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州区近年来由于广大农户盲目自发应用直播稻技术,水稻种植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劳动强度大、花工多的手插秧稻作方式应用面积越来越小,以直播稻、机插秧为主的轻简稻作方式应用面积越来越大。根据2008年调查,三种稻作方式产量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分别为615kg/亩、585kg/亩、525kg/亩,我区水稻产量平均为550kg/亩,手栽稻增产效果较为明显,直播稻产量最低。用工成本从高到低依次是手栽稻、直播稻和机插稻,分别为260元/亩、200元/亩、120元/亩,平均用工成本为193.3元/亩,手栽稻由于育秧和移栽用_T-量增加导致用工成本明显增加,机插稻用工量少用工成本最低。扣除用工成本,水稻的种植效益从高到低依次是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分别为468.5元/亩、461.5元/亩、317.5元/亩,平均为415.8元/亩,手栽稻效益最高,直播稻效益最低。发展机插稻是解决水稻移栽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省仪征市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蜘蛛量表现为机插稻上最高,手栽稻次之,直播稻最低,黑肩绿盲蝽的数量手栽稻显著高于机插稻与直播稻.  相似文献   

3.
直播稻作为水稻种植方式之一,不需要育秧和栽插等作业环节,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的显著优势,但问题也较突出。直播稻是常州市水稻第二大种植方式,本文作者概述了 2011年以来直播稻面积变化情况,并基于定点调查比较了 2015年以来直播稻和机插稻的产量与效益,指出了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农户种植直播稻的原因,提出了直播稻发展应用对策措施,以期为直播稻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直播稻种植户的调查.总结了直播稻近两年在响水县发展的社会因素、生产力因素、栽培技术因素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响水县近两年直播稻发展中存在问题.从适应性、安全性和技术服务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直播稻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采用直播的方式具备省水、省田、省工、省本等优点,深受广大稻农喜爱,在我省扩展迅速.面积已由2005年的380万亩扩展到2008年的1040万亩。由于直播稻的前期水肥管理方式及生育期与传统的移栽稻存在一定差别,其主要病虫发生危害规律也与移栽稻不同,为明确我市直播稻田主要病虫发生危害规律,为及时有效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7年、2008年开展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市直播稻呈现面积扩大趋势。11月20日,我组三人对我市儒林镇楼下村机插稻农户和河下村直播稻农户进行了基本情况的走访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机插稻、直播稻的优劣情况与种植形势。从而为来年夏种掌握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响水地区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秧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和常规育秧手插移栽田相比,在分蘖末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灰飞虱分别降低46.6%、44.7%和33.4%,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无大变化;在抽穗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褐飞虱分别降低10.6%、3.6%和25.7%,稻纵卷叶螟分别减轻了34.9%、46.2%和62.5%。说明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等轻型栽培方式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主要害虫发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直播稻田耳叶水苋、杂草稻、假稻发生与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直播稻田耳叶水苋、杂草稻、假稻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当前嘉定区直播稻田耳叶水苋、杂草稻、假稻的防除对策,以期为有效控制该地区直播稻稻田耳叶水苋、杂草稻、假稻等杂草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直播稻生产情况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了解安徽省直播稻生产情况,该文在对全省13个水稻主产市及35个苗情监测县直播稻生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全省直播稻生产现状,分析了直播稻生产的利弊,提出了直播稻生产技术的对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农户对不同稻作方式的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为稻作方式的发展及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直播稻、机插稻和手栽稻的行为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稻作方式的省工特性对农户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均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信息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用机插稻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的生产性投入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水稻种植面积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与农户采用机插稻呈正相关;农户兼业性与其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呈正相关。【结论】稻作方式的劳动投入量是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农户的兼业性促进了其对轻简稻作方式的采用;生产性投入低是农户采用直播稻的重要原因。推进水稻规模经营、为农户提供方便有效的技术信息可促进机插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稻作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本摸清了2011年以来南京市江宁区手插稻、机插稻、直播稻面积、产量、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对不同稻作方式的发展目标、配套措施、研究方向作了深入的阐释,进而为不同稻作方式高产更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直播栽培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介绍了国外直播稻生产发展现状和中国直播稻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简述了直播稻作方式,重点阐述了直播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中国直播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插植方式相比,直播稻无育秧和移栽环节、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目前广受欢迎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但易倒伏是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常常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同时降低稻米品质.生产上,氮素用量及运筹是提高直播稻抗倒伏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就直播稻的倒伏类型、氮素对直播稻倒伏的影响、直播稻的氮素吸收特征、优化氮肥管理措施对直播稻抗倒伏的作用加以综述,为直播稻抗倒的氮素调控栽培技术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育水稻免耕直播方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直播方式的稻鸭共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直播方式下实施稻鸭共育,均能取得较好的增产、节本、增收效果,其中以条直播和机械点播方式的实施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轻型栽培稻田杂草发生及其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 ̄1997年通过对4种轻型栽培方式(麦田套稻,水直播,早育抛栽,盘育抛栽)和水育秧人工移栽稻田杂草种群调查及杂草发生与危害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对稻田主要杂草发生频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稻田主要杂草优势度及杂草发生量有明显差异。麦田套稻,水直播、旱抛栽、塑盘抛栽、水育秧人工移栽稻田杂草危害分别使水稻产量下降70.6%、63.5%,49.5%,16.2%。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市小麦茬直播稻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已达到25万亩,约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1/3。直播稻在我市种植仅2~3年历史,一般农户对直播稻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尚不清楚,防治技术关键也未能掌握,导致近两年部分地区直播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此,我站于2006年进行了小麦茬直播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普查和问卷调查以及大农户、技术员和专家讨论会等方式.对近年来金山区单季晚稻田杂争种类、发生情况、防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水苋菜、千金子为当前直播稻田优势危害种类.假稻、杂草稻危害程度上升速度较快,已成为稻田主要危害种类之一.并针对当前除草技术掌握难度大、防除成本高等技术难题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新北区直播稻面积已达8.8万亩,占水稻面积的46.8%,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0.33万亩,其中水直播9.99万亩,旱直播9.41万亩,麦套稻0.93万亩。经过几年来的研究与推广,2004年全区直播稻平均亩产达617.8kg.涌现出了一批亩产超650kg的示范方典型。  相似文献   

20.
直播水稻具有省工、节本和缓冲农忙季节劳动力压力等特点,随直播稻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农民对直播稻认识程度的逐步提高,近几年来直播稻种植面积在苏北里下河地区迅速扩大,部分村组已把直播稻作为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