地流转作为推动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一直以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率仍然偏低。分析了农地流转中交易费用的存在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从农地产权安排、搜寻交易对象和价格发现、合约谈判以及合约执行4个方面探讨了农地流转中存在的交易费用,并针对流转中不同方面的交易费用提出降低交易费用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农地流人方进行农地投资,了解和分析农地流入方在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农地流入方在进行农地投资时所面临风险的问题,通过“有无对比法”分析流入方进行农地投资与不进行农地投资在成本收益上的差异,并以西安市及周边县市有关农地流入方投资的343份实地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数据为基础,运用蒙特卡罗法对农地投资后的投资收益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对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地与种植经济作物的农地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和风险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据此提出降低农地投资风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地确权会提高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有助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基于农地确权政策的推进和农地要素市场逐步发育的背景,以江西省12个县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例,把农地转出方是否会在契约有效期内提高租金而形成违约作为衡量农地流转契约稳定性的标准,运用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契约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3.14%的农地转出户已完成确权,但仅有32.40%的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选择书面合同,农地流转契约总体规范性较差,法律约束力较低。农地确权并未直接对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政策效应未能凸显;但农地转出对象的非亲缘化、合同的规范化、转出方的近期调地行为却会降低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因此,恰当运用农地确权成果,充分融合关系契约与正式契约,维持承包关系稳定,是提高农地流转契约稳定性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8.
张萍丽  高晋  权燕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1-12,110
农地流转是一个供需双方进行交易的过程,农地转包方和接包方分别根据各自的效用函数确定自己可接受的农地(租用)价格,若二者在价格上达成一致,则农地流转成功,否则便失败。通过分析,证明了农地流转价格取决于转包方的风险分担功能和接包方经营农地的收入。并且也证明了当前我国农地流转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于农业的收益率太低,从而使得接包方的出价太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区分交易费用类型,以市场型交易费用和管理型交易费用为视角,研究农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结果发现,由于熟人社会里的市场型交易费用较低,现阶段60%以上的农地经营权流转面积是农户流转至农户,但随着政府建立农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的增加,农地经营权流转至企业与合作社的面积也在逐年递增,为降低管理型交易费用,流转模式也从传统流转模式向"互联网+"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发展,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又能降低信息的搜寻和发布成本。但"互联网+"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的关键在于流转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流转双方的行为,使该流转模式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闽台农业合作中农地流转的内在驱动力与现实推动力,认为实现农地在台商和农户之间的合理流转有助于提高农地利用率;针对当前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农民土地权益、交易费用、台商农地租赁使用权保障以及基层政府的农地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若干措施来健全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1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苯酚对废水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选取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水产专家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筛选出19个对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工厂化养殖区域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和"非常适宜"4种类型,从而为工厂化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转化糖药理及其现代临床研究概况,并对其药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布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brunetti)是鸡的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性原虫,但是我国球虫流行病学的报道很少谈及,有关研究报道更为少见。为此,笔者回顾了自1942年Levine首次报道布氏艾美尔球虫以来人们对这个种所做的研究。主要对这个种在世界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内生性发育、体外培养、致弱及在球虫疫苗中的地位作了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在水稻苗期和秧田期使用该水剂,探讨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分蘖;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对恶苗病防效达48%。其较佳使用方法为苗期浇灌,移栽返青后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臭氧降解农药百菌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影响我国果蔬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一大问题。笔者以农药百菌清为研究对象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 ,采用不同作用时间 ,进行了百菌清降解试验。试验中发现 ,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 ,在 0~ 15 min内百菌清残留率快速下降 ,至 15 min时已降至原有量的 4 0 ,之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百菌清的降解程度并无明显增加 ;当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 7.0 mg.L-1时 ,5 min后百菌清降解率几乎为 10 0 ;臭氧与百菌清混合后适当的振荡 ,有利于百菌清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有完全降解百菌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节肢动物生物指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物指示的概念和首要目标,指示生物的定义、类别和功能,生物指示研究的步骤,指示生物和环境变量之间关系的可预测性及定量化,以及指示值方法,综述了节肢动物作为指示生物研究概况,列举了常见的节肢动物指示类群及其指示目标,剖析了当前生物指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多学科合作进行多个类群生物指示研究,建立较完善的生物指示系统,服务于地区土地管理、生态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将成为生物指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