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乔德阳 《畜牧市场》1999,11(9):32-32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战略举措。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地区小城镇建设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给我们贫困山区小城镇建设留下许多启示。启示之一: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沿海地区农村的广大干部群众,较之贫困山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方面确有较大差距。苏南、温州、华西等地的干部群众,乘改革开放东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改革的实践,使他们认识了小城…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小城镇建设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好结合的可能性。本文探讨了促进二者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抓住三峡工程机遇加快库区小城镇建设吴述军以乡镇机关为主体的小城镇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它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三峡库区大多数小城镇而言,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发展速度慢、配套功能弱、经济实力差...  相似文献   

4.
一、湖北省小城镇建设与城市化:成长迅速,稳步发展 近十多年来,湖北省小城镇建设健康迅速发展。尤其是省委省政府1994年作出《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以来,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稳步发展。1998年底,全省共有小城镇2578个,除县城以外的建制镇811个,集镇1767个,镇区集中人口 468万人,辖区人口959万人,占地202万亩,吸纳了5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 湖北省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人口指标为26.27%,居全国第10;城市密度水平指标(…  相似文献   

5.
县域城镇体系中的小城镇是联系农村与大中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属于乡之头,城之尾,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推进,控制大中城市,发展小城镇开始在我省各地逐步实施,因此小城镇有了迅猛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又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小城镇规划在小城镇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城镇规划在指导小城镇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龙头作用,但由于我省各地区的差异及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规划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的发展及长远利益,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是规划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立足西部农村地区社会事业现状,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西部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对西部农村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体系、社区组织建设、法制教育和发展、小城镇建设、农村扶贫工作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加快小城镇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顾宝凤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到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实现这一目标,大头在农村,落脚点在农民,载体在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增强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超大城市和大中小城市,而农村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则是一片空白;为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农村房地产市场的建设将是今后房地产业的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一体化的建设进程在不断加快,在小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境,这制约了城镇发展的速度,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水平越来越高,也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收入。本文对小城镇规划过程中的困境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以及策略,希望对相关规划人员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面小康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目标,具有极其丰富的具体内容。重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总体水平低,速度慢,进展波动且不平衡,今后16年的任务艰巨。为此,提出消除政策和制度性障碍,确保农民合法权益;转变思维和观念,提升农民社会地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綦江永成镇党委政府坚持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为思想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兴镇为根本。全力以赴,求发展,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綦万高速公路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全镇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及科研工作者专注的论题,为此对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11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一、大城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城镇化程度高,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人均收入与农村城镇化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二、发展建设小城镇,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旅游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小城镇的快速崛起,让城市生态旅游行业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大面积建设。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类生产活动逐渐增多,人类生存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突出。从生态旅游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角度出发,在小城镇的发展进行分析,是小城镇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王杰 《畜牧市场》1999,11(6):19-20
小区是指小城镇内既相对独立,又与小城镇密不可分的工业、农贸、商贸、文教、生活等功能各异的小型区域,它是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如何实施这...  相似文献   

15.
《山东饲料》2008,(4):7
2008年,山东将围绕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人居环境、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七个重点”,建立健全为农民群众办事实的长效机制,尽力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据了解,“七个重点”主要是:农村义务教育。为农村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公用经费标准和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健全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启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城镇化,正在改变着亿万中国农民的生存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将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并且在重庆搞“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试点;涪陵、万州、云阳、开县等又被重庆规划为十个大中城市,这无疑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再上新台阶,加快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推进区县小城镇建设?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应增强几个观念,突出工作重点。 一、增强科学的超前的设计观念,把着眼于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和不同定位作为工作重点 在城镇化和整个城镇建设体系中,小城镇处于基础性地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李剑阁认为,下一世纪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工业品扩大市场,都需要把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并且成为城市居民。估计在今后20年里必须有1.5亿至2亿农民进入城市。以建立2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计算,要兴建近1000个小城镇,所需资金量非常庞大。浙江提供的这一经验,既为民间投资寻找到突破口,又为亿万农民现在和今后向非农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浙江发挥民间投资优势,走出了一条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在政府投入较少的情况下,一个个现代化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在浙…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动力,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大力发展畜牧业,全面提升畜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市场商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八点指导性意见:一、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二、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三、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四、加强农业科技进步;五、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七、强化农村土地承包、集体财务和农民负担管理;八、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意见》说,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当前要着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目前,我们工作的主题就是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并通过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的规划。因此,本文主要从生态视角下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必要性、生态视角下小城镇规划建设应满足的要求、构建生态城镇的措施三方面对其规划建设进行论述,希望能够给规划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