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麦穗期鼠害的经济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小麦穗期鼠害动态的经济阈值模型,同时根据小麦的不同产量水平和不同的经济系数,提出了相应的鼠害的经济允许受害水平和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2.
1992-1993年于北京地区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夏玉米田马唐治理的生态经济阈值,并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模拟,建立夏玉米的产量损失率与马唐密度的数学关系。并计算得知,北京地区夏玉米田在不同的除草效果和产量水平下马唐治理的生态经济阈值是4.62-7.11株m^-2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1987年晚稻“圭巴”品种小区笼罩条件下稻纵卷叶螟、褐稻虱及其混合种群为害损失率和经济阈值.稻纵卷叶螟经济阈值因生育期不同而异,每百蔸幼虫分蘖期为121.3头,抽穗期为131.2头.褐稻虱抽穗期的经济阈值为百蔸494头若虫.本文提出了抽穗期稻纵卷叶螟、褐稻虱混合为害的产量损失率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直接利用此模型进行防治决策.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烟粉虱在黄瓜上的经济损害水平和经济阈值。黄瓜幼苗4叶期时,烟粉虱的经济损害水平为9.3159%;烟粉虱的经济阈值为每株黄瓜有烟粉虱成虫18.4474头,即平均每片黄瓜叶有成虫4.6119头。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春大豆果荚期以黄毛鼠为优势种的鼠害防治指标,建立了春大豆果荚期鼠害的动态防治指标模型(X_s=341.14×(CF)/(EYP)+8.4034),提出了春大豆果荚期在不同经济系数(F)和不同产量水平下各种不同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6.
稻粉虱Aleurocybotusindicus是福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根据虫量和产量的关系,结合现行稻谷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等因素,进行了稻粉虱为害损失的测定,确定允许为害损失率.同时,建立了经济阈值模型:ET=100×C×F/(0.0851×P×N×EC)+179.43(早稻穗期);ET=100×C×F/(0.0746×P×N×EC)+160.47(晚稻孕穗期).根据经济阈值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动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确定早稻白背飞虱防治的最优策略,并表示为多维动态经济阈值,比较了常规籼稻和杂交稻上经济阈值的异同。对模型参数进行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维动态经济阈值对阶段种群增长和害虫为害系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较稳定,而对防治(药剂+人工)成本和期望经济毛收益(粮价与单产的乘积)组合的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海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鼠传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鼠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影响到青海省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深人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农业部及省农牧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田灭鼠工作,切实控制鼠害,减轻鼠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人民健康,我们分别对东部农业区14县(市)川、浅、脑不同生态区农田鼠害进行了深人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动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确定早稻白背飞虱防治的最优策略,并表示为多维动态经济阈值,比较了常规籼稻和杂交稻上经济阈值的异同,对模型参数进行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维动态经济阈值对阶段种群增长和害虫为害系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较稳定,而对防治(药剂+人工)成本和期望经济毛收益(粮价与单产的乘积)组合的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幼林地面积不断增加,鼠害的危害严重阻碍了当前林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地鼠害危害相当严重,我们就当前鼠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运用灭鼠雷、人工地箭、窒息烟雾弹三种方法进行鼠害防治试验,得出适合于地下鼠和地上鼠不同的科学的防治方法,为退耕还林(草)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11.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估计及防治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和为害历期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抽穗、扬花、灌浆3个发育阶段产量损失差异显著,灌浆期间蚜量对产量损失最严重,百株蚜量达1000头,占扬花期开始受害的85.13%,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为y=0.0088x-0.7582。扬花末期至灌浆期是防治较适宜的时期。在5250~6750kg/hm2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百穗蚜量500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高通量表型技术不仅是现代育种领域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析田间作物生理生态行为的工具,但不同类别高通量表型技术的基础架构特征仍不清楚,因此需要针对机器视觉高通量表型技术进行专门探讨。【方法】本文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计算稻茬麦茎穗一体的表型指标。使用宁麦13、鲁原502和郑麦9023 3个小麦品种,进行小区化对比试验,使用等孔距栅条精播板进行单粒精播,准确控制条播小麦的群体条件。于稻茬麦成熟期进行茎穗一体图像获取,对图像进行灰度增强、直方图均值化、S分量提取、Otsu阈值分割、茎穗分离和茎穗形态参数提取等操作。提取的稻茬麦地上部单茎穗各器官的形态参数包括茎秆长、茎秆平均宽度、茎秆投影面积、茎秆周长、麦穗长、麦穗平均宽度、麦穗投影面积和麦穗周长。同时,使用传统方法获取小麦单叶片质量、单茎秆质量、单穗质量和单穗籽粒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分别构建线性模型、二次模型、指数模型及拓展模型进行多维指标拟合,包括小麦单茎穗生物量与单穗籽粒产量关系、单茎穗的麦穗形态参数与单穗籽粒产量关系等拟合分析。在单茎穗层面对小麦茎穗的表型指标与单穗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而基于机器视觉在小麦茎穗一体方面的个例应用,讨论大田高通量表型分析的机器视觉技术研发的要点。【结果】宁麦13、鲁原502和郑麦9023 3个小麦品种的单叶片质量与单穗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下降,小麦单茎穗形态参数与单穗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显著低于生物量指标,但单穗投影面积、单穗长与单穗籽粒产量依然存在显著正相关。3个小麦品种在单茎穗的各生物量指标与单穗籽粒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各不相同,麦穗图像的形态参数不能准确反映单穗籽粒产量,但单茎穗的茎秆和麦穗形态参数的组合应用表现出最佳的拓展模型拟合结果。利用茎穗一体的数字图像处理所得的复合型形态参数可以准确预测单穗籽粒产量,从而表明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观测小麦的生长过程并实时预测产量的可行性。【结论】机器视觉技术能提供远高于常规农艺性状的高通量指标集,为解析各类农艺性状之间的联系及产量的通径分析提供更多的途径,但也造成高维指标集和有价值信息提取的技术困难。应用于田间小麦群体的机器视觉技术应具备多尺度智能化自适应的技术架构,同时应具备基于场景、群体、个体和器官的多空间尺度和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等多生理时间尺度的统计性数字表型发现和计算能力,同时,机器视觉各技术研发环节和各技术模块都需要农艺学深度参与和校准,而配备标准表型数据库更是保障高通量技术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中的贡献大小。[方法]共设7个试验处理,研究在稻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和不同运筹施肥比例对小麦的茎孽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小麦基本苗差别不大,返青苗、高峰苗和有效穗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各处理的小麦株高、穗长和穗数均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增产率为76.8%~146.5%。[结论]总氮量为300 kg/hm~2,基肥占60%,不施分蘖肥或少施分蘖肥,穗肥占40%为最优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4.
小麦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23个小麦品种(系)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植株性状的研究表明: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茎叶重、穗节茎粗、穗长达极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穗节茎粗、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包衣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五种包衣剂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动态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各个处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在优化株高、穗长、穗数、株粒数、粒重等经济性状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其中三个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0.6%,9.3%和9.0%,达显著水平。包衣剂的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麦田夏闲期末 ,免耕覆盖和深松留高茬处理的土壤蓄水量各增加 12~ 33和 9~ 2 4mm。土壤水分蒸发量(E)在 1999和 2 0 0 1年夏休闲期间分别减少 7~ 8和 34~ 36mm ,然而 ,小麦生育期的水分蒸散量 (ET) ,尤其是在2 0 0 0~ 2 0 0 1年期间较传统耕翻处理提高约 4 7mm。连续采用保持耕作措施的第 2年冬小麦产量增加 ,少耕、免耕和深松处理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 3%、5 %和 8%。深松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 ;免耕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采用保持耕作措施 ,尤其免耕和深松 ,对于增加土壤蓄水、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分有效性、节省能耗以及改善作物产量显示出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不同施肥、不同覆盖材料对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可增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穗数和经济系数,且显著增产,显著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无论施有机肥与否,旱地小麦产量表现为地膜覆盖>纸覆盖>不覆盖>尼龙网覆盖,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以地膜覆盖处理显著最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施入有机肥可较大程度地调控旱地小麦成熟期单株农艺性状、灌浆后期籽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对不同覆盖物的响应。总之,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配合地膜覆盖可达到旱地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建立春小麦苗期需水量与每穗小麦小穗数的相关关系,进而可以按预定的小麦产量,推算出其适宜的灌水量,以达到提高灌水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旗叶宽、面积与穗粒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旗叶长、宽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值,旗叶面积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旗叶宽的间接影响大于旗叶长的间接影响。[结论]旗叶面积是影响穗粒重及其构成因子的重要因素。穗粒数对穗粒重的贡献最大,在育种中提高穗粒数应注意选择旗叶的宽与面积。  相似文献   

20.
施用固氮螺菌突变株CWV-22能使小麦株高,干物重、产量、吸氮量和土壤全氮含最明显增加;在产量构成因子中,CWV-22影响最大的是每穗实粒数,其次是千粒重,但不能增加每亩有效穗数;CWV-22的固氮作用缓慢而持久,施用该菌后仍应在小麦生长中,后期补充适量化学氮肥;CWV-22的施用方式以一次拌种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