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花椒试管苗污染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起花椒试管苗污染的外植体自身因素及生产过程中的环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4-5月份接种污染率最低,继代20次,培养基中出现少量内生菌。培养环境对试管苗的污染有直接影响(如人为活动、培养室的消毒、季节因素),试管苗在夏季污染率最高;封口材料相同时,三角瓶(250ml)内试管苗的污染率〈塑料瓶(330ml)〈塑料瓶(580ml);封口材料使用次数越多,污染几率越大;试管苗开口炼苗时间越长,污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卫矛属植物组织培养无菌苗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卫矛属3种植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取材方法、取材时间和不同品种对组培污染率的影响;采用茎段、小茎尖和嫩梢培养对卫矛属植物进行消毒处理,以其获得无菌苗。结果表明,宽瓣扶芳藤在春季3~4月腋芽萌发时进行消毒处理效果最好;胶东卫矛的消毒最为容易;以嫩梢培养方式进行消毒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低pH值水培及改善容器通气条件对绿巨人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低pH值水培并改善容器通气条件,能有效地抑杀细菌,延长材料的快繁寿命。其增殖系数和可生根率与常规固体培养相当。基本解决了组培中绿巨人遭细菌严重污染后仍能带菌生产和组培苗的锈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详细分析了植物组织培养污染的种类及其发生的原因:污染的种类有细菌和真菌,真菌污染主要来源于环境,细菌污染主要来源于接种材料、接种工具、接种无菌操作过程不规范等。由此提出了做好培养基消毒、环境清洁卫生等日常工作流程、接种过程严格按无菌操作、无菌材料的及时更新等防控措施,以期将污染率控制在合理低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竹叶提取物抑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测定了竹叶提取物对食品常见污染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测定了浓度、温度、pH值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竹叶提取物对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而热处理对其抑菌效果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菌灵和青霉素在组增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消除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真菌和细菌污染,而又不杀伤植物组织,采用多菌灵和青霉素混合溶液浸泡污染的组培苗茎段的结果发现,多菌灵对真力有杀灭作用,对细菌没有明显作用;青霉素只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继代后细菌污染照常存在;而对污染的组培苗采用75%乙醇和0.1%HgCl2处理可彻底杀灭真菌和细菌。  相似文献   

7.
香水白掌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初步探讨了抗生素在细菌污染苗继代过程中的应用问题,首先提出植组培养基因库细菌污染的原因是体眼细菌芽孢萌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无核葡萄是当今国际葡萄消费和生产的重要方向之一,胚挽救技术是无核葡萄育种的重要手段;无核葡萄胚珠离体培养中,污染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的效率。以"皇家秋天"、"红宝石无核"、"无核翠宝"等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品种自然授粉幼果为材料,进行的无核葡萄胚挽救培养过程中胚珠内胚培养阶段污染影响因素及抑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75%乙醇浸泡30s+1%HgCl2溶液浸泡6min的消毒处理对无核葡萄胚珠内培养的效果较好;胚珠培养的接种密度对污染有一定的影响;胚形成培养基MM4+香蕉泥500mg·L-1添加0.1g·L-1高锰酸钾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材料,以大花水桠木为材料,对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试验。通过对大花水桠木生物量、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率的测定,发现不同程度的石油胁迫均对大花水桠木生长造成了影响,且污染越严重影响越大,轻度污染土壤对大花水桠木生理指标影响不大,大花水桠木对不同石油污染水平土壤中的石油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中度污染、重度污染、轻度污染,初步判定大花水桠木可作为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控制污染是林木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利用适当浓度的HgCl2、NaClO进行严格的消毒,能很好地控制因外殖体自身带菌所致的污染;继代培养阶段无菌系已经建立,良好的无菌环境和严格的操作是控制污染的最佳途径;利用适当的药剂处理及无糖技术可对细菌、真菌的污染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1.
2007年通过在民勤干旱沙区进行菊芋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菊芋具有极强的抗旱抗逆能力、固沙和抗风沙能力、繁殖力强等生态适应性,在适宜的条件下,种植后不需灌水即可正常生长,而且生长量大、长势好,是优良的生态经济型防风固沙植物.因此,菊芋适宜在干旱、半干旱沙漠化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化土地种植菊芋,不仅能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提高土壤的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菊芋3年,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比1~2年低5.3%1、3.1%9、.4%和14.5%;种植菊芋2年和3年,0~20、20~40、40~60cm土壤全盐量分别下降了3.78%和12.78%、16.84%和22.46%1、1.24%和20.73%,土壤容重0~20、20~40、40~60 cm分别下降了5.04%和7.35%、4.11%和7.04%、5.67%和7.19%,土壤孔隙度平均增高了4.03%5、.02%和5.1%;菊芋种植土壤中0,~20 cm范围内1~0.5 mm、0.5~0.1 mm的粒径种植3年的分别要比1年的下降7.43%和3.67%;而粒径0.1~0.05 mm的增加5.84%;土壤有机质0~202、0~40 cm种植3年的分别比1年的高19.8%和29.7%。  相似文献   

13.
通过3a多试验,发现在母质化山场采用鱼鳞坑整地、栽植植物对减缓水土流失效果明显。该地适生植物有马尾松、枫香、白栎、短柄抱、满山红、野杏子、槛木、六月雪、菝葜、爬山虎、爬根草、五节芒、香根草,不适宜植物有葛藤、菊芋、桑橙、百喜草、紫花苜蓿。母质化土壤肥力极低,应定期增加土壤养分,才能充分发挥生物固土改土作用,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以红菊芋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菊芋全生育周期的器官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以及光合性能指标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器官生长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在苗后第56天之前变化缓慢,之后迅速上升,第126天达到峰值,之后开始迅速转向块茎生长,块茎干物质积累则经过了块茎形成、块茎形成与膨大并行、块茎迅速膨大3个阶段,峰值出现在第161天(298.15g·株-1);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在出苗后第56天之前变化缓慢,之后呈对数式生长,相关性都极显著,第126天达到峰值,分别为6.55和401 016m2·d-1·hm-2,之后迅速下降;叶绿素相对含量在地上部干物质开始向块茎转移前有高峰出现,峰值为38.4。可以将整个生长期分为出苗期、快速生长期和块茎膨大期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Controlled crosses of seven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trees produced 49 families that included both reciprocals and selfings. Embryogenic cultures were initiated from immature megagametophytes and after 6 months in maintenance culture, mature somatic embryos were produced from the surviving 166 lines. The effect of parent genotypes on the cultures was evaluated at initiation of the tissue culture period, after 6 months in maintenance culture and at embryo maturation. The effect of the maternal parent was most pronounced at culture initiation. After 6 months in tissue culture, the maternal effect had decreased and the effects of both parents were significant. By the somatic embryo maturation stage, the maternal effect was still considerable but the paternal effect was no longer detectable. There was litt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nking of mothers and fathers, indicating that the maternal effect was caused by factors other than the paternal effect. No mother x father interaction was found, indicating that mothers successful at initiation and after 6 months in tissue culture, pollinated by any of the successful fathers, produced somatic lines and mature somatic embryos.  相似文献   

16.
用MS培养配方为基本培养基,附加KT、6-BA、2。4-D、NAA及IBA等5种植物激素按不同水平与组合方式,以凤尾丝兰离体子房为试验对象,研究其在培养过程中各分比阶段的激素效应。结果表明:脱分化,再分化及生根诱导各阶段,细胞激动素与生长素的种类、性质、绝对浓度及配合比例至关重要。KT3~5mg/L+2.4-D0.1~0.2mg/L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但以KT4mg/L+2.4-D0.1mg/L效  相似文献   

17.
论述不同的培养方式和营养成分对丽格海棠试管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丽格海棠生根培养中用液体培养替代传统的固体培养,用自来水替代蒸馏水、白糖替代蔗糖,对丽格海棠试管苗的生根和移栽成活率无不良影响,但显著降低试管苗培养基成本。  相似文献   

18.
八仙花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八仙花带腋芽茎段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不同灭菌剂及灭菌时间对外植体的影响,不同激素组合对外植体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NAA0.2和MS+6-BA1.0+IAA0.1;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或1/2MS+IBA0.1。  相似文献   

19.
以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从自然与社会、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入手,综合分析云南藏文化在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盆栽非洲菊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盆栽非洲菊快繁的无性系可通过小花托离体培养和种子培养2种方法,在不同激素水平的MS培养基中,以MS+BA8.0+NAA0.1诱导小花托的效果最好,以MS+BA0.5+NAA0.1增值效果较佳,1/2MS+IBA0.3中长根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