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迎春花的特征特性、用途及枝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迎春花又名迎春、金腰带,为落叶灌木,枝条细长弯垂,每年2~4月盛开黄花,其景色十分优美。为广泛地栽植迎春花,简述了迎春花的特征、特性、用途及其枝插繁殖技术,以供广大园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内感病迎春花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采样、切片组织培养以及柯赫氏法则鉴定病原物等方法对病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区域迎春花发病率为85%,病情指数为53;病原物属于尾孢属真菌,病原物通过伤口侵入迎春花叶片,且对老叶致病力更强。本研究第一次报道了尾孢属真菌在迎春花上的危害,增加了人们对迎春花病害的认识,为迎春花的病害更新数据及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迎春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方法,用不同的盐浓度进行处理,设置对照组(CK)以及试验组0.2(A)、0.4(B)、0.6(C)、0.8(D)、1.0(E)、1.2(F)共6个浓度水平,探究对迎春花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迎春花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出现逐渐升高趋势,并从D浓度之后开始下降,叶绿素含量在总体变化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和细胞膜透性的含量都出现相似的呈持续增长趋势.迎春花的正常生长会在不同的盐浓度下受到抑制,其自身通过生理指标的变化来抵抗盐胁迫带来的危害,维持正常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植物适应干旱的生理机制,筛选耐旱植物种类应用于景观绿化,以长势良好、生长情况相近的迎春花、连翘、女贞等3种植物为供试材料,进行自然干旱胁迫试验,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植株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迎春花的丙二醛含量均高于连翘、女贞,所受膜脂过氧化损伤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5.
研究贵州省贵阳市3种木樨科树种桂花、女贞和迎春花叶片滞尘能力,为筛选出贵阳市滞尘能力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提供参考。利用颗粒物再悬浮法测定3种木樨科主要园林绿化树种吸滞颗粒物的能力,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叶片的表面特征,探讨叶片颗粒物吸滞能力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叶表面微观结构对其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树种叶片总悬浮颗粒物(TSP,d100μm)滞留能力大小顺序为:桂花[(3.73±0.41)μg/cm~2]女贞[(2.49±0.41)μg/cm~2]迎春花[(1.91±0.23)μg/cm~2];PM_(10)滞留能力大小顺序为:桂花[(1.60±0.18)μg/cm~2]女贞[(1.10±0.19)μg/cm~2]迎春花[(0.85±0.10)μg/cm~2];叶片PM_(2.5)滞留能力大小顺序为:桂花[(0.11±0.01)μg/cm~2]女贞[(0.07±0.13)μg/cm~2]迎春花[(0.06±0.007)μg/cm~2]。(2)在1年内,3种树种叶片TSP、细颗粒物(PM_(2.5))以及粗颗粒物(PM_(10))滞留能力随月份延长呈"高—低—高"趋势,在5月或10月最低,随后又逐渐上升。(3)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叶表微观结构,发现气孔密度越高,其吸滞颗粒物能力越强。3种树种叶片滞尘能力表现为桂花女贞迎春花。  相似文献   

6.
<正>那年,我想要寻找到春天第一枝开放的花,和几个文友探讨了半天,最后竟然归结到迎春花。当然,迎春花是最早开放的花,既然仅仅只是迎春,又有还未逃避冬天困苦之嫌,那么,迎春花和腊梅又有什么区别呢?伟大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与其说迎春花是开在春天的第一枝花,不如说这种又名素馨花的黄色小花不过是春花当中的探春花,侦查地、收敛地,在山野枯黄的杂木之间,在寒风凌雨的屋角墙篱下,挣扎地、悄悄地探  相似文献   

7.
正迎春花,又称金腰带、黄馨、金梅、小黄花,是木犀科茉莉属植物,每年2—3月开花。迎春花不仅可供人欣赏,还是民间常用的一种草药。春季将花收集起来,夏季把叶采下来,晒干备用,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迎春花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毒、利尿发汗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小便热痛、肿毒热疮以及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外阴瘙痒、下肢溃疡、口腔糜烂等症。具体用法如下:(1)小便热痛。取迎春花15克、车前  相似文献   

8.
迎春花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不仅作为景观植物进行广泛栽培,其叶和花作为民间常用药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概述了迎春花的有效化学成分,主要为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迎春花黄色素、多糖类化合物、挥发油类和脂肪酸类等;分析了其生物学活性,主要表现在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抗氧化、抑菌消炎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金华  马驰骁  姜萌  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78+10088
[目的]分析5~8月份的迎春花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考察主要成分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为迎春叶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然后用归一化法测定其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4个月份的迎春花叶中所共有的挥发油成分为青叶醇、芳樟醇、2-己烯-1-醇、α-松油醇、橙花叔醇、橙花醇和大马士酮等,但在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上有很大差别。[结论]迎春花叶的最佳采摘期为6~7月份;青叶醇、芳樟醇、2-己烯-1-醇、α-松油醇、橙花叔醇、橙花醇和大马士酮等共有成分可作为该植物的指纹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对茶树内生真菌H8菌株红色色素的性质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色素易溶于水、乙酸乙酯,可溶于甲醇、氯仿,微溶于丙酮、乙醇.其水溶液最大吸收峰在470 nm,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且色泽会转为紫红色;Al3+,Fe3+与Cu2+对此红色色素有较大影响,Na+,Mg2+,K+,Zn2+,Pb2+等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灯光、紫外线、室内自然光照射及加热条件下稳定;在日光及氧化还原条件下易分解;蔗糖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柠檬酸、柠檬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