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问:赤霉病何时用药防治最佳?用什么药?田间小麦已有三分之一抽穗,可以用药防治赤霉病吗?第二次用药在什么时候?可用哪些药?答:用药防治赤霉病,一般在小麦齐穗(80%穗子抽出)至扬花初期施药。根据天气情况、品种抗病性等适当调整用药时间和防治次数。预计防治适期有雨时,可以适当提早用药,过1周左右或雨后酌情再次施药。适用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及其与戊唑醇、咪鲜胺等的混配剂等。问:去年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现在不知道什么时间用药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冶,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很差,应及时用药预防。生产上首次用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在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时(扬花株率5%~10%)用药,用药时间便于掌握,防治效果好。用药时间推迟,防效下降。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或品种易感病,宜在首次施药后间隔5~7天再用一次药。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福美双、戊唑醇、烯肟菌  相似文献   

3.
<正>有读者来电:田间50%的小麦已经抽穗,能否用药防治赤霉病?计划第一次用"劲护"和戊唑醇防治,第二次用氟环唑防治,间隔几天施药好?用己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怎么样,5%己唑醇亩用量多少?赤霉病病菌在小麦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期为初花期(扬花株率5%~10%),生产上可以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在田间  相似文献   

4.
<正>问: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的混配剂能治小麦赤霉病吗?什么时候防治效果最佳?答:小麦赤霉病重在抽穗扬花期前后用药预防,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会大幅度下降。一般在小麦齐穗后用药,抽穗期遇连续阴雨天气或大雾天气赤霉病容易发生和流行时,宜在抽穗初期用药一次,预防秆腐;齐穗后再用药一次,必要时在小  相似文献   

5.
<正>为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应用技术,感病品种在中等肥力土壤、天气等条件适合小麦赤霉病发生时,江苏省金湖县植保站、江苏省农药检定所、江苏省农科院研究人员比较了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不同用药次数及不同施药器械对小麦赤霉病感病品种病害防效、小麦产量及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南通市一读者反映,近年来当地农民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不太好,感觉喷药与不喷药田间发病情况差不多。他问,防治小麦赤霉病有哪些好药剂,戊唑醇与福美双的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好不好。  相似文献   

7.
<正>问:现在地里小麦有白粉病,用什么药防治好?答:如果田间白粉病发生较重,宜及早用药;如果白粉病发生不是太重,可以考虑在小麦抽穗期结合防治赤霉病,用药兼冶白粉病。可以将嘧菌酯与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等药混用,这些药均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高效适用药种,混用有利于取得稳定的防治效果。问:用43%戊唑醇50毫升加25%咪鲜胺50毫升预防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能喷施2亩地吗?答:小麦齐穗期,可以按短信中所说的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合肥市举办小麦赤霉病科学用药技术培训班。专家们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有偏重以上流行风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指出,除了抗病品种匮乏、田间管理粗放、防治药剂单一等原因,如果秸秆还田措施不到位,也会大大增加小麦赤霉病流行的风险。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花期入侵病害,抽穗扬花期发生阴雨天气会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的有效性,为植保部门提供药剂选择参考依据。采用‘镇麦12’、‘镇麦9号’为试验品种,以参试杀菌剂的登记最高剂量在小麦扬花期施药2次,最后一次施药25天后调查小麦赤霉病病情及籽粒中DON毒素含量,计算各杀菌剂对赤霉病防效。结果表明,当一个区域内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频率达50%以上时,多菌灵等药剂对赤霉病防效由90%下降到低于80%;当采用含有甲氧基丙烯酸脂类的药剂75%肟菌酯.戊唑醇SC防治赤霉病时,将会刺激DON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毒素含量达到1.405 mg/L,高于对照处理0.598 mg/L。而且,通过有效性监测,初步明确了戊唑醇在本地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最低有效用量为120 g/hm2。对防治农药进行有效性监测是小麦赤霉病有效防控的重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问:防治小麦赤霉病,戊唑醇、氟环唑、醚菌酯哪个效果好?都可以用于防治吗?答:戊唑醇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适用药,适期足量施用对赤霉病有良好防效,有多个戊唑醇单剂及其混配剂产品登记用于小麦防治赤霉病。氟环唑与戊唑醇同为三唑类杀菌剂,但对赤霉病的防效不如戊唑醇,一般不单用该药防治赤霉病,生产上多选用其与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剂唑醚·氟环唑防治。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适期足量施用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防效。目  相似文献   

11.
<正>安徽省定远县目前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销量较好的农药品种有氰烯菌脂、戊·多、咪鲜胺、戊唑醇等。销量较好的原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阴雨天比较多,雨量大,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虽然政府采购一批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但品种少,而且都是老产品,防效差,还有时间滞后,不能在需要防治前发到农民手中,造成错过小麦最佳防治时期,现在已有小麦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推进科学防控,保障小麦生产和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兴农、效益兴农,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小麦全生育期赤霉病防控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大力推行小麦全生育期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强化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适时组织应急防控,切实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控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为明确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江苏省宜兴市农业科技人员特进行了小麦田间药剂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防效: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1次,每667m~2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50~100m L对水30kg喷雾防治,防  相似文献   

14.
小麦的生产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赤霉病多年来都是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病害。对国内外科学家在小麦赤霉病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理解现有防治策略的优缺点。本研究从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全过程、小麦赤霉病非生物防治策略概况和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策略概况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并结合科学前沿知识,展望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将来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湖北等省严重发生,甚至在很少发生的山东省也大面积爆发,江苏省发生的危害程度也超过了2010年和2003年。此次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一是发生范围广、危害重,经防治后,全省发病面积仍较大,没有防治的田块病穗率有的高达80%以上,有的甚至绝收;二是区域性强,里下河麦区发生最重,其次是沿海麦区和苏南地区,淮北麦区发生相对较轻;三是地区之间、品种之间发病有差异,总体上是外省品种发病相对较重,本省育成的品种发病相对较轻。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以及下一步生产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河南省罗山县气候异常,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呈上升和不稳定趋势,尤其是2011年全区1/3的小麦感病,2012年和2013年小麦扬花期间干旱少雨,发生面积略有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给当地小麦造成减产,给农户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影响社会稳定。为此,县里组织农业专家进行了调查,笔者根据调查情况,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山东济南市召开了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预计2014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呈重发态势,程度重于上年和常年,小麦穗期蚜虫、赤霉病呈大发生态势。预计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约7亿亩,其中病害发生3.63亿亩次,虫害发生3.45亿亩次。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一直持续到5月底,农药企业应及时把握好商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农药品种与方法。在小麦抽穗至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了2016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报告中用"田间带菌率高"、"品种抗性差"以及"降雨天气多"三个关键词预测2016年我国小麦赤霉病将偏重发生。作为小麦作物上危害程度严重的病害,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现阶段又有哪些防治药剂呢?跨国公司在该病害方面又有怎样的产品布局呢……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省合肥市有读者来电话:马上要防治小麦赤霉病和锈病,能否在小麦抽穗30%时每亩用戊唑·多菌灵(含戊唑醇8%、多菌灵22%)70毫升,间隔10天每亩再用戊唑·咪鲜胺(含戊唑醇15%、咪鲜胺30%)30毫升?防治小麦赤霉病,宜掌握在齐穗至盛花期及早喷药。一般在小麦扬花10%~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为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提高防控技术水平,日前,全国农技中心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了小麦赤霉病科学用药技术培训班,来自江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山东、河北等小麦赤霉病常发区的7省植保站,以及江苏、安徽省有关市县植保站技术人员120多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