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银川市为研究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3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修正技术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银川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银川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为较集约水平.从各个准则层评价来看,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均对较集约的隶属度高,其次为一般集约.(2)银川市当前社会发展时期,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人均建设用地等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较大,土地投入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银川市为研究区,利用高分遥感和航空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和精度验证获取银川市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矢量数据,定量评价了银川市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银川市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16344.2 hm2,其中建设用地以30%的增加占比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银川市城镇、农业和生态3类空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分别为18.0%、5.3%和7.0%,城镇空间是银川市地类变化的热点区,农业和生态空间落实了较为严格的管控制度,变化较小.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69.1%、41.2%和9.9%,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分别为11.0%、17.7%和5.0%,金凤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变化剧烈程度均偏高,需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优化调控力度,保障城市平稳有序建设和发展.通过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综合评估与归因分析,为银川市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科学合理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主要以吴忠市土地开发利用为实例,探讨沿黄城市在保障发展和保护用地的过程,实施土地开发利用研究的意义以及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提出沿黄城市在土地利用中如何实现土地的集约与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党代会提出了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奋力打造"黄河金岸",促进沿黄城市资源整合,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宁夏农垦积极参与沿黄城市带建设,携手打造黄河金岸,  相似文献   

5.
为综合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市县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在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带市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选取了土地利用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持续状况四方面的14个与土地集约利用密切相关的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用聚类分析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低,划分出的三大类型区和五个等级土地集约利用区及各类型区土地利用举措,为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个很好模式区域(带).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宁夏沿黄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要求,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2016—2020年宁夏沿黄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宁夏沿黄区域农业发展质量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增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产效率和效益、结构优化升级4个方面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宁夏沿黄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增长、生产效率和效益方面相对较弱。最后得出形成均衡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关键指标取得新突破、提升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潜力的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7.
宁夏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林春 《农学学报》2013,3(10):59-62
为了规范宁夏开发区土地利用,加强用地管理,提高开发区整体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通过对宁夏16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成果的汇总分析,提出开发区在土地利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1)发展存在不均衡性;(2)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3)缺乏有效监管;(4)用地效益较低。为此提出合理化建议:(1)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和退出机制;(2)出台用地置换扶持政策;(3)执行和制定相关标准和办法;(4)强化对土地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处置力度;(5)优先使用国有未利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虽然取得了进步,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政府应加强用地管理、加快提升用地效益,不断促进开发区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荥阳市各个乡镇的土地为评价单元,从土地产出率、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可持续度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荥阳市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梯度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今后的土地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然而和全国平均及发达地区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一方面是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是产业用地集约度不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通过对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作为产业的入驻门槛,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实现皖江城市带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建立江西省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因子,采取层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因子权重,根据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计算模型求得江西省的土地利用集约度,运用轶相关系数法和聚类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度。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鹰潭市与萍乡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时间规律特征显著,其中,鹰潭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显著上升,萍乡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显著下降,其他地区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从空间来看,省会城市南昌市为一般集约,赣州市为低度集约,其他各地级市都为适度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一个现代化城市,离不开城市景观、人文景观的衬托。要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积极推进城市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新的融合,以真正体现两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旧城更新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旧城更新中千城一面现象及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旧城更新、历史文化保护与千城一面的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吕争 《北京农业》2012,(12):1-2
伴随着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都市型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都市型农业在发展中应把农产品供给保障作为首要功能,并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从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黄凤 《北京农业》2012,(27):43-44
由于资源枯竭和制度等原因,我国大多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和经济的双重困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资源型城市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属性以及描述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转型模式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发展瓶颈约束和全球资源环境危机不断升温的背景下,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生态城市是广州市实现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笔者从新型城市化的本质和内涵出发,通过对广州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和生态体系的现状调研,获取广州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然后,从生态城市、低碳经济、生态循环的理论方法入手,构建基于广州城市特色的“花城、绿城、水城”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乡低保一体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消除制度性贫困,实现底线公平的必然要求;是突破改革瓶颈,促进低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新的形势下,城乡低保一体化具备了党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的扶助和制度运行的实践基础,应该在立法统一制度、搭建社区管理平台、筹建社会化保障基金的基础上,标准有别,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17.
曹娓  马珂  王渊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24-7225,7228
分析了城市湿地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以及城市发展对城市湿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顺德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对顺德大良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现状进行SWOT分析,利用绿化管养的已有优势,针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要素,也是市民参与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区分公园内外的入口空间,是表现城市公园形象的展示地带及城市街景的重要节点,为此城市公园入口设计的好坏就至关重要。城市公园入口的打造离不开景观各个要素的配合,要解决现下城市公园入口存在的硬化过度、空间散乱、景观呆板等问题,需要在设计中更加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笔者就植物在城市公园入口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寻求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广场是一种颇受百姓欢迎的休闲绿地形式 ,作者通过对南京市市民广场绿化的调查 ,重点对影响城市广场绿化 (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为衡量指标 )的因素、如何进行一些绿化设计及绿化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