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九华黄精是池州市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分布较广泛和集中,近年来随着黄精需求量的增长,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的采挖,必须要加强九华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本文对九华黄精种质资源现状、利用开发情况进行了梳理,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推进九华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九华黄精是池州市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分布较广泛和集中。近年来,随着黄精需求量的增长,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采挖,必须要加强九华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本文阐述了九华黄精种质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建议,以期为推进九华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鲍康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4):43-44,52
九华黄精作为药食兼用的药用植物品种,有良好的药用和营养价值,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实施规模化、规范化栽培,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成为当前原产地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根据中药材GAP产品标准,对九华黄精的规范化栽培提出具体技术措施,以确保九华黄精的品质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征  姚卫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120-121
随着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九华黄精的人工种植规模也逐渐扩大,但与此同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也呈逐年加重趋势.通过调查,主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白绢病、黑斑病、蛴螬、金针虫等.采用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控制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九华黄精品质,对九华黄精产业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九华黄精为多年生百合科黄精属草本植物,为青阳当地重要的特产之一,栽培上常以4年为1个大周期收获。九华黄精喜温暖,同时也惧高温,适宜的温度对其生长非常重要,低温冷害或高温灼伤都可能对其生长产生胁迫甚至停止生长。结合青阳当地30年的气候特征分析2015—2018年的旬均温数据以及最高、最低气温的日数对九华黄精生长的适应性。总体上2015—2018年均温符合九华黄精的正常生长需求,无较大偏差出现。  相似文献   

6.
卢忠帅 《农业考古》2012,(5):223-226
九华佛茶是指产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区域,茶园土壤成母质,以地方茶树良种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序加工而成的芽叶扁直、并呈佛手状,色泽翠绿,内质高醇的一种优质绿茶。九华佛茶是池州整合多种茶叶品牌而形成的主打品牌,是对以往茶叶品牌的统称。九华佛茶肇始于唐、初兴于宋、彰显于明清,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九华佛茶无不与佛教相关联,"佛茶一体"、"禅茶一味"。以往学者对九华佛茶历史发展的研究,虽涉  相似文献   

7.
徐宏青  程华平  唐勇  李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67-168+240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黄精桃酥的加工配方和焙烤工艺,其原料配方:低筋面粉720 g,糖粉360 g,鸡蛋110 g,食盐4 g,小苏打3 g,碳铵粉4 g,葵花籽油310 g,九华黄精91 g,芝麻少许,水适量;经搅打、拌匀、揉和、醒发、成型的饼坯按烘烤温度(面火/底火)210℃/195℃、烘烤时间15.5 min进行焙烤。研发的黄精桃酥色泽麦黄,饼面裂纹状开花适度,酥脆感好,且市场流通不易碎。  相似文献   

8.
为六盘水市当地野生黄精的驯化及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探索六盘水市地区野生黄精多糖含量,以在钟山区、盘州市、水城区等地收集到的12份3年以上野生黄精为样品,测定六盘水市不同地区野生黄精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六盘水市不同地区野生黄精多糖含量不同,其黄精多糖含量为7.22%~20.60%,均值为13.91%,均高于2020年药典7.0%要求,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均值为14.82%,滇黄精的多糖含量均值为13.01%,多花黄精多糖含量略高于滇黄精。黄精多糖含量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65,叶宽与着叶间距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0。  相似文献   

9.
为了挖掘武当山地区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利用该地区丰富的森林果木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收益,开展了不同树种林木下套种黄精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的成活率、生长势、病害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其中花栎木等落叶乔木林下栽培的黄精长势最好,病害少,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开展物候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楚雄地区不同黄精种的总生育期基本一致,在270~281 d,黄精种生长期可分为6个时期: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结实期、果熟期、枯萎期,经过统计分析,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的各生育期天数和生育期起始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药用植物黄精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引库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1):81-82,94
从黄精生物学特性、应用价值和繁殖技术三方面阐述了现今黄精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现今我国黄精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黄精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基础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黄精长期用作食疗中药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强身健体健脾补肾、养阴益气提高免疫力的功效。野生黄精好生于林下及半阴处,辽宁东北部地区林多地广气候凉爽湿润,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黄精生长,因此黄精在当地是一种特色药材。本文从选地、播种、繁殖、管理、采收等几方面介绍黄精的栽培方法,以便高效增产满足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黄精研究的深入和产业的发展,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多花黄精人工栽培规模随之快速增大,病虫害问题也日益显现。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及调查等,明确了浙江地区黄精主要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由于黄精具有良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人工栽培模式成为黄精生产的主要来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我国药用黄精的分布与气候环境,梳理了黄精人工栽培模式的特点,并提出未来黄精种植模式的发展方向,为黄精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毛海斌 《新农业》2022,(16):38-39
随着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农业的深化改革,很多地区已经走出了特色农业发展的经济道路,但是有很多地方仍旧面临发展困境,依然依靠大量种植农作物的方式维持生活和经济,景宁县就是其中之一。黄精等各种中药材作为景宁县农业种植主要内容,随着县城中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景宁县黄精产业如今面临着发展与转型。本文主要分析了景宁县黄精产业现状,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产地黄精块茎食用相关营养成分的差异情况,选取河南信阳、江西九华山、浙江宁波等地区的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块茎,分别测定黄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总糖、可溶性总糖、多糖、粗脂肪、粗纤维和含水量等10个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多花黄精间以及长梗黄精与多花黄精间存在显著差异;宁海种源的多花黄精块茎的游离氨基酸、总糖、多糖等营养指标含量较另2个种源多花黄精高;宁海种源的长梗黄精有6个指标要优于多花黄精。  相似文献   

17.
贵州产黄精适宜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红燕  赵致  庞玉新  冼富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91-13592
[目的]研究贵州道地药材黄精的适宜采收期。[方法]以贵州遵义凤冈西山黄精GAP试验示范基地小区内黄精根茎为材料制成黄精生药和炮制品,测定其中黄精多糖含量。[结果]结果表明:遵义地区黄精最佳采收期应该在12月到翌年1月,以种子繁殖的4年生黄精为最佳采收年限,其黄精多糖含量最高达到39.54%,折干率为36.64%。[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贵州产黄精的适宜采收期,可为贵州黄精GAP基地药源的安全、稳定和可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选地、播种、繁殖、田间管理、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辽宁东北部地区黄精栽培技术,以实现黄精高效增产,满足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9.
宜昌市不同产地黄精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3个不同产地采挖的中药材黄精根茎,分别种植在宜昌市长阳县的高家堰乡和夷陵区邓村乡,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的中高海拔地区可以种植中药材黄精。用根茎作种子最适宜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最好选择海拔高度相近地的种源,高海拔地区的种源往低海拔引时要慎重。种茎采收最好选择无雨天进行,为保证黄精的商品质量,要及时加工。  相似文献   

20.
黄精及其栽培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精,别名花黄精、滇黄精、老虎姜、鸡头参等,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多是野生,也有家种,其原植物主要分为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三种。黄精分布我国北方诸省区以及安徽、浙江和甘肃、前苏联远东地区。多花黄精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诸省,陕西,甘肃及东北地区南部。滇黄精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中医学上以根茎供药用,内含烟酸、醌类、淀粉及糖类等成分。性平味甘。功能补脾润肺,益气养阴。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体倦乏力、口干食少、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现代研究认为,黄精有抗衰老、轻身延年、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及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黄精不仅是传统中药材,而且也是出口创汇药品种之一,人工栽培已有千年的历史,因黄精用途广泛,用量逐年增加,野生资源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开发黄精人工栽培意义重大,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