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它接受非矮秆品种的花粉,后代分离的矮秆株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矮败小麦在轮回选择和矮化育种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败小麦是我国自主创制的小麦特异种质资源。其4D染色体上紧密连锁有显性矮秆基因Rht D1c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因此,矮败小麦后代始终会分离出一半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自交结实的高矮秆可育株,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方便高效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在我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也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平台。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将为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总结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并对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矮败小麦在选育育种材料、建立目标性状基因库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矮败小麦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矮败小麦折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与太谷核不育小麦相似。柱头生活力可达10d以上。不育株株高仅为可育株的1/2-2/3,其穗部受可育株上部第1-2片叶的遮蔽而减少了柱头接受花粉的机会,异交结实率降低。植株密度越大,结实率越低。不育株抽穗期较可育株晚2-5d,不利于授粉结实。开花期多雨也降低异交结实率。4a5季试验结果,不育株异交结实率平均为16.07%-52.33%。  相似文献   

8.
矮败小麦的芽鞘长度与成株高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576),短芽鞘苗成长为矮秆不育株,长芽鞘苗成长为高秆可育株,依自然群体芽鞘长度预测成株期育性的准确率为72.2%。GA3处理可明显扩大矮败小麦幼苗在芽鞘长度、幼苗高度及叶长、叶色等形态上的差异,从而可将幼苗区分为GA3反应敏感型与不敏感型,2类幼苗比例为1:1。GA3处理体积分数以1×10^-5 ̄1×10^-4为宜,处理时期自萌芽期至  相似文献   

9.
根据作者近 1 0年的研究与实践 ,对化学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育种的研究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并对化学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育种的应用价值、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刘莹  赵翠荣  王立峰  陈科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6-13987,13990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矮败小麦雄性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矮败小麦中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了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矮败小麦可育株的花药及花粉的发育与一般小麦相同,具有正常的发育过程。而不育株则表现明显的不正常,败育现象从花粉母细胞分化后直到二核期都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以后的小孢子释放期。不育株花药组织发育异常,绒毡层常提早解体,中层组织常发生异常加厚且解体较晚,药隔组织形态结构异常。矮败小麦的雄性败育过程与太谷核不育小麦基本  相似文献   

12.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矮败小麦的创制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材料,原基因符号为Tal,它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13.
王菊花  冬梅 《西藏农业科技》2006,28(4):19-20,10
矮败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秉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历经10余年,成功创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第二代产品,是首创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育种技术。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育种可以使数十个甚至上千个亲本的基因进行大规模的反复重组,并不断优化,进而使群体得到改良,极大地提高育种效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它结合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于一体,其后代总是有一半靠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靠自交结实的非矮秆可育株,是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以矮败小麦为基础,轮回选择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改良目标的小麦育种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5.
李霞 《油气储运》2007,(3):23-24
记者从近日闭幕的第一届全国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经过十多年不懈探索与反复实践,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秉华等建立的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成功应用于小麦育种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是一种高效的小麦群体改良方法。通过对矮败小麦的引进、研究与利用,结合宁夏小麦育种的特点,先后创建了高产、优质、早熟、抗旱等4个轮回群体,从中选育了一批优秀的后代材料和亲本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耗散结构理论与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耗散结构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矮败小麦育种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效率的途径:科学构建原始群保证系统远离平衡态;引入新种质,保持体系的开放性;保证有益基因的引入,增加负熵流是群体改良的关键。最后从育种规划学角度提出建议: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技术的深化和组装;矮败小麦轮轮回选择技术的区域布局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基因角度阐述了关键性种质资源与高效育种的关系,并介绍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以及应用价值。详细阐述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理论和具体技术路线,对矮败小麦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为了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迅速推广应用,联合全国60多家农业大学、科研院所组建了全国矮败小麦研究利用协作网,近年来分别在北京和河南新乡建立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陕西等省建立了矮败小麦育种试验点,通过实施"协作研究、成果共享、创新发展"的发展研究战略,有力地促进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为育成适合沧州地区生产的小麦突破性品种,利用矮败材料和优异抗旱耐盐亲本材料,建立盐碱圃和优良圃的双向交替选择,从而构建轮回选择群体,创新了矮败小麦轮回双向交替选择育种技术,实现了品种大量聚集有效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使之充分重组累加,产生更多遗传变异。利用自然选择的方法加大逆境选择压力,培育品种的多抗性,并通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方法选择培育出不同类型区的品种,培育出了沧核036等小麦品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