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颖  张祥宝 《广东园林》2007,29(B04):75-76
东莞有4个自然保护区、16个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数量多、规划面积大、分布广,基本覆盖了全市各个区域,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的重要场所。生物资源的多少、质量好坏、生物多样性指数如何、野生动植物的濒危程度等直接反映建设森林公园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森林公园内生物资源的保护,贯彻“保护、繁育、改造、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对建设森林公园、保护和丰富现有生物资源、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证森林公园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森林公园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公园建设是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中的一支新生力量,通过我国近20年来森林公园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森林公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过度消耗、污染,导致了生物物种消失、生态环境恶化、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急剧下降,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受到了大自然严峻的挑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惟一的选择,成为全世界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实践证明,国家通过选择大型自然区域并加以保护的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公园区自然地理概况的介绍及生物资源组成的记述,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四川省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区的生物资源状况。进而针对其特点,提出了保护该区生物资源的6条措施,并从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该区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龙架山森林公园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森林公园对生物群落类型及其特有性、生物群落面积、栖息地连通性等生物群落特性影响一般;2)森林公园对特有物种、保护物种等群落安全影响一般;3)森林公园建设及运营对病虫害爆发、外来物种或有害生物入侵、重要遗传资源流失等系统完整性影响一般。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森林公园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卢燕华 《广西林业》2012,(10):47-47
自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来的30年间,中国森林公园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护国家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森林生态文化、提供森林旅游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9月19日,在中国森林公园发展30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家林业局对广西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30个森林公园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称号。这批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富有特色,保护和利用规范有效,具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踏查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记"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的基础上,采用样方法重点调查双乳山、平顶山和长虫山3个林区林业有害生物.从海拔、坡向、坡位、森林类别、龄组、树种组成、造林方式、寄主树种等方面分析研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的为害,提出一些实践性防控措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营建健康森林,建设和谐、美丽、...  相似文献   

7.
金德龙 《绿色科技》2015,(2):110-112
指出了森林公园作为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生态旅游场所,吸引了众多旅客。对东阳市南山森林公园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南山森林公园精确定位、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强领导的建议意见,以加快森林公园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8.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康美特色与保育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森林公园保护与建设彰显着生态哲学的时代精神。千岛湖森林公园是集森林资源保护、生态文化体验、山水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保健养生、科普教育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滨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基于千岛湖森林资源、审美风格、欣赏要点、重要景点特征,从生态建构序列剖析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之美、山水之美、天时之美。建设康美千岛湖,要在强化千岛湖森林资源保育的前提下,提升森林景观,打造休闲养生胜地;挖掘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利用区域发展优势,打响森林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9.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环境的恶化,全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日趋严重,现已引起了包括科学、教育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五个重要文件,其中之一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学习这一"公约",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促进人们自觉保护生物资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0.
江苏滨海湿地面积达1 062 337.99 hm2,支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由于受到日益增强的围垦、污染、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威胁,滨海自然湿地面积正快速减少和逐步破碎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抢救性保护滨海湿地,必须科学制定滨海湿地利用政策,合理布局滨海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沿海区域水污染治理,建立滨海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加强对敏感物种的针对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