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褐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通过5菌株感染松褐天牛幼虫研究筛选出毒力相对较强菌株Ma789,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其1.0×10^5-1.0×10^8个/mL不同孢子含量梯度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半致死含量为3.2×10^5个/mL;而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室内寄生试验表明,随着接蜂量的增加,管氏肿腿蜂对幼虫的寄生死亡率不断提高,当虫蜂比提高到1∶4-1∶5时,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6.7%;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Ma789约1.0×10^7个孢子时,对老熟松褐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6.7%,70%和100%。 相似文献
2.
驯化川硬皮肿腿蜂生物防治松褐天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利用川硬皮肿腿蜂的学习行为,用马尾松枝条对其驯化,以求提高川硬皮肿腿蜂在马尾松上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搜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多代的驯化,川硬皮肿腿蜂对马尾松挥发物趋避性明显降低,适应了松褐天牛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了在马尾松上对松褐天牛的寄生能力。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病一直是威胁黄山松安全的"不定时炸弹",而松材线虫病主要是通过松褐天牛来传播。为了有效剿灭松褐天牛,今年9月,黄山林业部门首次引进350万只肿腿蜂,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为了明确不同虫态的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对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寄生行为和子代发育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和高效利用替代寄主。 方法 利用麻竖毛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作为繁蜂寄主,比较松褐天牛肿腿蜂对两种虫态麻竖毛天牛的寄生率、子代发育历期、子代羽化率和数量的差异。 结果 松褐天牛肿腿蜂可寄生麻竖毛天牛的幼虫和蛹,寄生率无显著差异。然而,用麻竖毛天牛幼虫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时子代蜂羽化率为93.33%,显著高于麻竖毛天牛蛹作繁蜂寄主时的57.69%。用麻竖毛天牛幼虫和蛹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时,雌蜂产卵前期分别为6.63 d和6.43 d,两者无显著差异;其子代的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幼期历期均无显著差异,分别平均为4.34 d和4.57 d、8.34 d和8.52 d、19.89 d和20.07 d及32.61 d和33.40 d。用麻竖毛天牛幼虫繁育的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子代雌蜂数量和子代总数为39.50头和41.18头,用麻竖毛天牛蛹繁蜂时分别平均为30.80头和32.20头,均存显著差异。在两种虫态寄主上育出的松褐天牛肿腿蜂雄性子代数无显著差异,分别平均为1.96头和1.40头;雄性比亦没有显著差异,分别平均为5.00%和4.45%。 结果 用麻竖毛天牛老熟幼虫作寄主时,松褐天牛肿腿蜂子代羽化率更高,繁育得到的子代数量更多。麻竖毛天牛蛹可作为替代寄主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但繁蜂效率低于天牛幼虫。 相似文献
6.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管氏肿腿蜂及其携带球孢白僵菌进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死亡率随着接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一定的接蜂量(虫蜂比1∶2~1∶5)下,松墨天牛龄期越大,被寄生效果越低,对3龄幼虫的平均寄生死亡率为90%,4龄虫平均为77.5%,5龄虫平均为52.5%。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约1×107个孢子时,对4~5龄松墨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5%、75%和100%;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防治木段内的松墨天牛幼虫寄生感染死亡率为87.13%。 相似文献
7.
利用松褐天牛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研究转管对发育历期、繁蜂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转管繁育缩短了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前期,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有较显著影响,第1次转管时这3项指标较为理想.综合比较了发育历期、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等各项指标后认为:转管繁育是提高管氏肿腿蜂繁蜂量的一种优良技术,繁蜂量比不转管增加3.97倍.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病一直是威胁黄山松安全的“不定时炸弹”,而松材线虫病主要是通过松褐天牛来传播。为了有效剿灭松褐天牛,今年9月,黄山林业部门首次引进350万只肿腿蜂,陆续投放到黄山风景区内及周边3万多亩松林中。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索松墨天牛取食对林木的分解作用,本文通过对松墨天牛幼虫及成虫取食量的测定,寄主云南松韧皮组织及松墨天牛幼虫排泄物成分对比分析,并与资源利用相同的木材微生物分解能力进行对比,阐明了松墨天牛作为分解者的重要分解作用。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幼虫期(约为55 d)取食分解林木生物量平均为12.42 g(24.40 cm3),成虫期取食分解林木生物量平均为12.87 g(25.28 cm3);松墨天牛幼虫对糖类物质的利用度很高,具有较强的纤维分解利用能力,取食分解后总糖减少83.58%,粗纤维减少23.87%,1头松墨天牛幼虫期分解的林木粗纤维质量为1.93 g,分解利用率为0.008 g.d-1。松墨天牛对林木的分解证明,天牛作为一种重要的林木分解的先驱者,可以分解林木,更重要的是松墨天牛攻击亚健康林木,为微生物分解林木提供了容易入侵的途径,加速了亚健康林木的分解与循环,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分解与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影响松墨天牛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年均气温及≥10.8℃积温,建立松墨天牛适生性空间分布模型;利用云南省常规气象站点历史数据以及其它环境变量因子,建立云南省年均气温空间模拟模型;借助GIS空间分析及建模功能,完成云南全境的年均气温≥10.8℃积温的空间连续化模拟与表达.最后以90 m×90 m空间尺度,实现了云南省松墨天牛空间适生性计算、空间分布模拟与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松墨天牛适生性较广,云南北部雪线附近及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区为不适宜区,滇西北及滇东北的高山区域为低适宜区之外,云南大部分为松墨天牛的高适生区或较高适生区,适生性明显与生态区位相关.以定量化、精细化及可视化方式进行松墨天牛适生性研究,能获取山头地块的适生级别,从而为森防部门的预警及风险评估发布、基层单位开展有针对性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天牛的数量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亦没有显著影响,而松褐天牛幼虫龄期和松褐天牛幼虫在树干上的位置显著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松褐天牛龄期呈显著正相关,其偏好寄生3~5龄幼虫;就天牛在其危害寄主树木上的位置而言,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偏好寄生马尾松主干上部和在韧皮部危害的松褐天牛幼虫,其对位于马尾松树干上部的寄主幼虫寄生率最高,达27.38%,对在韧皮部生活、危害的寄主幼虫寄生率为20.18%,显著高于位于木质部生活的寄主幼虫寄生率(5.46%)。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寄主树木的坡位和其它天敌寄生率,其中,坡位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天敌寄生率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以上研究初步明确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害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利用该重要天敌控制松褐天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又名松褐天牛、松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墨天牛属,是松属树种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黑松(P.thunbergii Parl.)、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和思茅松(P.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等的重要蛀干害虫,主要危害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新伐倒木,造成松树枯死,同时还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ilus (Steiner & Buhrer) Nickle)萎蔫病[1-2].松墨天牛在云南主要危害云南松,目前分布范围已经扩展到43县(市),并在部分地方成灾,加大了松材线虫病传入的可能性[3].松墨天牛在滇中地区1年1代,雌成虫在树干上咬出长椭圆刻槽,将卵产在刻槽中部的表皮层下,幼虫生长发育至一定阶段蛀入木质部, 在边材表面留下椭圆形的蛀入孔;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在蛀道内取食,老熟幼虫在蛀道末端构筑蛹室化蛹,成虫从蛹室向外咬出近圆形的羽化孔爬出[4-5].松墨天牛是典型的钻蛀性害虫,调查和防治非常困难.前人曾经对松墨天牛在马尾松和思茅松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6-8],但这些研究是某一时间段天牛的危害痕迹或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对于天牛产卵刻槽、蛀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关系,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本文对松墨天牛的产卵刻槽、蛀入孔和羽化孔在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数量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松墨天牛的林间调查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松褐天牛缓释型引诱剂由引诱活性制剂和具强吸附力的缓释基质复合配制,其组分和配比为2种单萜烯∶ 乙醛∶ 丙酮∶ 乙醇∶ 微晶碳素∶ 膨润土=0.20∶ 0.06∶ 0.06∶ 0.08∶ 0.47∶ 0.13,引诱活性制剂和缓释基质质量分别占缓释型引诱剂总质量的40%和60%。缓释型引诱剂能控制活性成分释放速度,使引诱活性成分较平稳地持续发挥引诱效果。缓释型引诱剂引诱活性成分日均释放量为0.9 g,仅为原型引诱剂日均释放量的25.0%,可引诱以松褐天牛成虫为主的29种林木蛀干害虫,是一种广谱性的缓释型引诱剂。该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成虫的引诱活性与原型引诱剂基本一致,其林间有效作用半径和诱获率分别为70 m和43.8%。缓释型引诱剂可准确监测松褐天牛等松林蛀干害虫成虫种群数量动态,有效诱杀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和多种蛀干害虫。 相似文献
16.
对3株绿僵菌菌株通过不同温度水浴处理,发现了孢子的萌发条件;并开展了3菌株对松褐天牛成虫的毒力测定,筛选出Ma789菌株的致病力较强。通过正交试验对其液体振荡培养条件进行了分析,选出了菌丝体生长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 g·L-1,酵母粉10 g·L-1,KH2PO4 3.0 g·L-1,MgSO4·7H2O 1.0 g·L-1,CaCl2 0.5 g·L-1;培养液生孢子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 g·L-1,蛋白胨10 g·L-1,KH2PO4 1.5 g·L-1,MgSO4·7H2O 2.0 g·L-1,CaCl2 0.5 g·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日本学者Kosaka与Ogura发现松褐天牛成虫除携带松材线虫外,雌成虫卵巢内还携带有另一种线虫,他们将其命名为卵巢线虫,并认为这种线虫是松褐天牛成虫的寄生性线虫。我国对该种线虫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了证明这种线虫在我国是否存在和分布,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分期分批捕获刚羽化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采用解剖松褐天牛成虫松树木质部及感病的松褐天牛幼虫等方法,调查卵巢线虫的存在与分布。[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松褐天牛成虫体内有该卵巢线虫存在,分布于松褐天牛成虫、幼虫体内和松树木质部3个部位;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的卵巢线虫通过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而接种、进入寄主树木木质部中。同时,木质部的卵巢线虫也有一部分进入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另一部分仍在木质部生活,当松褐天牛幼虫再次发育为成虫时,在木质部中的卵巢线虫和已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幼虫体内的卵巢线虫再次进入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完成循环。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雌、雄虫体内均有分布,携带率为44.4%,其中松褐天牛雌成虫携带率为43.8%,松褐天牛雄成虫携带率为45.0%,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每头松褐天牛成虫平均携带卵巢线虫574条,其中雌成虫平均携带816条,雄成虫平均携带308条,具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只能完成产卵到1~4龄的幼虫阶段,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世代;在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和在木质部生活的卵巢线虫能完成一个完整世代,但具体过程尚不清楚;调查中未观察到卵巢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有寄生致病或致死的现象,但对松褐天牛幼虫有寄生致死的能力;卵巢线虫常与松材线虫同时存在,而且侵入松树及离开松树的方式与松材线虫相同。[结论]我国松褐天牛体内也发现有卵巢线虫存在;目前尚不能证明该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寄生致死性,但对松褐天牛幼虫具有一定的寄生致死性;卵巢线虫的生活史与松材线虫相似,是否与松材线虫一样对松树具有危害性以及其病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