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1月,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协作完成的“江苏省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武进水稻育种首次获得该项荣誉。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水稻育种经历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4轮的攻关,至2000年,先后选育出67个品种(组合)投放于生产,至1998年在全国累计推广近7000万hm^2,其中省内累计推广面积达1169万hm^2,仅在省内增产稻谷37.5亿kg,增创社会产值26.58亿元;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省科技成果奖32项。十多年来,成果转化取得良好的效益,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形成了一套良好的科研网络,运行有序并趋于优化;完整保存了我省水稻科技信息的宝贵资料。在迈向新世纪征途中,提出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用高科科技手段,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科研人才,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适应性强的良种,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为福建的经济腾飞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育种途径—水稻穿梭育种法研究的进展。在理论上初步探明了水稻穿梭育种选择的有效性及其选择规律,在实践中已育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品种,有的并用于生产。”同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F0002-F0002
余传元,博士,研究员,江西都昌人。1984年自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江西省农科院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2005年获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1999年任江西省农科院科技处副处长主持工作,2001年至今任科技处处长,现为中国作物学会理事,江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1995年获首届“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1997年获江铃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被选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从事水稻育种20余年中,余传元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九五”杂交水稻育种攻关协作成绩显著,育成了通过省以上审定的品种有68个,实现了全省杂交水稻品种的第四次更新换代,自育品种覆盖率达到水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每年向省外调出大量种子,形成了“川种优势”。同时育成了一批比对照种增产8%以上的超高产的、优质的、抗病的组合。实现了品种的(早、中、迟)熟期配套,创建了“K”型不育系,培育了一批超高产的、优质的、抗病的后备组合和材料,为“十五”育种协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结了“九五”育种协作的基本经验主要是:领导重视,经费稳定,育种目标明确,技术队伍稳定,管理制度完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十五”杂交水稻攻关协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生产的稻米质量较差,整体农业效益低,通过水稻生物技术育种成果在三江平原的开发与示范探讨了解决问题的三个对策,一是选择适期的品种,二是扩大优质米品种的种植面积,三是做好良种良法的推广工作,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适宜三江平原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品种(系),同时示范推广了龙粳8号等质量效益型的水稻品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1月,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协作完成的"江苏省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武进水稻育种首次获得该项荣誉。  相似文献   

8.
水稻育种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传统强项,该所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育成了感光型品种“包胎矮”和“包选二号”在华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十五”以来,该所更加重视广泛收集、利用优异种质资源、采用系统选育、有性杂交和太空诱变等育种手段,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在产量、抗性和米质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共选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15个,并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综合多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的体会,分析了广西区优质育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今后水稻优质育种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 水稻是我省主要细粮作物。稻米是经济、营养价值较高的粮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解放以后在各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省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尤其是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政策和科技进步的鼓舞、推动下,耕种面积发展到50万公顷左右,单产提高了2.63倍。自解放以来,我省各育种部门曾先后育出五批水稻新品种,对我省水稻生产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从8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过程中,曾两次促使水稻产量上新台阶。我省水稻用种以靠外调,转为成果输出大省。论述了我省水稻育种的重要性、优势及存在问题。指出必须继续开展全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并保证中间试验经费和相对稳定的育种队伍。在育种目标上,除考虑口粮用种外,还要培育“超高产饲料型”水稻品种(组合)。“九五”期间水稻育种重点仍应是常规育种和三系育种,加强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尽快开展“福建超级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稻太空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空育种是农作物诱变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新途径,它具有非常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自1988年首次通过卫星搭载开展水稻太空育种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7个育成品种(组合)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华航一号”等7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级审定。综述了水稻太空育种的机理与特点以及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太空育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这个泥腿子跟我们一样风里跑、雨里钻,成天巴着个水稻,果真把水稻搞出了花样,让我们这些种粮人都有赚头。他就是刘文炳,‘刘文炳’这三个字特值钱!”这是尤溪县管前镇管前村的农民对刘文炳的朴实赞许。有一幅引人注目的照片——刘文炳与他培育的优质高产水稻的合影。刘文炳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与水稻那股亲热劲,没人能比得了,他心系水稻、无悔人生的高尚品格也没人能比得上。这位在杂交水稻育种制种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专家,曾两次辞掉官职,两次拒绝进城,至今扎根农村,把原来一个小小的农技站,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3.
种子用量、施肥量减少20%.穗粒总数比常规稻增加近50%,每667m2土地较现有杂交稻增收350元以上。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培育的“金汇优50”和“早丰优69”优异水稻品种.将有望于2014年通过品种鉴定,为市民的餐桌增添“柔软可口”的大米。  相似文献   

14.
“大米草水稻”这种生长在海滩上的水稻不但身材高大,而是只靠喝海水完成了生长发育直至成熟收获。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种由大米草演变成的特殊水稻,虽然尚处试验阶段,但亩均产量经测算已达到了248公斤。它利用大米草耐盐、耐淹和水稻品种、产量等资源优势,通过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15.
周存(ZHOU Cun),1964年10月生,乌兰浩特市人,无党派,现任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原内蒙古农牧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同年分配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从事水稻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吴长波 《世界农业》2006,(10):54-55
在福建省尤溪县,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一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和制种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创造了世界杂交水稻制种单产6771.75kg/hm2新记录;他连续3年刷新水稻世界单产新记录,成为目前选育3个超级稻Ⅱ优4886、Ⅱ优28、Ⅱ优6号,夺取单产突破18000kg/hm2大关历史性突破“三连冠”的育  相似文献   

17.
世界著名水稻育种家、国际水稻所水稻系主任库什(khush)博士于1999年8月30日下午在天津市农科院为我市从事水稻专业的科技人员做了一场学术报告,介绍了当前国际水稻生产及高产、抗病育种现状.  相似文献   

18.
水稻育种专家许雷,1966年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在基层单位从事推广、教学和水稻育种研究工作。1985~1995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任水稻育种室主任。1995年至今,在辽宁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原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总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这期间他还兼任辽宁省经济理事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9.
耐潜育性土壤水稻生态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育性稻田是我国南方稻区最主要的低产土壤类型之一。“七五”期间,作者以提高选育水稻耐潜育性品种的育种效率为目标,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即:育种新方法,筛选鉴定技术,综合鉴定指标,培育优异种质材料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亚铁、H_2S和缺素的耐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並已初步建立起“耐潜育性土壤水稻生态育种技术”,选育出了具有一定耐性的水稻新品系(组合)。  相似文献   

20.
水稻超高产育种新技术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进行了探索,对远缘杂交育种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