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定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品系及后代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不同草甘膦浓度滤纸平板进行种子发芽,观察抗性材料和非抗性材料幼胚抗性反应表型,并通过PCR和苗期草甘膦处理进行抗性验证。结果表明,利用0.5~1 g/L的草甘膦溶液处理的抗性材料胚根根毛生长正常,而非抗性材料胚根生长迟缓且光滑无根毛;利用该浓度的处理BC1和F2抗性分离群体,幼胚根毛有无性状分离比符合1:1和3:1,幼胚个体的基因组PCR扩增结果与根毛有无呈共分离。通过观察在该浓度草甘膦发芽处理后的幼胚根毛有无,可有效区分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和非抗性材料。本研究建立的鉴定方法不仅能够对抗草甘膦油菜材料进行快速、准确鉴定,而且能保证材料成活,对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育种和种子纯度鉴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一篇名为《中国抗草甘膦转基因技术有望产业化》的文章被广为关注,其提到国内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地研发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并希望能够在未来三五年内获得品种审定并实现商品化生产,以打破跨国公司在抗除草剂转基因产业上的垄断。在转基因技术出现后,特别是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使得草甘膦的使用量急速增加。据了解,抗草甘膦转基因植物通俗来说,就是通过转基因给作物植入了草甘膦抗体,使得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能够耐受更高浓度草甘膦的施用,在草甘膦彻底杀灭杂草的同时,作物生长完全不受影响。这一技术的推广,使得农场除草效率大大增加,节省了很多人工成本,因此较受农场主欢迎。如此省时省力又高效,让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成为美国主要的转基因作物。  相似文献   

4.
<正>孟山都近日宣布其抗除草剂小麦的研发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这使得世界上首个转基因生物技术小麦品种离面世更近了一步。全球已有几家公司对生物技术小麦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是目前该产品仍未获得商业化。孟  相似文献   

5.
<正>9月5日孟山都北亚区总裁艾博文在长春开会时说:"我们帮助全球的农民,特别是种植玉米、棉花、大麦的农民,2030年希望使它们的产量翻倍。"孟山都称,将提供先进的种子,不仅要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草甘膦,从中国较大规模生产开始,就一直备受瞩目和热评。从一开始遭受到孟山都多起反倾销诉讼,到后来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价格狂飙,导致草甘膦产能疯狂扩张,再到后来草甘膦价格暴跌,再到中国10%水剂的禁用,一直到现在持续低迷。由此可知,作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草甘膦一直都处在风口浪尖上,而且这一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7.
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可能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并已成为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能否在我国生产上发挥效益的限制因素。基因拆分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转基因目标性状飘流,为培育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本研究将耐除草剂基因G2-aroA拆分成N端(EPSPSn,1~295aa)和C端(EPSPSc,296~435aa),分别与SspDnaE蛋白内含肽的N端(Intein-N)和C端(Intein-C)连接形成融合基因EPSPSn-In与Ic-EPSPSc,并分别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受体材料中花11。Southern杂交证明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中外源基因为单拷贝插入。侧翼序列分析证明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中外源基因分别插入第2和第6染色体。利用四引物法筛选出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的纯合系,并通过有性杂交获得同时含有EPSPSn-In与Ic-EPSPSc的转基因水稻En×Ec。草甘膦抗性分析发现,单独含有1个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En-12和Ec-22不具有耐受草甘膦特性,而同时含有2个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En×Ec具有耐受草甘膦的特性,说明拆分后的2个蛋白片段在intein的介导下重新组装成完整有功能蛋白,并赋予转基因水稻耐受草甘膦的特性。转基因水稻En×Ec与含有完整G2-aroA转基因水稻G2-6相比,其耐受草甘膦的能力有所下降,但能够满足生产需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基因拆分技术培育转基因耐草甘膦水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转基因杂交稻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草甘膦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广谱性除草剂,目前我国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甘膦油菜品种。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方法,将新型抗草甘膦基因I.variabilis EPSPS转入甘蓝型油菜品系J9707中,获得了126株阳性转化株,阳性率为97.0%。这些转化单株中的T-DNA插入以单拷贝为主(占44.8%)。通过反向PCR确定了EPS-2、EPS-6和EPS-7等油菜转化体中T-DNA插入位置,并设计转化体特异性引物对它们的T0~T3代材料进行检测,证明了它们的T-DNA在基因组水平上整合的稳定性。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证实,I.variabilis EPSPS转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各转化株系不同世代能够稳定表达。苗期进行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喷施处理发现,EPS-1、EPS-2、EPS-5、EPS-6和EPS-7等株系可耐受4倍田间推荐使用剂量的草甘膦。本研究所创建的新型抗草甘膦油菜种质资源将为我国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停止抢劫和污染!请孟山都离开科尔多瓦和阿根廷!"一张西班牙语抗议海报于2013年9月25日被张贴在孟山都阿根廷转基因种子生产厂的铁丝围栏上,该工厂是孟山都位于拉美地区在建的最大种子生产工厂,在阿根廷科尔多瓦省马尔维纳斯镇。海报直指阿根廷总统Cristina Fernandez和科尔多瓦省省长Jose Manuel de la Sota,17年前,位于美国圣路易斯的孟山都公司承诺使用其转基因种子和化学品可以  相似文献   

10.
邱泽森  李旭 《作物杂志》2001,17(2):16-19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的油菜生产概况,综述了澳大利亚的油菜育种及品种推广的历史,并对澳大利亚油菜的主要生产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中,玉米是最早获得审批进行大量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农作物。在我国的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种植中,抗草甘膦玉米是其主要的品种。主要根据我国最新研发的新型转基因抗草甘膦玉米的种植培育情况,探讨其具体的培育技术以及安全控制技术,以消除转基因抗草甘膦玉米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正>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和孟山都达成协议,交叉授权各自的油菜抗除草剂性状技术。这种授权是非独家授权,在各自品牌的油菜籽业务的商业化过程中使用。这种油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育适宜中国种植的抗除草剂油菜品种,提高油菜田间化学锄草效率,降低油菜生产成本。以浓度为0.5%的EMS溶液对‘陕9B’进行诱变处理,创制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种质资源。经过大量筛选,获得了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油菜品系‘陕9BK’,利用其做轮回亲本,选育出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9AK’;利用‘陕9AK’做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其中组合‘陕9AK×R3’、‘陕9AK×R6’和‘陕9AK×R1’长势强,整齐一致,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抗病抗倒,苗期对除草剂的抗性强,适宜田间化学锄草。选育的‘陕9AK’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利于抗除草剂杂交组合的配制,在杂交种制种中可简化油菜制种程序,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农户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4.
田间杂草不仅干扰农作物的生长,还可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因此控制田间杂草对农作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对于田间杂草的控制仍然是使用除草剂等化学防治手段为主,但是一些灭生性除草剂不能直接用于农作物伴生杂草的控制,而通过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培育抗除草剂农作物可很好地克服这一难题。目前,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在全世界已广泛应用于抗除草剂农作物的培育,主要综述了这两种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抗除草剂农作物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AGROW杂志总第562期,2008回望专刊报道:虽然亚洲的农药市场活力不敌拉丁美洲,但多年来其农药工业蓬勃发展的影响之大,已为世界所公认。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农药市场仍保持最快的成长速度。在转基因作物方面,印度已占据统治地位,拥有亚洲最大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 《种子世界》2012,(9):46-47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技术、细胞DNA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同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的技术。自1996年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玉米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到2010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29个,其中共有16个国家种植商业化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4680万hm2。1目前应用的转基因技术目前应用较多和成熟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PEG介导法、超声波介导法、电击法、子房注射法等,还有近几年才  相似文献   

17.
抗旱耐盐基因与作物的改良及其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粮食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主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粮食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改善环境,有效地利用土地提高作物产量,迫在眉睫。近年来,一大批与植物抗旱、耐盐有关的基因相继得到克隆,植物转基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这为有效利用旱地及盐碱地提高作物产量,治理盐渍化及荒漠化土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综述了影响植物抗旱、耐盐性的各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植物,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