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时,常用二次回归法求解模型M=AnHB11-A12JB12N2和1/D=A21HB21+A22HB22N配制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并以此为基础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由于要经两次回归,加上其误差的迭加,所以其实际精度并不高,而利用非线性回归法则少一次求解各种模型。在编制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中采用非线性回归法求解模型M=A11HB11N-A12HB12N2配等树高线,精度达97.33%,提高了5.83%,求解模型M=A21DB21NA11DB22配制等直径线,精度达98.6%,从而使新编的林分密度控制图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密度效应规律,用标准地资料比选出等树高线方程为V=A_1N-B_1N ̄2,等直径线方程为V=A_2N ̄B_2,对A_1,B_1用优势木高的幂函数式进行修习,对A_2,B_2用直径的幂函数式进行修习。在密度——单产的双对数坐标中绘出等树高线与等直径线。选用单产密度倍半效应方程绘出等疏密度线,选用单产密度一次效应方程绘出等初始密度线,构成密度控制图。  相似文献   

3.
密度指数与林分测树因子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君然 《林业科学》1994,30(3):247-252
以落叶松(LarixgmeliniiRupr.)天然林标准地为材料,选取30块大样本标准地,通过N=aD-b得出林分测树因子数学模型。G=aSDIb(H-1.3)c式为密度指数、树高与断面积模型;以Y=aSDIbXo式为密度指数与直径、株数、断面积的模型。模型可用于编制树高标准表、直径标准表、密度标准表以及密度控制图等。  相似文献   

4.
滩地杨树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洞庭湖区垸内、外滩地Ⅰ-72、Ⅰ-69、Ⅰ-63杨混系造林的杨树林地不分品系收集样地99块、解析木材料50株,选用H=M(1Le^-KA)公式为树高曲线方程,基准年龄6年,指数级距2m,指数级7个(10-22m),采用树高相对值法导出各指数级各年龄树高值,编制出湖区垸内、外滩地3个南方型黑杨无性系及其混系造林林分均适用的立地指数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以多因子综合描述的方法,采用H优1.3+b1SIb2(1-e-b3At)b4SIb5+ε、SI=b1H优b2(1-e-b3At)b4H优-b5+ε和增加密度指标的Y=b1SIb2(1-e-b3Nb4t)b5;收获预估采用布伦德和科拉特的logCV=b1+b2SI+b3(1/A2)+b4(1-A1/A2)+b5(logB)(A1/A2),建立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精度验证该组模型基本满足要求。同时又据辽宁省栽培的日本落叶松早期生长受冻干危害的特点,引入了胸高年龄的概念,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太行山242块油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编制了林分密度控制图。主要方法是选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曲线编制等树高线,精度达97.33%;等直径线是从三个曲线中选出一个曲线利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精度达98.6%。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出林分密度控制图。经用未编表的标准地检验,精度达93%以上,说明该林分密度控制图符合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可在该区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65个标准地测对资料按导向曲线H=-18.3341+48.006logA-12.5780(logA)^2,编制了鲁西湖区毛白杨立地指数表。  相似文献   

8.
以落叶松人工林标地为材料求解G=aSDI ̄b(H-1.3)°为密度指数、树高与断面积数学模型;Y=aSDI ̄bX ̄c为密度指数、断面积、株数、直径数学模型。林分疏密度1.0,一定树高时,各地位指数株数、直径、断面积、蓄积一致。换句话说,密度或直径一定时,亦有一定的断面积、树高、蓄积。这是编制林分密度标准表、直径标准表的理论基础依据。编制密度、直径标准表及生长过程表,先编这些标准表(内容包括每公顷株数、直径、树高、形数、断面积、蓄积等),在标准表基础上解出各地位指数、树高之相应林龄,得林分生长过程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闽东地区收集柳杉人工林样木材料,选择一致性削度方程d^2=4/πVL^B-1.B/H^B和一致性材积比方程V/V=1-(1-h/n)^B作为基础模型,结合累积商品材长度比和树皮率的回归方程,编制了柳杉人工林单株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检验证明,该表精度符合要求,可在生产中应用 。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落叶病的生态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吉林省近千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病情与10个林分因子关系的标准地调查分析,推导出长白落叶松落叶病病情指数与其相关的林分生态因子──林分类型、密度、林龄、枝下高、土壤、地形的数学模型:y=15+21C11+6C12+9C13-23C21-15C22-C23+3C31+19C32+19C41+9C42+8C51-10C61(磐石模型);y=21.0+16.5C11+2.9C12+4.9C13-22.6C21-15.0C22-1.7C23+0.4C31+15.8C32+16.9C41+7.4C42+7.9C51-9.5C61(吉林模型);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磐石模型:0.605、0.723、0.634、0.627、0.323、0.426,复相关系数0.919;吉林模型:0.657、0.75、0.69、0.64、0.42、0.49,复相关系数0.931。用此两公式对应判对。对磐五县1987~1991年141块标准地判对率为72.3%,对1987~1992年全省823块标准地的应用判对率为67.4%。提出该病林分病情生态预测预报技术和造林营林措施为主的生态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树高曲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失拟检验的理论和方法检验了树高曲线模型的适度,应用全模型和选模型的检验理论 方法对3参数模型的某个参数取定值作了检验,结果表明2参数模型描述树高曲线已经足够,比较了6个2参数树高模型,常用的幂函数式H=aD^k和双曲线式H=aD/(D+b)以及本文提出的Richards式的特例即H=a(1-e^-0.05D)^c均表现推荐作为基本的树高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舟曲沙滩林场人工云杉解析木材料,建立人工云杉群体直径和树高生长灰色曲线模型,预测其单株生长量,进而预估林分生长量,可提高预报准确性,其中直径生长模型为:X(t)=-1.4365+3.171t-1.3041t^2+0.4548t^3-0.0305t^1,树高模型国:X(t)=-0.1398+0.61519t+0.1049t^2+0.0252t^3-0.0008t^4。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应用195株刺槐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在比较多个树高生长模型基础上,选择Richards生长函数H=a(1-e^-bA)^c作为辽宁省刺槐优势高生长模型。在分析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年龄为12年,立地指数级距为2m,在5 ̄15m范围内划分为5个指数级,用差分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了单形立地指数表。应用分组整理后解析木资料,拟合出最优多形立地指数模型,并解决了立地指数曲线不过指数点的问题,编制了多  相似文献   

14.
标准树高曲线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Suchumacher式:H=1.3+αe^-b/D为基础,分析了模型参数a、b与林分因子(优势高Hd,断面积平均直径Dg等)的关系,结果表明:a与优势高Hd的最为密切,b与林分因子间的相关不紧密。确立了a=a1Hd^b1关系式,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模型:H=1.3+a1Hd^b1e^-b/D(简记为smk式)。分析表明:a1、b2无地区显著差异,b地区差异显著;作为近似,同一树种各地区间都取统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三明市11个国营苗圃1年生杉木大田实生苗样方285个,样苗4986株。实测地径(Do)、苗高(H)、密度(即单位面积株数N),统计合格苗率(P)、二级苗率(P1),计算高径比值(ρ)共6个指标。用25cm、30cm、35cm、40cm、45cm、50cm6个不同高度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用异速生长模型y=kxm确定苗高与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地径与苗高、密度之间的关系:Do=0.0388061717H0.7880433395-0.0000016561H1.670187928N;高径比与苗高、密度之间的关系:ρ=25.76909693H0.2119566605(1-0.0000426762H0.9921445885N)-1;合格苗率与苗高、密度的关系:P=171.4795589-1005.273059H-0.7880433395(1-0.0000426235H0.9921445885N)-1;Ⅰ级苗率与苗高、密度之间的关系:P1=208.7315799-1816.565148H0.7880433395(1-0.0000426762H0.9921445885N)-1.根据以上模型研究杉木大田?  相似文献   

16.
毛竹枯梢病发生与林分及立地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福建省225块毛竹枯现林分病情样地调查分析,表明病害发生发展与林分及其立地因子关系密切。并由83块有代表性的样地推导出毛竹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林分类型、林龄结构、土壤、地形、林分密度、胸径的生态数学模型:Y=40.4932-3.5435C11-1.9805C21-0.9527C11-6.7996C31-5.0023C32-3.6588C41-2.4091C42-17.9836C51-12.2900  相似文献   

17.
杨梅果核中油脂抗氧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杨梅果核中首次分离得到了三个黄酮类化合物,经UV、IR、^1HMR、^13C NMR、EI-MS和FAB-MS等波谱分离,鉴定为槲皮素(1)、杨梅素(2)和槲皮素-3-O-α-D-吡喃葡萄糖-(6→1)-O-α-L-吡喃鼠李糖苷(3)。用Rancimat法测定了它们的抗氧化性能,表明三个化合物对油脂都是优良的抗氧化剂,尤其是槲皮素和杨梅素对于猪油的抗氧化性比合成抗氧化剂BHT(3,5-二叔丁基-  相似文献   

18.
秃杉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滇西秃杉人工林调查的样地资料,经分析拟合H=-1.019862+1.043282A-0.012910A^2回归方程,编制秃杉人工林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可靠,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国杉木人工林间伐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全国各带,区,各指数级杉木林分生长过程,编制了8~22指数级相应的间伐表共5组(即南带,北带,中带东区,中区和西区)利用53块间伐标地材料,以y=a+bx模型,求出间伐后的平均高和平均胸径的回归经验式,该表与利用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编制的间伐表进行检验比较,误差在1.9%~2.67%之间,间伐开始期,则视初植密度的大小,与指数级的高低而异,间伐终止期,一般为15a,最大不超过18a,且与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红宝石喜林芋试管苗在生长与分化过程中,以培养基的营养水平4/5MS,温度28~30℃,每日照光10h,光照度1500lx为适宜,用手术刀片切割继代利于生长分化,以细胞分裂素(6-BA)2.5~3.5mg/L,生长素(NAA)0.15~0.25mg/L,两者配比V(BA)∶V(NAA)=12.5~14∶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