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慈姑钻心虫是慈姑田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属鳞翅目细卷蛾科害虫,主要以幼虫钻蛀叶柄群集取食危害,常将茎髓蛀食空,并产生大量粪便。受害叶柄表面出现黄斑,并有很多蛀孔与羽化孔,危害后期叶柄从中上部折断,叶片枯萎。  相似文献   

2.
正象甲,头喙长似象鼻,又称"象鼻虫",是鞘翅目象甲科昆虫的简称,种类较多,我国现有记录的达1 000余种,主要危害植物枝干(茎)、根、叶、种实等,其中以幼虫钻蛀枝干、根部(取食树木汁液,咬断纤维组织,形成纵横交错的蛀道,受害部位有木屑或褐色黏稠液体流出)的危害性较大,常造成树木风折、树势衰弱甚至死亡,是重要的蛀干类害虫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象甲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供参考。一、发生规律1.杨干隐喙象(1)发生规律杨干隐喙象,  相似文献   

3.
旨在明确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林木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和危害寄主情况,为该地区钻蛀性害虫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2011年3月—2015年4月,采用野外调查、人工捕捉、诱捕器诱集等方法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林木钻蛀性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林木钻蛀性害虫共计26种,隶属3个目8科,其中鞘翅目害虫为17种,占65.4%;鳞翅目害虫8种,占30.8%;膜翅目害虫为1种,占3.8%。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钻蛀性害虫种类主要集中在鞘翅目和鳞翅目。  相似文献   

4.
正油菜苗床及以后移栽油菜的前期,常常会受到跳甲和猿叶虫的危害,使油菜叶上出现孔洞,生长不良,严重危害时油菜苗仅留下叶脉,菜苗被咬的支离破碎,影响移栽和栽后早发,这两种害虫常常混合发生与危害。一、危害症状这两种害虫均喜食油菜幼苗及嫩叶,咬食叶片成稠密的小孔,大发生年份油菜刚一出苗即被咬食一空,即使是大油菜苗,也可被咬食  相似文献   

5.
<正>油菜在冬季苗期主要害虫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潜叶蝇、猿叶甲、黄曲条跳跳甲、蟋蟀等多种。蚜虫不仅吸食油菜汁液,还可传播病毒病,使油菜生产受阻,发黄或畸形,尤以暖冬年份蚜虫发生重,应严把防治关,可以减少由蚜虫传毒的油菜病毒病的危害。菜青虫、小菜蛾、猿叶甲、蟋蟀等啃食油菜嫩苗或叶片,造成缺苗,因此,抓好油菜冬期害虫防治是夺取油菜丰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2006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结果:外来危险性病虫仍呈扩散态势,松树钻蛀性害虫危害进一步加重,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等常发种类发生面积回升,森林害鼠(兔)危害程度有所加重,森林有害植物将继续蔓延。植物将继续蔓延。据预测,今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  相似文献   

7.
锐胜包衣剂对油菜黄条跳甲、茎象甲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互助县油菜常年种植面积达2.4万公顷以上,常用来防治油菜害虫黄条跳甲、茎象甲的化学药剂为高毒、高残留、用量大、防效低、安全性差的有机磷类农药——甲拌磷,且年使用量达500吨以上,虫害防治与生产优质油菜籽的矛盾日益突出。筛选推广高效、安全、无公害油菜杀虫剂一直是互助县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油菜白锈病,又名龙头病、龙头拐,是一种由病株残体、带病种子传播的真菌性病害,冬油菜区发生普遍,以云贵高原、青海、上海和江浙等地区发病严重,流行年份发病率10%~50%,产量损失5%~20%,含油量降低1.0%~3.29%。除油菜外,还可危害白菜、萝卜、芥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叶、茎、角果均可受害,常与油菜霜霉病并发在同一花轴上。  相似文献   

9.
<正>油菜黑腐病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陕西、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等省市。近年来在局部地区发生面积较大,发病严重时发病率可达70%以上,导致角果数减少而引起减产,已成为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茎、叶和角果等器官,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油菜的生育后期发病较多。除危害油菜外,还可危害大白菜、花椰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  相似文献   

10.
<正>棉铃虫是世界性农业害虫,除危害棉花造成大量落蕾落铃减产外,还可危害玉米、花生、蔬菜、豆类和花卉植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方棉区大暴发以后,各地全力以赴把它当作棉虫的首要防治对象,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危害有所减轻。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来,该虫的危害又有所回升,纵观棉铃虫发生的防治方法,湘北洞庭湖棉区抓住关键时间开展用药,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严格掌握防治时期。棉铃虫幼虫一般在孵化后第二天就能危害棉花生长点,在第四天转移到幼蕾蛀孔危害,幼虫钻蛀前  相似文献   

11.
油菜蚜虫是油菜上的重要害虫,我州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在春旱较重的年份,易引起蚜虫大量发生而造成严重危害,如1980年因春旱蚜虫危害重,全州油菜籽减收近50万公斤。因此,在发展油菜的同时,应重视对蚜虫的防治。为此,首先是要加强田间虫情的调查工作,为蚜虫测报和防治提供虫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是宁城县玉米上的主要害虫.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残存秸秆的增多,玉米螟在全县发生逐年加重.据1995年在城关、大明、双庙等10个乡镇调查,玉米螟钻蛀率为74%~85%,平均减产17.4%,最高减产22.6%.为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发生危害,从1996年开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笔者从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高压汞灯进行诱杀玉米螟试验、示范.通过4年的应用,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目前玉米病虫害发生基数、玉米耕作栽培方式及作物布局,结合未来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发生程度略重于常年,7月下旬至8月底为各种病虫危害盛期。一、发生种类和面积玉米中后期病虫以钻蛀性、食叶性、刺吸性害虫和叶部  相似文献   

14.
杨安生 《种子科技》2012,30(2):35-36
甘薯小象虫又称甘薯蛀心虫和甘薯象甲,是我国南方各省(区)甘薯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甘薯害虫,也是国际和国内检疫性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涵江区各甘薯产区发生面积大,为害重,干旱年份黏质土壤发生尤重。  相似文献   

15.
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蛀干害虫主要钻蛀树干和枝桠,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取食,造成树木枯死。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停止天然林采伐,林区过熟林增多等因素,产生很多枯立木、风倒木,大量次生蛀干害虫不断繁衍生息,害虫种类增多、数量急剧上升,致使西伯利亚云杉受害严重,并大量死亡。为使阿尔泰山林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本文分析了西伯利亚云杉蛀干害虫发生的原因、特点及状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为阿尔泰山林区西伯利亚云杉蛀干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又名松褐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十几个省区,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也是传播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Bursaphelenhusxilophilu)s病的媒介昆虫,被列为国际国内检疫性害虫,它主要危害松类,其成虫啃食嫩枝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虫钻蛀树干,致松树枯死。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林区首次发现此病以来,目前该病已在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侧柏蛀干害虫引诱剂诱集的主要昆虫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弄清侧柏蛀干害虫引诱剂对柏树蛀干类害虫的引诱效果及其种群动态,笔者于2009年和2010年的3-7月柏树蛀干类害虫发生期,在天坛公园古柏林进行引诱剂诱捕柏树蛀干害虫的试验,并分析了诱捕期蛀干害虫的种群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侧柏蛀干害虫引诱剂对柏树蛀干害虫有较好的诱捕作用,可以诱集到危害古柏的蛀干害虫主要有3种,分别是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长蠹。双条杉天牛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出蛰时间最早,其次为长蠹、柏肤小蠹,这3种昆虫的种群变化受日最高气温的影响明显。可见,该引诱剂可以持续监测柏树林间主要蛀干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发生量和种群动态,连续使用还能显著降低林间蛀干类害虫的虫口密度,为监测、预报和控制柏树蛀干害虫提供直接、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双天杉天牛属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1998年在临淄区首次发现。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证明 ,该虫在本地 1a发生 1代 ,以成虫在蛀道内越冬。幼虫在皮下串食危害。先钻蛀韧皮部 ,后进入木质部。危害盛期在 6~ 7月 ,采用 4 0 %氧乐果 2 0 0倍液树干喷雾与加强植物检疫、人工防治、生物控制等项措施综合防治 ,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20.
双天杉天牛属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1998a在临淄区首次发现。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证明,该虫在本地1a发生1代,以成虫在蛀道内越冬。幼虫在皮下串食危害。先钻蛀韧皮部,后注入木质部。危害盛期在6—7月,采用40%氧乐果200倍液树干喷雾与加强植物检疫、人工防治、生物控制等项措施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