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流转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承包土地经营权通过各种合法流转的方式.逐步向少数生产经营者集中.以达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的目的.这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农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方向。但是.要实现农村土地的顺利流转、有利于生产经营的开展、确保稳定增收的目的.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创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地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基础,2013年以来,安徽省土地流转全面提速。文章分析了土地流转的特点,即流转面积增长较快;城镇化发展较快,流转率较高,粮食主产区稍慢;土地流转租金升高;流转主要是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流转有租赁、转包、托管、转让、互换和入股等形式。同时,剖析了现阶段土地流转的问题,如由于土地政策含金量升高,强化了农民对土地增值预期,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不高;土地流转激励政策起点高,不利于经营主体的创业;土地流转租金攀升,促使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规模化土地流转进程难以逆转,农民返乡种地无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帮助经营主体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出台扶持激励全省土地流转的法规政策,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对工商资本下乡实行差异化政策,缓解丘陵岗坡地土地流转难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关系及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农村土地“溜溜田”式狭小、分散的经营局面并没有改变,不符合当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本文则是在传统土地流转模式和各地区土地创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流转利用现状,以家庭现有土地集中经营为目的,通过制定流转标准,土地综合价值量化对新土地流转模式的一次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强宣传等服务措施落实及取得的实效,分析各经营主体、农民及其双方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现代农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经营主体论证、评价,强化对经营主体技术服务等,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农用地审批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经营主体和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时期的农村士地流转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土地流转问题是改革发展的需要,目的是要实现规模化经营,而且这个规模化经营是在坚持农村摹本经营制度,双重经营基础之上发展的。土地承包是向集体承包,一定要把握这个基本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不意味着向土地私有化的方向上走,明晰产权,尊重农民的财产权,从这个角度来讲,还是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根据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析了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下大力气培养龙头企业,建立市场多元化投入、公司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和土地有偿流转等机制,提高农民的自主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首要问题在于获得农地经营权。农民思想保守,缺乏合同契约意识;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价格制定不合理;土地流转期限短;土地流转用途不明确或改变土地用途;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本文根据南通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从农村土地流转用途、经营主体以及新型经营形式等方面对目前南通土地流转的状况和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通过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拓展土地流转方式、改善土地经营主体态势以及强化流转保障机制等途径,突破目前南通市土地流转困境,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心声     
《新农业》2012,(24)
我们要支持农民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要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就需要土地的流转;所以在政策上我们要鼓励更多的农民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小农场的生产。同时要鼓励农业企业的发展,只有农业企业规模经营发展后,梃业科技也就有了更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峻德村位于鹤岗市远郊,现有农户276户,940口人,617名劳力,耕地面积6500亩。2003年,在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的前提下,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全村共流转耕地78户。流转人口287人,劳力132人,面积1474亩。本村以土地流转为切人点,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逐步走上了富裕路,全村人均纯收人达到了3400元。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2015,(2):9
(续第1期第9页)四、防止工商企业下乡引发"非农化""非粮化"问:为引导有序流转,《意见》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答:一是坚守土地流转的底线。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保护农民承包权益。要确保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生产,重点支持粮食规模化生产。二是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三是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四是  相似文献   

12.
浅谈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霞 《河南农业》2011,(10):11-11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一)它是推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需要1、当前部分农村已经逐渐开始使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但以均包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分散经营,导致农地经营的小规模和利用效率低下,在这样小规模的经营状况下,很难应用现代化的生产机械,推广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所以只有在农民依法、自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化、规模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近几年,为了追求更高的土地收益,永城市部分乡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民也从土地流转中尝到了甜头。永城市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宣威市自土地承包以来以各种不同形式流转耕地在50万亩以上,长期流转经营的在15万亩以上,短期的在30-40万亩。土地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宣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让农民变市民的良好途径,已成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永顺县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模式,二是农业经营企业的带动模式,三是科技能人的助推模式。2010年,全县土地流转业主用工人数28150人,用一劳务收入225万元,业主经营收益2114万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农民集中居住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分析对象,介绍了农民集中居住的现状,阐述了农民居住地进行土地流转的意义,分析了农民居住地土地流转和土地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便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鄱阳湖滨湖地区的波阳县等地,在稳定农民一定 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权基础上,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反租倒包、切块置换、折股经营等土地流转形式,将土地向种田能手或农业企业集中。据不完全统计, 2000年,波阳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近万亩,流转后的土地机耕作业水平达到 95%、机收作业水平达到 80%。截止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发展到 10万亩以上。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保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考察波阳县土地流转和…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流转观念落后、土地流转程序和合同不规范、土地流转信息比较闭塞、土地流转监管不到位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土地更好更快流转。一、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1.土地流转观念落后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阻碍土地经营权流转。在我国城乡二元化制度背景下,土地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承担着社会保障功能,绝大多数农民把承包地作为自己主要的生产资料和最终的生活保障,农民宁愿粗耕粗放,赔本经营,也  相似文献   

19.
农民通过农村土地的二轮延包,喜获了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随着农村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承包农户耕种土地能力的变化,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已成必然,并呈现出流转形式多样、流转效益明显、流转速度加快和流转操作渐趋规范的发展态势。但笔者在农村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地方以收取组织服务费或收点钱为民办实事为由,向每位流转面承包户擅自截留少则几十元、上百元,多则几百元不等的土地流转收益于集体。且不谈截留的资金用向何处,仅就这种做法及“理由”,我们认为,于法、于理、于情不合。  相似文献   

20.
土地使用权流转应尊重农民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在农村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在对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进行使用权土地流转时,必须坚持自愿互利、效率优先,效益第一、以项目带流转和逐步规范的原则,建立切实可行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和强化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