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过去长期城乡分治的社会管理体制下,各种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等,使农村发展陷入了瓶颈。因此,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根据晋安区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城乡社区治理之路,以期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探讨晋安区关于农村社区治理转型的经验举措及目前仍需改进的问题。【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晋安区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数字社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人才短缺、土地流转困难、社区文化建设滞后、产业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硬化设施等方面着手,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整洁、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探究我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于防范因病返贫的作用机制及现实挑战,可为居民医保整合防范因病返贫提供政策优化路径。【方法/过程】通过政策查阅、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于防范因病返贫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我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治理因病返贫的主要成效,基于我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在治理因病返贫中的现实挑战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治理因病返贫还存在统筹层次提高难,权益公平性受损,城乡“逆向补贴”以及可持续化难度高等现实挑战,应通过加快医保省级统筹;向“一制一档”过渡,增进医保权益公平;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强化医保基金监管,确保收支平衡可持续等路径,更好地发挥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于防范因病返贫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迁移老人的城市定居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农村迁移老人定居城市的意愿以及影响他们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方法】以对西安市农村迁移老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迁移老人定居城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有超过一半的农村迁移老人具有定居城市养老的意愿,年龄、健康状况、居住模式、住房条件、与同住子女的关系、社区参与、配偶是否随迁对农村迁移老人的城市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统筹城乡综合考虑迁移老人的公共服务需求,从社区层面的构建迁移老人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基于统筹城乡的视角,探索更新更高效的后扶贫时代农村发展模式,使福建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方法/过程】运用文献法、系统论方法等研究方式,梳理扶贫政策的发展演变,探究统筹城乡发展与扶贫可持续的内在逻辑,分析后扶贫时代福建扶贫遭遇的困境。【结果/结论】提出建立科学多维扶贫标准体系,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结构,开展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激励机制等后扶贫时代建设重点与机制安排。  相似文献   

5.
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存在诸多堵点、难点,随着居民的需求不断丰富多元,城乡社区治理必须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在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治理体系的特征进行提炼,可以拓展大陆乡村治理的研究思路,为大陆乡村治理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以台湾地区彰化县埔盐乡大有社区及南投县信义乡农会为例,对台湾地区乡村治理体系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台湾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呈现双轨制、多元化的特点,基层政府与民间组织力量相融合,充分发挥了农会、社区发展协会等民间组织在组织、经济、教育、社会、文化上的多重功能,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台湾地区乡村亦存在权力结构复杂、年轻人难以融入,基层组织对立、冲突等问题。大陆应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规避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寻求乡村治理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乡贤从传统“乡绅”发展而来,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依然蕴藏巨大能量,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动力。【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查阅、政策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归纳学界已有关于新乡贤的研究成果,梳理国家颁布的诸多鼓励新乡贤参与治村的政策文件,并分析新乡贤与村干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两者治理目标的一致性和职能、效用的互补性。【结果/结论】研究显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从理论走向实践,福建省大田县设计并执行的“乡贤回引”工作路径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构建国家行政力量和基层自治力量共同参与的新乡贤参与治村的长效吸纳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则是基层治理的核心所在。近年来,部分省份相继建设了一大批新型农村社区,其目的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但是社区的治理体系尚不完善、治理能力较弱,这将会直接影响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探究城乡融合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关系,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在治理体系、治理理念、治理方法、建设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城乡融合有效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建引领是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社会组织参与是重要桥梁和必要纽带,实现社区发展治理是重要价值和最终归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空间缺乏、文化缺失和“痛点”把握不准等问题。构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突出党的领导,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加大经费投入,推动协商共治,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是农村工作中的重点,是实现高水平、高层次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分析晋江市在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中的取得成效和尚未解决、改善的问题,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为其他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福建省晋江市的16个乡镇(街道)的76个试点村(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对晋江市农村的人居环境展开实地调查,研究晋江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分析发现,晋江市政府通过环境整治、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水平,但也存在着村容建设同质媚俗、环境治理主体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将村容建设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并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合村并居"社区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城乡社区治理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关键内容.农村"合村并居"社区作为城乡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区治理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基于农村社区治理相关理论,通过归纳农村"合村并居"社区的典型特征,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农村社区为例,对其社区治理中存在的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信任降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建立多元化治理体系、引导居民主体社区参与、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等,从而提高"合村并居"社区治理能力,以期为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宁  左丽  陈彤  张澜  董宏纪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2):2340-2350
【目的】 研究干旱地区智慧水利建设中的多元社会主体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采用问卷与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将管理部门、农村社区、农民用水组织、个体农户四大农村社会多元主体整理分类,运用Probit非线性概率模型,对干旱地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水利智能化、智慧化管理与建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在合理辨别多元主体类别的前提下,共回收462份有效问卷,智慧水利建设支持及参与者共299人,比例达64.72%。四类不同多元主体参与比例也均超过了60%,其中农村社区参与的占比最大,达到68.33%,管理部门愿意参与比例仅为61.06%,个体农户与农民用水组织占比相当,分别为64.39%与64.95%。【结论】 文化程度、社会资本积累、社会权威认可度、社区经济情况、网络信息平台对管理部门智慧水利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文化程度、社会资本积累、项目熟悉度、社区紧密度、信息共享程度对农村社区智慧水利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年龄、社会资本积累、社会权威认可度、社区紧密度、信息共享程度对农民用水组织智慧水利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项目熟悉度、社区紧密度、信息共享程度对个体农户智慧水利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农业经济管理、现代生态农业和农村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推动政策的完善与实施。【方法/过程】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实践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参考台湾地区"三生"农业与农村社区的发展实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结果/结论】安吉县积极利用本地已有的生态资源优势,成功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强有力的探索,但在提升居民参与意愿,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上仍有欠缺,需居民、民间组织、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推动安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对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福建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的专项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农民参与意愿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制度建设、社会资本与行为表现等对农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全教育体系、培育社会资本、扩大公众参与权和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等方式,来提升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识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通过探究洛阳市农村厕所改革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从而补齐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短板,促进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实施。【方法/过程】通过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进行调研,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洛阳市农村厕所改革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为乡村振兴中厕所改革提供启示。【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当前洛阳市存在城乡厕改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统一领导、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城乡厕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宣传到位、多措并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构建财务治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治理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财务治理评价模型从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环境3个方面对成都龙泉驿区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财务治理整体效果不佳,个体差异较大;2合作社财务治理结构的重要程度比财务治理机制和财务治理环境都高;3合作社的财务治理效果与财务绩效水平存在较强关联度。【结论】因此,合作社通过优化融资渠道、完善财务治理结构、构建财务治理机制、改善财务治理环境、实施绩效管理,以提高财务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怀旧价值与旅游开发模式,促进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及乡村文化振兴。【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分析我国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及旅游开发现状,阐释传统村落旅游者的怀旧旅游需求,并构建怀旧旅游视角下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策略。【结果】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物质文化的传统村落旅游者怀旧需求包括淳朴民风、原真氛围、原态民俗的怀旧。【建议】传统村落旅游地应重视非物质文化的怀旧旅游价值,通过社区参与留住原住村民、社区治理留存古朴环境、社区传承留下民俗活动的方式来保护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兼具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社会风险频发,社区治理在社会风险治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大。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社区参与不足、自组织能力不足以及社区治理韧性不足的问题被凸显出来。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提升风险治理绩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通过提出乡村振兴中新时代乡贤治理的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良好的村治格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一个视角。【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了传统乡贤治理的"失灵"及其成因,梳理了新时代乡贤的类型、特征及作用,通过对比传统乡贤和新时代乡贤的不同点,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乡贤治理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随着我国进入"城乡中国"阶段,由于"熟人社会"的解构、"物化思想"的泛滥、基层组织的失信、传统良俗的淡化等问题,传统乡贤治理面临"失灵"的现状,而新乡贤正开始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从硬件化、软件化和可持续化3个方面为新时代乡贤治理提出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乡村旅游如何实现游客满意和产业成长,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利用异化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结论】由于理论指导和有效监管的缺失,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景观城市化、生态退化、民风功利化、世俗化、经营策略失当、经营效益低下等异化问题。【建议】从政府推动规范发展、产业集群化、产品体验化升级、社区参与及自主管理5个方面提出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