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采用新型的生物杀虫剂--20%灭幼脲胶悬剂对林木及农作物害虫大袋蛾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袋蛾幼虫2-3龄前用1000-2000倍20%灭幼脲胶悬剂喷雾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对危害大叶黄杨的黄杨金星尺蛾(Calospilossp.),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30%菊威乳油和20%菊马乳油进行防治均有效,且防治成本较低,宜在野外防治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危害大叶黄杨的黄杨金星尺蛾(Calospilossp.)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30%菊威乳油和20%菊马乳油进行防治均有效,且防治成本较低,宜在野外防治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在梨星毛虫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喷施4种药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灭幼脲Ⅲ号和20%氰戊菊酯均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3%和95.2%。  相似文献   

7.
柿炭疽菌的室内药效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凹玻片上测试10种不同杀菌剂对柿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孢形成的影响,对诱发凹玻片上菌丝孢子产生和在PDA上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认为不同的杀菌剂对不同菌态的炭疽菌药效不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3种杀菌剂药效最好,但它们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40%久效磷1:1药剂根部注射法和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树冠高压机动喷雾法进行防治大袋蛾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施药防治法效果都很好。其中采用久效磷根部注射法防治害虫,虽然药效较慢,但持效性更长,防治害虫彻底,又不污染环境,且防治成本较90%晶体敌百虫药液喷雾法低,是防治大袋蛾等林木害虫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室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源灭鼠剂,来源于天然植物雷公藤。本试验通过在室内用该药剂喂饲金黄地鼠,检验其对雄鼠的不育作用,结果表明该植物源药剂对雄性金黄地鼠具有显著的不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泡桐大袋蛾是一种危害泡桐的最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省各地相继暴发成灾。为有效控制大袋蛾危害,我们对乐斯本、多来宝、抑太保、灭索威、盖虫散等五种新农药进行了室内、田间药效筛选,并于1993年7月在兰考县进行大而积防治试验,把百叶虫口控制在2.5头以下,制止了大袋蛾危  相似文献   

11.
对桐乡市大袋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记载,指出大袋蛾在桐乡1a发生1代;极少2代,因林带结构和树木种类不同,其为害程度也大不相同,落羽杉、池杉为害较重,并提出了人工、生物制剂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泡桐大袋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en)幼虫食量、泡桐蓄叶量、模拟危害损失量等试验得出:每头幼虫一生平均食叶量为3780~3980cm2,雌虫比雄虫高407%;7、8月份泡桐蓄叶量与胸径分别为Y7=05319D16949和Y8=11327D14199的幂函数回归关系;在模拟危害率30%以下时,对当年泡桐生长无补偿作用,对翌年泡桐生长有补偿作用;7、8月份材损率与危害程度分别为Y7=07200X-00177和Y8=07571X-00146的线性回归关系。根据我国泡桐大袋蛾防治方法技术水平的不同,提出了大袋蛾危害15、20、25、30、35cm胸径泡桐时,采用人工注药的防治指标:百叶平均虫口分别为280、170、117、85、67头;采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的防治指标:百叶平均虫口分别为188、124、90、70、56头。  相似文献   

13.
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en在我省一年1代,少数年份有二代分化。雌性比每年有差异。4龄前种群年龄组成较为复杂,种群数量增长为离散性,Nt+1=RoNt。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主要是气候和天敌:与1月份和全年的平均温度相关极显著;与5、6月份的温湿系数相关极显著;与全年的降雨量相关显著;种群数量变动与林型、树种无关。天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是无天敌状况下的2.96倍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 ~1995 年泡桐大袋蛾治理情况、虫口密度以及寄生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受害面积可以将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划分为蔓延期(1985 ~1990) ,这时的年平均扩散速率为115 % ;高峰期(1991 ~1992) ,年平均扩散速率约为0 % ;消亡期(1993 ~1995) ,这期间大袋蛾种群急剧消亡.防治措施能有效保护泡桐叶片.但由于对有虫树木不能彻底地防治,因而不能有效防止害虫的扩散;同时,这种防治措施也不是导致大袋蛾种群消亡的原因.数据分析还表明大袋蛾的发生周期更象是与寄生天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敌的作用是大袋蛾种群消亡的促进因子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因子.本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 Tcr = 355 头/ 百叶,即当幼龄(1 ,2 龄) 虫口密度超过355 头/ 百叶、扩散速率为0 % 时,大袋蛾种群将自然、迅速地消亡.因为极高的虫口密度导致了剧烈的种内竞争,并且环境负荷量已无法满足种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炭疽病是富平升底柿的重要病害,是制约河南省禹州市柿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采用6种杀菌剂在柿树坐果初期至果实着色期喷药4次,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按照使用说明书推荐使用浓度的最高用量喷施,柿树生长正常,未出现药害,表明供试药剂按照标签说明指导的用量施用不会对柿树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可以作为柿树炭疽病防治用药;25%咪鲜胺乳油750倍液、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对富平升底柿炭疽病防效较高,可作为禹州市富平升底柿炭疽病田间防治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