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青海省境内"西繁东育"工程的稳步推进,如何提高藏系绵羊育肥的效果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试验通过湟鱼粉添加剂对藏系绵羊生产性能影响的对比试验,发现藏系绵羊日食粮中添加50 mg和100 mg湟鱼粉能促进藏系绵羊生长和提高精饲料转化,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川西北草地藏系绵羊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川西北草地藏系绵羊的资源现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草地藏系绵羊存在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低、改良羊退化、商品率低、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川西北草地藏系绵羊产区大面积推广“越冬棚圈、冬季补饲、经济杂交、当年羔羊出栏”的生产模式,实施“引进品种、杂交改良、季节性生产、羊肉加工”的产业化技术路线,逐步转变其传统饲养方式,推广先进实用的配套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对川西北草地藏系绵羊的资源现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草地藏系绵羊存在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低、改良羊退化、商品率低、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川西北草地藏系绵羊产区大面积推广“越冬棚圈、冬季补饲、经济杂交、当年羔羊出栏”的生产模式,实施“引进品种、杂交改良、季节性生产、羊肉加工”的产业化技术路线,逐步转变其传统饲养方式,推广先进实用的配套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探讨藏系绵羊的生活习性与生产性能之间关系,本文查阅了大量资料,对藏系绵羊的生态分布以及对高海拔的适应性,从器官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上加以分析,并对草地型藏绵羊三个主要品种,甘加羊、欧拉羊、乔科羊的产肉、产毛、繁殖等生产性能加以详细论述,为藏系绵羊的品种选育、杂交改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盐酸不溶灰分(AIA)作内源指示剂,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藏系绵羊的牧草干物质、有机物质和粗灰分的消化率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藏系绵羊对牧草的消化率以草盛期最高,返青期最低;在草盛期,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牧草消化率降低;放牧草场植物群落中禾本科牧草增加使牧草的消化率提高。这对了解藏系绵羊生产转化效率、营养需要和高寒草甸草场合理的放牧强度,以及实行季节性畜牧业生产等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藏系绵羊分布范围广泛,品种资源丰富,目前主要分为三大类群,但藏系绵羊群体结构不清。为分析藏系绵羊SNP位点及群体结构,实验利用Illumina Ovine SNP 600K商业化芯片对西藏阿旺绵羊、岗巴绵羊、多玛绵羊和霍尔巴绵羊等150只藏系绵羊进行了SNP基因分型,并通过PCA和NJ-tree等方法分析了藏系绵羊群体结构。SNP质控结果表明,共有147个个体符合质控条件,共获得456 418个SNP位点。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西藏地区的岗巴绵羊、多玛绵羊和霍尔巴绵羊分别聚为一类,而其他地区的藏系绵羊混乱聚集在一起。本实验研究结果为今后西藏当地绵羊遗传资源的鉴定和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花棘豆对藏系绵羊食物消化率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 2× 3拉丁方实验测定了黄花棘豆草粉使藏系绵羊食物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花棘豆草粉对藏系绵羊干物质、能量、粗蛋白质及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下降 ;能量摄入量显著下降 ,尿能排出量显著增加 ;而粪能排出量则未受影响。由此说明 ,黄花棘豆通过影响藏系绵羊的食物消化率、降低藏系绵羊的生产性能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的论述了藏系绵羊在表型和地域、形态学遗传标记、细胞学遗传标记、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等不同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概况,说明了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水平,因此有必要对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尤其加强DNA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藏系羊是海晏县绵羊中的主要品种。由于受地势、水热和草场类型的不同,加之长期的近亲繁殖,海晏县藏系羊个体性能逐年降低,羊毛品质退化,毛辫长度及毛丛高度变短。为有效提高当地藏羊品质,增加产肉、产毛性能,从北部邻县引进生长发育快,产毛性能好的祁连藏羊用于更新当地藏羊血液,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旨在从分子层面对藏区绵羊群体进行群体关系研究。本试验选取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和四川5个地区的20个藏系绵羊群体共384个个体进行Affymetrix Ovine 600K芯片扫描分型,基于杂合度和近交系数分析藏系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PCA、NJ-tree和STRUCTURE分析藏系绵羊的群体聚类情况。结果发现,西藏浪卡子绵羊的观测杂合度最低(0.235 0),近交系数最高(0.279 6);青海山谷型藏羊的观测杂合度最高(0.323 4),近交系数最低(0.009 0)。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和云南地区藏系绵羊能够单独聚成一支,而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草地型绵羊混乱聚集在一起。结果表明,西藏和云南地区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普遍低于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藏系绵羊,且西藏和云南地区的藏系绵羊基本能保持地域特异性,而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草地型绵羊在遗传距离和群体结构中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对欧拉羊与山谷型藏羊杂交试验组和山谷型藏羊本交对照组所产的后代进行了初生、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重跟踪测定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欧山杂交F1代公、母羊初生~3月龄,3~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日增重分别比同期对照组后代日增重均快,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随着月龄的增加,日增重降低。说明欧山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在初生至12月龄增长速度快,而12~18月龄的增长速度减慢,适宜羔羊肉生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甘加羊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资源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加羊种质资源现状、及毛、肉品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甘加羊属肉毛兼用型异质粗毛羊,主要分布在甘南州夏河县甘加乡、达麦乡和唐尕昂乡,以夏河县甘加乡为中心产区。甘加羊羊毛两型毛、无髓毛和有髓毛的细度分别为43.47μm、24.10μm和91.37μm;甘加羊羊毛含脂率和净毛率分别为6.48%和68.25%。甘加羊羊肉中水分含量低,干物质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较高,肌肉内脂肪含量适中,灰分含量较低,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丰富,其中Fe和Zn的含量分别为31.80 mg/100g和3.48mg/100g。  相似文献   

13.
为评定引入青海省湟源县良种肉羊繁育基地的陶赛特羊和小尾寒羊两个绵羊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对其18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引入的陶赛特羊和小尾寒羊两个绵羊品种大多数生理生化指标在品种内或不同品种间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个体间以及同性别、同年龄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两绵羊品种所测血浆CO2结合力远超出本地藏绵羊水平;体温(T)、呼吸频率(R)、脉搏(P)和瘤胃蠕动频率以及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的测定结果均大致在本地藏绵羊的各生理指标测定范围之内。③与已引入青海牧区的小尾寒羊大多数生理生化指标相比,本次引进的小尾寒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饲养后,其大多数生理生化指标已与其基本接近或一致;同时,引入的陶赛特羊和小尾寒羊与原产地相应品种在基础生理指标上相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饲养有大量的牦牛、藏羊。为了充分利用牛羊蹄资源,开发牛羊蹄食品,提高牛羊的综合利用价值,1999年11月至2000年10月进行了“牛羊蹄食品生产工艺技术开发研究”。主 做了牛羊蹄营养成份分析,牛羊蹄碱法脱毛工艺研究,蹄筋涨发工艺研究,牛羊蹄及蹄筋软包装食品生产工艺研究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半胱胺(Cs)对藏绵羊断奶羔羊增重、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将40只(公母各半)80日龄左右且体重平均为(16.00±0.31)kg的藏绵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日粮精料中添加300 mg/(kg·BW)的Cs,隔日添加1次,试验期42 d。分别于开始用药后的第0、7、14、21、28、35天称重,并记录各组所采食的精料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精料中添加Cs使藏绵羊断奶羔羊35 d增重提高43.25%(P0.01),开始用药后的前7 d差异不显著,但8~35 d最为明显,以后随时间延长促生长效果逐渐减弱;精料/增重比下降43.33%。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半胱胺(CS)对藏绵羊断奶羔羊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抑素(SS)、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影响。将40只80日龄左右且始重平均为16 kg的(公母各半)藏绵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2组,在日粮精料中添加300 mg/(kg·BW)的CS,隔日添加1次,试验期42 d。分别于开始用药后的第0、7、14、21、28、35天早晨空腹颈静脉采血样,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GH、SS、IGF-1。结果表明,试验组精料中添加CS使藏绵羊断奶羔羊血清GH、IGF-1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P0.05);SS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第3周开始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导入四川贾洛羊血液提高欧拉羊产肉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通过导入四川贾洛羊血液,提高甘南欧拉型藏羊产肉性能。经对比分析,贾洛羊与欧拉羊杂交,受胎率、羔羊死亡率分别比欧拉羊纯繁低0.73%、5.42%,繁殖成活率高4.13%。杂交后代羔羊初生、1月龄、6月龄、10月龄、18月龄体重分别比欧拉羊同月龄羔羊增加0.88 kg、2.90kg(P<0.05)、3.08 kg(P<0.01)、4.58 kg(P<0.01)、3.01 kg(P<0.01),提高26.83%、16.80%、21.86%、10.94%、9.73%、5.78%,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绵羊的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全身皮肤痘疹,内脏(特别是肺脏)黏膜结节,是危害养羊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经常引起绵羊的大批感染或死亡,病死率可达50%以上,羔羊可达100%,不仅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阻碍了养羊业的发展。文章针对2011年1月份新疆某地区部分养羊户饲养的卡拉库尔羊发生的羊痘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绵羊痘。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半胱胺(Cs)对藏绵羊断奶羔羊瘤胃pH值、总脱氢酶及TVFA的影响。将10只(公母各半)80日龄左右、体重平均为(16.00±0.3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藏绵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日粮精料中添加300 mg/(kg·BW)的Cs,隔日添加1次,试验期42 d。正式试验当日及试验第7、14、21、28、35天的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21:00、23:00、1:00、3:00、5:00于颈静脉采血样10 mL,同时采集瘤胃液10 mL,测定瘤胃pH值、总脱氢酶的活性和TVFA。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精料中添加Cs使藏绵羊断奶羔羊瘤胃液pH值升高;血清尿素氮浓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瘤胃液总脱氢酶活力提高极其明显(P0.01);整个试验期内,半胱胺对瘤胃TVFA的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朱靖  杜立新 《猪业科学》2004,21(9):16-18
小尾寒羊具有常年发情、性成熟早和多胎性能的高繁殖力特性,平均每胎产羔2.6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也是我国独特的遗传资源。目前在BooroolaMerino羊、Inverdale羊和Hanna羊中已找到影响多胎性能的主基因,但国内对小尾寒羊多胎性能遗传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的选育和分子标记方面,也有一些以候选基因法从分子水平上对小尾寒羊多胎机制进行研究,仍没有确立控制小尾寒羊高繁特性的主效基因,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