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一河林业局境内水湿地分布很广,约占全局经营总面积的10%。这些水湿地既不能天然更新,也不能进行人工造林,过去一直被列为非林地。从1975年开始,克一河林业局对水湿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械化改造。首先排水筑埂,而后在筑起的坝埂上人工栽植落叶松,一般当年成活率达90%,次年保存率不低于85%,现已栽植3万多亩。其中早期营造的落叶松,林分平均高2.5米,平均地径5厘米,已经郁闭成林。实践证明,水湿地经过排水筑埂后造林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水湿地面积945万亩,从1975年开始进行水湿地改造,已造林面积19万亩,占水湿地应改造面积的4.3%。水湿地是分布在山脚河谷低洼地区,有常年积水和季节性积水的土地。这些土地由于地形的影响,排水不良,土壤通气性差,  相似文献   

3.
水湿地的分类改造与造林技术的研究赵广友,郭世俊,李景芳,王德发(黑龙江省伊春营林局)水湿地在地貌学分类上称为沼泽地。其基本概念为:凡有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荒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草地,以水湿性植被为主的地段均称为水湿地。水湿地可分为有林水湿地和无林...  相似文献   

4.
克一河林业局境内有大面积的水湿地,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不能开发利用的“禁区”。从1975年开始,该局对大面积水湿地经过机械整地改造后栽植落叶松,到1987年,水湿地造林面积已达9万多亩。现在,成片的落叶松幼林正在茁壮成长。为了探讨水湿地开发造林的经验,我们于1984和1985年的树木生长旺季,进行了水湿地造林地与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水湿地人工幼林生长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水湿地兴安落叶松人工幼林生长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对水湿地人工幼林生长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进而分析评价水湿地改造、造林效果,为水湿地整地造林技术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沼泽地经整地排水筑埂后,土壤湿度下降、温度升高、肥力增加。在改造过的沼泽地上人工营造兴安落叶松,造林保存率达98%,造林第9年调查,林分平均高3.87米、地径7.6厘米、胸径4.9厘米,林分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7.
二类森林资源调查不应继续搞水湿地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类森林资源调查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地类类型——水湿地。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我们将水湿地划入了可进行改造的范围。改造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排水造林 ;一种是排水农耕。从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 ,但是从宏观上看 ,湿地改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即气候的改变和物种的消失。湿地被环境学家称为地球的“肾”,它具有强大的调蓄功能。湿地维护了局部地域气候的良性循环 ,它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域。在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 ,我们应改变经营策略 ,对湿地提出保护性措施 ,而不是去改造它 ,使这一重要的生态系统向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1 水湿地改造的必要性为开发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覆被率,改造水湿地是最佳途径之一,尤其是季节性积水水湿地,经过改造可使其变为有林地,为国家提供优质木材。 2 水湿地改造的概况大兴安岭地区自1979年到目前共改造水湿地62 592.5市亩,占全局可改造水湿地面积的30%,距离林场居民点较近的、经营方  相似文献   

9.
在大兴安岭林区,由于大面积的皆伐或火烧,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洼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水湿地.就水湿地来说,水分多、养分多、土壤空气少,树木很难生长.那么,如何利用和改造水湿地就成为摆在我们林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各林业局通常的做法是:在水湿地上用机械整地,打出大垄,规格为50×50厘米~100×100厘米不等,垄沟内排水或存水,垄台上栽植兴安落叶松.从栽植的落叶松的生长状况来看,有的生长良好,有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分析其原因:从垄台提供给兴安落叶松的土壤空间(垄大土壤空间就大些,垄小土壤空间就小些)来看,树木在达到中龄林以前,这个空间是可以维持落叶松生长的,但到中龄林以后,这个空间就难以满足落叶松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克一河林业局在培育森林后备资源方面成绩显著,受到了林业部和自治区的表彰。他们所以取得成绩,除了领导班子重视,从人力、制度、资金上保证营林生产外,就是在经营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营林为主”正确轨道的结果。一、从单一伐区更新转移到以伐区更新为主和荒山荒地造林、改造水湿地相结合。这个局有水湿地29万亩,占全局经营面积的9.2%,经过改造和已造林的有37,500亩,已郁闭成林的22,500亩。据调查,利克斯林场1982年造的林,最高达两米以上,当年高生长50—70厘米,索图罕林场1977年营造的人工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林区改造水湿地经验薛振恒改造水湿地在大兴安岭林区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并已营造用材林31万亩。早期改造生长的林木,已郁闭成林,开始抚育间伐。实践经验证明,水湿地改造只要选地适宜,改造得法,技术先进,是完全可行的。林区经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的造林...  相似文献   

12.
发展珍贵速生丰产用材林为目的的立地条件,要求造林地能确保达到速生丰产指标,即在25—30年,平均胸径25厘米以上,每亩年均材积生长量0.7立米以上。故必须选择在水湿条件好,热量丰富,土壤深厚一般达80厘米以上,表土甚不低于8厘米,表土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三十年代以来从美国引进的优良造林树种。我省最早于一九四七年引进湿地松、火炬松种子,一九五一年播种育苗,一九五二年开始造林。这批树至今在长沙市尚保存母树62株(湿地松27株,火炬松35株),一九八一年经湖南省国外松引种协作组实地调查,三十年生的湿地松平均树高12.7米,平均胸径29.68厘米;火炬松平均树高14.1米,平均胸径32.19厘米。我市引种推广,进行成片造林是一九七  相似文献   

14.
宜林沼泽地采用高台起垄排水措施营造落叶松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保存率普遍偏低,生长亦不旺盛。为研究这个问题,笔者在兴隆林业局沙河子经营所选取两块立地条件相同的宜林沼泽造林地进行了调查(面积都是2公顷)。 两块造林地造林密度相同,苗木年龄分别为2年生和3年生。造林翌年秋对保存率和平均高进行抽样调查。获得2年生和3年生菌木的保存率分别为91%和97%。平均高分别为51.5和69.5厘米。两块造林地的平均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古丈县共生产马尾松容器苗50.1万株,苗木健壮,根系发达,其中河蓬乡所产容器苗平均地径粗0.4厘米、苗高30厘米以上。2000年春季采用容器苗造林,到5月底,所营造的180公顷马尾松,平均抽发新梢20厘米以上,造林成活率达100%。 一、慎重选择育苗地 容器育苗地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邻近造林地且交通方便的地方,还要求育苗地必须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排水良好、无牲畜及鸟雀危害。 二、精心配制营养土 1、营养土配制要求。对所配制的营养土,要求土壤有良好的理化性状,有较好的保湿、通气、排…  相似文献   

16.
用于水湿地改造的拖拉机,因作业条件差,且目前国内尚无此类专业拖拉机,故需利用其它专用拖拉机进行改造。本文介绍了东方红—75、J—50拖拉机用于水湿地造林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22年1月,百色市林科所工作人员带着量尺,走进澄碧湖湿地,测量试验区水杉、池杉、落羽杉等湿地木本植物.经测量,1.5年木本植物平均地径22.09厘米、平均树高1.34米、平均冠幅55.5厘米. 2020年以来,百色市林科所多次会同澄碧湖水库管理中心研究消落地带生态保护问题,首次提出生态保护治理新模式,探索如何加强消...  相似文献   

18.
<正> 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三十年代引入我国,我场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进苗木、种子,进行育苗、造林。现已营造湿地松364公顷,其中1975年引进的一年生苗木,在沙滩造林27公顷,从初期生长表现看,已超过丘陵岗地湿地松的生长速度。现在11年生林分平均胸径21. 7厘米,平均高10. 21米,最大胸径达28. 4厘米,高达12. 12米,平均每亩8. 832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阿里河林业局团委在培养扣造就“四有”新人工作中,不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而且常年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把教育寓于具体劳动之中,做到了既育林又育人,两年在水湿地进行工程造林1000亩。阿里河林业局团委经常在青年中开展热爱林区、建设家乡、支援生产建设的活动。1988年,局团委得知林业局营林生产计划中有改造1000亩水湿地的任务,就与林业局签订了一包三年的合同书。为确保在水湿地完成工程造林的任务,局团委与有关技术人员组成了工程造林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  相似文献   

20.
突脉青冈人工造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突脉青冈经带宿土、切根、截干以及对照四种处理人工造林试验获得成功。带宿土处理造林成活率达100%;对照处理达88.3%;切根和截干处理分别为80%和76.6%。树高生长到11月底,带土处理平均为39.17厘米,平均抽高22.52厘米;切根处理平均为25.27厘米,平均抽高11.78厘米;截干和对照处理平均分别为21.41厘米和25.53厘米,抽高分别为12.33厘米和13.26厘米。同期,带土处理平均地径为0.61厘米,其他三种处理都为0.48厘米。该新种可以作为闽东甚至福建省中山地区重要造林树种。突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elevaticostata Q.F.Zheng)是福建林学院郑清芳教授发现的壳斗科新种。该种属常绿阔叶乔木,树干端直,高约20米,胸径达100厘米。是否可为福建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造林树种?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五日,本课题组在育苗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人工造林试验,试图为该树种的造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一年来试验的阶段成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