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兰银 《畜牧市场》2010,(11):43-4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常见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诊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1周龄内的雏鸭发病率为100%,病死率为95%以上。在自然条件下,鸭肝炎病毒只感染雏鸭。成年种鸭即使在感染的环境中也无临床症状而成为隐性感染者。所以该病是鸭的重要疾病之一,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鸭坦布苏病毒病也称为"鸭黄病毒病",2010年春季开始在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传播,是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为蛋鸭采食量减少,卵泡变形、变性,卵泡膜出血、充血。产蛋鸭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5%~15%之间,给我国养禽业带来了严重影响。2015年以来,除蛋鸭发生鸭坦布苏病毒以外,产蛋鹅、肉鹅、肉鸭、野鸡和鸡也能发生该病,鸭坦布苏病毒对肉雏鸭的致病性主要体现在对雏鸭全身组织器官损伤,最终使雏鸭代谢和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采食下降、神经症状和腹泻等,有研究表明雏鸭死亡率高于20%。自本病发生以来,我国学者对该病病原学、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疫苗和抗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上以10日龄左右为高发期,病死率为20%~30%,6~14日龄雏鸭病死率高达50%,3周龄以内雏鸭易感,成年鸭也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  相似文献   

4.
1主要细菌病1.1鸭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不同品种或日龄的鸭均有染病几率,以2~6周龄雏鸭易感,商品肉鸭感染死亡率接近50%。1.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也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症等,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多发于1~8周龄雏鸭,发病率、致死率分别高达90%与75%。1.3鸭巴氏杆菌病该病又称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巴氏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以大于1月龄的鸭易感,具有流行性强、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征,极易引发禽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5.
鸭浆膜炎病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咳嗽、下痢、瘫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剖检以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雏鸭的死亡率为5%~80%,耐过的鸭生长迟缓,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5~10日龄左右的雏鸭发病最多,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达90%。近年来该病发病机率增高,没有规律性,3~30日龄都有可能发生,雏鸭发病率、死亡率高,大鸭有耐过性,给养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应提高认识和警惕。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亦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鸭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或废食,拉黄白色或白绿色稀粪,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及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理变化。该病主要侵害雏鸭,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实际生产中较多见,有关诊治报道不时见于报端,但雏鹅感染该病报道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9.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有3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鸭细小病毒病也叫做鸭三周病、鸭细小病毒感染症,是由于感染鸭细小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通常是出壳后几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易感。该病的特点是快速传播、高病死率,发病率可超过80%,病死率为30%~70%不等,通常为40%~50%。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大,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降低,最大可在5周龄出现发病。患病雏鸭主要症状是肠炎、腹泻以及气喘。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病毒引起的雏鸭的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潜伏期为1~4天,病程短,发病率可达100%,雏鸭死亡率高,各季均可发生,在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感染,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将一起雏鸭暴发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菌病俗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包心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雏鸭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火鸡等多种幼禽。多见于2~4周龄的雏鸭,呈急性居多,慢性较少。雏鸭感染该病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三炎”为临床特征。现将一起快大肉鸭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雏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原主要侵害2~7周龄的鹅、鸭,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连年来在本地区时有发生,常会引起大批雏鹅发病、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笔者对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高死亡率传染病。为探究该病的致病机理,本实验用患鸭病毒性肝炎死亡的鸭肝脏制成病毒组织液,并用该组织液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雏鸭。对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并测定了部分健康雏鸭和濒临死亡时的感染雏鸭的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液葡萄糖、血液淀粉酶、胆碱脂酶含量在病发后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升高;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在病发时略微下降。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雏鸭患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受损最明显,同时胰腺、肾脏也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亦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来,由于养鸭业快速发展,该病的发生日趋严重。该病主要侵害雏鸭,病鸭主要有精神不振、拉黄白或白绿色稀粪、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及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理变化。雏鸭一旦感染发病后,如果处置措施不当,  相似文献   

16.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DVH)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帮助养殖场更好的防治本病,结合笔者诊断过的一例鸭肝炎病例,做一下对该病的详细阐述,希望对养殖户朋友有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10多年前在尤溪县就有零星发生,一直持续不断,而且最近几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鸭群一旦发病,2~5周龄雏鸭的死亡率可达20%~70%,目前该病已成为尤溪县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鸭传染病,主要感染2~3周龄雏鸭,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现将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经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迅速的病毒性、高度致死性疾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鸭,致死率高达100%。文章对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氏杆菌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2~7周龄的雏鸭和雏鹅多发,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禽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往往在发病禽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禽感染发病。因此,该病对养禽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能及早诊治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是近几年水禽饲养场普遍存在、广泛流行的疫病之一,尤其是该病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对水禽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病原特性鸭疫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