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分析和比较两个剖面中炭屑、各种氧化物含量和土壤发育指标数值,研究古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古人类用火形成的灰烬层中,炭屑含量达到最大值2.38×105粒g-1,约为自然剖面最高值的12.35倍,这使得Si O2、Al2O3、Fe2O3、K2O、Mg O和Na2O含量相对减少,均达到最小值,而Ca O、Mn O含量达到最大值,表明古人类用火产生大量含Ca和Mn物质;而在古人类居住形成的文化层中,除Si O2几乎无变化外,其余物质均出现最大值或达到波峰,表明古人类居住活动有利于各种氧化物的富集。文化剖面发育指标数值总体高于自然剖面,在文化剖面内,文化层和灰烬层的上覆和下伏自然土层中各种元素物质含量基本相同,表明古人类活动阻碍了各种元素物质向下迁移和聚集,使下伏自然土层保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由此推测古人类活动基本阻碍了土壤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2.
何翔宇  吴克宁  查理思  于潇 《土壤》2017,49(5):1038-1048
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分析土壤的粒度、磁化率、色度、矿质全量、全磷含量和容重特征,比较两剖面差异,从而获取古人类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剖面土壤各理化性质变异系数均较自然剖面大。文化剖面通体粒度组成偏砂,在灰烬层砂粒含量达到最大,但在文化层黏粒含量达到峰值,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变化明显,均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峰值和极大值;低频磁化率(χlf)高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峰值,频率磁化率(χfd)略低于自然剖面;红度(a*)、黄度(b*)、亮度(L*)低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均出现最小值;各矿质元素变异系数大于自然剖面,但含量几乎相近,脱硅富铝化程度较弱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中CaO、MnO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文化层中除SiO_2几乎无变化外,其余氧化物或出现最大值或波峰;容重平均值小于自然剖面,并且在文化层出现最小值;全磷含量高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峰值和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李国旗  谢博勋  解盛  刘星  张柯雨  刘秉儒  石云 《土壤》2022,54(1):103-113
为了把握土壤种子库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沿动态,客观反映各个国家、机构及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9—2020年和中国知网数据库1983—202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的发文趋势不同,国外期刊论文逐年上升,但国内论文自2009年以后开始下降。在发文量的国家排序中,美国排名第1,澳大利亚和中国分别位列第2和第3。国家间合作关系密切程度不大,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合作贡献量最大。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多,总被引次数也最大,刊载该领域论文的外文期刊主要为《Plant Ecology》《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和《Applied Vegetation Science》,中文期刊主要为《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和《植物生态学报》,该领域的文章在外文论文中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态学和植物科学3个学科,而国内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生物学3个学科。目前,有关土壤种子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种子库中种子本身特征、与地上植被的关系、土壤中种子持久性...  相似文献   

4.
查理思  吴克宁  鞠兵  高晓晨 《土壤》2020,52(3):634-640
本文选取4个典型遗址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根据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对供试土壤进行分类归属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分类方案均不能较好地体现遗址土壤的特征,因此建议在CST人为土土纲中增加技术人为土亚纲,并先被检索出来,下设缓透技术土和遗址技术土土类,分别下设遗址缓透技术土和含磷遗址技术人为土、普通遗址技术人为土亚类。修改方案不仅可以较少地改动土壤系统分类诊断体系,也能够较好地将古人类影响的土壤特征和产生的技术物质融合到新增的“人为缓透或不透层次”或“人工制品”中,作为从古到今所有人类活动和技术物质的一部分,从而实现遗址土壤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国内外土壤固碳的相关研究前沿与进展,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领域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于土壤固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近几年增幅较大.美国的发文量及发文期刊的影响力均较高.从国际合作水平来看,中美两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利用(火用)分析方法,分析了柴油机工作循环热力过程中诸多不可逆因素所产生的(火用)损失,并对减少这些(火用)损失的方案和措施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善燃烧过程,减小换气系统流动阻力、降低燃气对壁面的传热、利用废气涡轮回收排气(火用)和减少摩擦等降低循环过程(火用)损失的主要措施,为柴油机循环效率的提高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国际土壤农药污染研究进展与前沿——基于CiteSpace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现民  樊平  闵建美  刘倩  张淑娟  于富昌 《土壤》2021,53(4):764-770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药施用强度不断增加,导致土壤等环境介质含有大量农药残留。为了把握土壤农药污染领域发展历程和关系脉络,明确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和前沿方向,本文利用Cite Space 5.6.R4可视化软件,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获得的样本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国际土壤农药污染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研究激增阶段。平稳发展阶段研究视角宽广,研究内容宽泛,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指导性意见。研究激增阶段热点多样,研究热度持续时间长;(2)中美法为主要贡献国家,但国际研究机构合作并不紧密;(3)该领域研究受到国际高水平期刊的重视,值得后续深入探究;(4)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污染类型、降解机制和风险评估展开;(5)围绕农药生产、施用后遗留的有机污染展开污染源解析、污染空间分布、修复机理、风险评价等多角度探究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8.
很多化验室采用吸管法分析土壤粒级,可是,此法要求在特定的深度吸取悬浮液较麻烦而且费时,本文阐述了一种快速,容易取样的新方法,即用注射器水平插入隔膜吸取土样悬液)粘粒和粉粒),二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相同,但注射器法更适宜于系列土样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雷竹(Phyllostachyspraecox)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优良笋用竹种,近年来以重施肥和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现状,采集了浙江省雷竹主产区40个样点土壤样品,利用ICP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重金属镉(Cd)、铬(Cr)、铜(Cu)、铅(Pb)和锌(Zn)全量含量分别为0.23±0.11,68.23±25.61,23.26±6.61,12.47±2.86,108.50±54.92mg/kg,所有样点5种重金属全量均未出现超标现象。Cd、Cr、Cu、Pb和Zn有效态含量分别为0.028±0.025,0.150±0.102,3.482±1.304,1.636±1.022,10.814±9.767mg/kg,5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变异均明显大于全量。重金属Cd、Cu、Pb和Zn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百分比较高。从不同栽培历史雷竹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来看,Cu、Pb、Zn3种元素随着栽培历史延长,土壤中全量含量显著上升,其中Cu上升量最大,栽培历史从2~3年延长到8~10年,Cu含量增加了1.39倍。重金属Cd、Cu、Zn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青海喇家遗址内外的土壤微形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形态研究的任务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土壤微结构,这对重建土壤形成时的环境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初步分析了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内外的土壤微形态。在喇家遗址内的土壤微结构中发现有铁质胶膜,表明了局部较强的淋溶作用。喇家遗址外的土壤微结构中孔隙较多,出现了大量暗色矿物,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定向排列特征,显示了成壤过程中受到生物的扰动和水流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楚  白义鑫  刘树西  盛茂银 《土壤》2021,53(5):1048-1056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全球土壤表面电化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并利用其自带的分析工具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该学科的发文量及时间特征、合作研究空间特征、共现网络特征、共被引图谱和发展特征五个方面对1995-2019年发表的土壤表面电化学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中国和法国在本领域的发文量居前三,而中介中心性则表明法国、美国和英国位列三甲,我国位于第六位且表现出上升趋势。基于引文的突发性关键词检测表明“阳离子交换(cation exchange)”、“系统(system)”和“络合作用(complexation)”是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表明生物炭对土壤改良、黏土层间电荷与罗丹明6g的相互作用、表面电位变化对胶体吸附解吸影响是领域内的研究重点;生物炭对土壤的改良、带电粒子在双电层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土壤黏土矿物表面的水动力特征是本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土保持工作的五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高要求,作者认为:在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在理论、体制和科技上应不断创新,实行五个转变:①认识上,从传统的以“人是自然主人”向“人是自然成员”转变;②小流域治理观念从小而全的封闭型治理向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因地制宜开放型转变;③水土流失治理方法由以小流域治理、人工治理型为主向生态修复为主,重点治理为辅转变;④水土保持投资体制由单一的国家投资为主向征收水土保持建设基金为主转变;⑤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由重编报方案轻实施的表层、静态管理向以实施为主的深层、动态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3.
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水土保持事业实现大跨越。  相似文献   

14.
样点空间距离和土壤分类粒度是衡量土壤样点代表性和调查精度的重要指标.在江苏省常熟市稻麦轮作区考虑不同土壤分类粒度,按村、镇、县域3种空间尺度选择8个农田样区,每个农田样区选择4个相邻田块作为采样区,每个采样区按梅花状采集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合计32个.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研究土壤细菌多样性在不同样点空间距离和土壤分类...  相似文献   

15.
除草剂草甘膦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草甘膦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瞵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作用有所增强,草甘瞵对离体过氧化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时对大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农田土壤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草甘瞵在农业生产实际用量下属于低毒或无实际危害的农药。  相似文献   

16.
土壤紧实程度对其某些相关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国红  张振贤  黄延楠  梁勇 《土壤通报》2006,37(6):1094-1097
利用外力夯实、向土壤中加入蛭石等方法造成土壤容重不同,以研究土壤紧实程度对其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实土壤水分的散失较快,晴天地温高,且变化幅度大,阴天和夜间紧实土壤地温低,变化幅度小。紧实土壤可降低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致使土壤余留的有效态养分较多。土壤的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也受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总之,土壤疏松有助于保水、蓄热和提高多种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威  张明  白震  陈盈  闫颖  张旭东 《土壤通报》2007,38(3):569-575
几丁质酶是影响土壤中氮矿化的一种重要的酶,其分解几丁质控制着氮循环的关键步骤。本文对土壤中几丁质酶的分类、来源、分布、影响因素、催化动力学特性及测定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为我国开展土壤几丁质酶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土遍布于全球100多国家,面积高达1×109 hm^2,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将其合理的开发利用是目前的热点问题。盐碱土壤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对土壤物质组分、理化性质和微环境表现出高度的响应特性,通过对土壤微生物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盐碱土的生物过程机制。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盐碱土特定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展,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土壤改良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功能性微生物土壤修复机制及资源利用等角度进行综述,以期为盐碱土微生物生态功能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长江源头陕西省商南县为例,分析县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为正确认识与防治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和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 TM7和ETM+影像,获取商南县2010年土地利用信息,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确定方程中各影响因子,对商南县土壤侵蚀现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林地是商南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县域总面积的87.05%,其次是耕地(9.43%)、居民地(2.82%)、水体(0.64%)、未利用地和草地(0.06%)。受坡耕地和低覆盖林草地的影响,商南县2010年土壤侵蚀较严重,平均侵蚀模数4 953.76t/(km2·a)。受侵蚀(轻度以上)面积1 319.3km2,占总面积的57.03%。强度和极强度侵蚀级别面积所占比例为24.10%,其次为轻度侵蚀级别,面积为14.31%,中度和剧烈侵蚀级别面积分别为6.23%,12.39%。剧烈和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及东南部的山区地段的坡耕地。虽然强度和剧烈侵蚀级别面积比例不是很高,但对该县总侵蚀量的贡献最大,达到52.29%。[结论]不适宜的土地利用是引起严重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应将县域北部、中部及东南部山区的坡耕地作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