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全党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文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新的进军号。文件把“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放在突出的位置,阐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农业的内涵,强调了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指导“十一五”及此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2.
《农机具之友》2006,(3):6-8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已经拉开,谋划新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基本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农业机械化孕育着新的生机,进发着新的活力,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展望“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已经拉开,谋划新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基本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农业机械化孕育着新的生机,进发着新的活力,迎来了非常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促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与广东省农业厅定于2006年8月19-21日在广东省联合举办“十一五开好局: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二次会议。本次会议将围绕主题,就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战略性问题及关键技术问题等进行研讨与交流。中国农机学会农机化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二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将在广东召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措施。发展现代农业,土地规模化是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是重要支撑。规模化是机械化的前提,机械化是规模化的条件,二者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如何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机械化促进土地规模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的定位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焦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功能于一体,因此对农业机械化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都市农业机械化的率先化地区,“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农机技甫推广工作紧紧依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国家根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审时度势制定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行政法规。《促进法》明确提出:“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十五”计划提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又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推进”到“提高”两字之差,折射出农业机械化发展之变。“由推进”提升“到提高”,表“明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机械化要“在十五”发展的基础上,上新的台阶。不仅要有量的增长和速度的加快,更要有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  相似文献   

9.
张宝文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的讲话阐述了“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思路和2006年重点工作。“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思路“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 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落实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机管理和服务手段,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灵川县是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山区,目前怎样发展农机化事业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笔者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此探索灵川县发展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甘肃省陇南市的地理位置和农机应用现状,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在陇南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有益价值和重要作用,探讨了农业机械化在陇南山区推广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陇南农业机械化的可行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农业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时代已经开始,这是一场激烈的中国农业产业革命,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变迁,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纵观省外农机化发展趋势,科学分析山区农机化推广发展形势,把握发展规律,是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山区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笔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作为首都的北京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十一五"期间,北京将要以每年3万~5万亩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是我国实现21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将成为影响全局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其基本特性决定了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因此,“十一五”加快农业机械化发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平湖市农机部门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明确作出“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为全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指明了方向。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按照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建立黑龙江省田间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对进一步加强我省现代农业机械化建设,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探索性地提出本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推进农业机械化,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面对我国农业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如何促进山区农机化,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根据多年实践和体会,结合山区特点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2007第四届中国(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将于2007年4月16日至4月18日在中国江苏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第四届中国(江苏)国际农机展,是在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的新形势下举办的农机专业展览会。目的是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和“三农”服务。举办第四届中国(江苏)国际农机展,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面展示近年来国内外农业机械新产品和新技术,巩固和扩大农机化的对外交流和合作的成果,发展农机化国际间的贸易,推进“十一五”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全面开创农…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期末,全国农机总动力预期达到8亿kW,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期达到45%。  相似文献   

20.
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农业机械化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完善,国家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有了新突破。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重要机遇期。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求和发展态势基础上编制的重要的行业规划,是指导“十一五”期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刊现刊发该规划的第二、三、四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