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鸡蛋夏天保存过程中微生物变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了鸡蛋在盛夏室内自然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对鸡蛋微生物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鸡蛋外壳和内容物菌落总数随着存放时间(0~25d)延长呈上升趋势,变化范围分别在1.70×104~4.69×105CFU/g和0~9.5×107CFU/mL之间。鸡蛋外壳大肠菌群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不断增加,在第15d检测时数目明显减少,第25d减少更加明显。鸡蛋蛋清和蛋黄混合物的大肠菌群总数在贮藏第1d至第4d并未检测出明显大肠菌群,从第8d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但增幅不大,第25d鸡蛋已完全变质,细菌菌落总数增幅较之前异常明显,多不可计。  相似文献   

2.
对全蚕粉和全蚕粉复合物用60Co γ射线7kGy辐照灭菌处理后,按国家标准GB/T4789.2-2003检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辐照组菌落总数显著低于未辐照对照组,达到了食品、中药制品卫生要求,且对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和降血糖效果均无明显影响。将辐照处理的全蚕粉和全蚕粉复合物分别置于常温和冷藏条件下保存6个月,发现未辐照灭菌的样品菌落数显著增加,而辐照灭菌样品菌落数、1-DNJ含量和降血糖效果与储存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小鼠的餐后血糖值以辐照冷藏组较低。结果说明,60Co γ射线7kGy辐照可以有效杀灭全蚕粉和全蚕粉复合物中的微生物,而对其有效成分1-DNJ和降血糖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几种常见品牌泡椒凤爪各项检测指标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检验市售泡椒凤爪安全性,试验以不同品牌泡椒凤爪(分别取代号为A、B、C)为样品,用国标法检测样品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A、B、C 3个不同品牌泡椒凤爪的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到DB 50/294—2008中规定的要求。A、B、C 3种品牌泡椒凤爪的理化指标中,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0.61×10-3g/kg、1.75×10-3g/kg、1.90×10-3g/kg,食盐含量分别为28.9 g/kg、33.3 g/kg、35.8 g/kg,总酸含量分别为4.8 g/kg、4.5 g/kg、6.4 g/kg,含水量分别为29.57%、32.54%、31.02%。A、B、C 3个品牌泡椒凤爪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中,菌落总数分别为2.879×106cfu/kg、3.300×104cfu/kg、3.800×105cfu/kg,大肠菌群测定结果分别为30 MPN/kg、30 MPN/kg、36 MPN/kg。说明市售3种品牌泡椒凤爪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60Coγ射线与电子束辐照对冻干鸡肉丁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别进行不辐照、60Coγ-2 kGy、60Co γ-4 kGy、电子束-2 kGy、电子束-4 kGy处理,恒温37℃进行贮存加速试验,测定细菌总数、过氧化值、酸价、碘值、感官、蛋白质和水分.结果 表明:冻干鸡肉丁经辐照后细菌总数≤20 CFU/g;6...  相似文献   

5.
利用复合冷却装置和普通贮奶罐对刚挤出来的牛奶进行冷却和贮存,测定牛奶冷却效果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经复合冷却装置冷却的牛奶,挤奶后1h内温度可降到4℃以下,菌落总数小于1×105CFU/mL;而普通贮奶罐冷却的牛奶,挤奶后4h以上温度才能降到4℃,菌落总数大于4×105CFU/mL。这说明,与普通贮奶罐相比,复合冷却装置可显著提高牛奶冷却效果,牛奶菌落总数大幅度降低,达到了优质乳对此项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对鲜豆浆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有3种菌落产生,菌落总数为8.3×108CFU/mL。取刚煮沸的鲜豆浆进行测定,菌落总数达610CFU/mL;保持沸腾至少2min,然后再进行测定,发现菌落总数为0CFU/mL。  相似文献   

7.
采用GB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对宁夏7个县(区、市)生鲜乳收购站200批生鲜乳样品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结果全部符合GB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规定。同时对影响菌落总数的重点因子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挤奶前3把奶(弃奶)的菌落总数和菌落形态与奶罐生鲜乳菌落总数和形态比较,变化不大;速冷挤奶设备相比常见挤奶设备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不同贮藏温度和贮存时间对生鲜乳菌落总数有较大影响,菌落总数季节性变化明显。本研究对GB4789.2-2010的再次修订给出了事实依据,对科学合理贮存生鲜乳具有现实参考价值,为速冷挤奶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095-2100
为评估鸡舍空气的卫生质量,用Andersen-6级采样器采集鸡舍空气样本,计算各级培养基的菌落总数,分析真菌气溶胶颗粒大小和浓度,用ITS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鸡舍气溶胶真菌浓度与季节、养殖模式、日龄和品种有关,其气溶胶真菌浓度在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由高到低依次为(1.78±0.26)×103,(1.43±0.2 2)×103,(1.31±0.31)×103,(1.06±0.22)×103 CFU/m3。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中,地下最高,为(1.50±0.36)×103 CFU/m3;半封闭最低,为(0.98±0.25)×103 CFU/m3;封闭介于两者之间,为(1.04±0.14)×103 CFU/m3。肉鸡舍(3.12±0.48)×103 CFU/m3明显高于蛋鸡舍(0.98±0.11)×103 CFU/m3,并随日龄的增加而提高。在真菌气溶胶颗粒中,C-F级(0.65~4.70μm)颗粒占88%。获得26 703菌落,分离出153个菌株,鉴定出13个属,25种真菌;优势菌属为曲霉菌属(37株)和青霉菌属(44株),占菌落总数的52.93%(81/153);优势菌种为芽枝状枝孢菌(16株)、黑曲霉(15株)、草酸青霉(12株)、黄曲霉(10株)和链格孢(10株)。分离烟曲霉和热带念珠菌2种常见致病菌。这对鸡舍气溶胶真菌浓度、种类和颗粒大小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评估环境质量奠定基础,对环境卫生控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牛肉在0~4℃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采用托盘包装、气调包装(60%O_2+20%CO_2+20%N_2)、真空包装对冷鲜牛肉进行包装,并对冷鲜牛肉失水率、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色差(L*值、a*值)、持水力、剪切力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均显著抑制了冷鲜牛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延缓了贮藏期间冷鲜牛肉的色泽、持水力和剪切力等品质指标的劣变;失水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真空包装冷鲜牛肉的货架期比气调包装长5d,但气调包装冷鲜牛肉的色泽更被消费者所接受。综合考虑,60%O_2+20%CO_2+20%N_2气调包装冷鲜牛肉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将新鲜的牦牛乳置于新研发的牦牛乳冷储罐中冷藏,检测不同时间内牦牛乳的温度、酸度、菌落总数变化,并与传统不锈钢桶保藏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冷储罐中保藏的牦牛乳在60 min内从22℃冷却至4℃;冷藏3 d后牦牛乳的菌落总数为9.3×105 CFU/mL,酸度为17.9°T,符合现行生乳收购标准;冷藏5 d后进行酒精试验和冷藏6 d后进行煮沸试验,未出现絮状沉淀。新研发的牦牛乳冷储罐存储性能优于不锈钢桶的存储性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贮藏条件对山羊奶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在手工挤奶条件下,不同贮藏温度、时间对生鲜山羊奶的菌落总数、芽孢总数、大肠菌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20℃)贮藏条件下,菌落总数12h后为6.3×10^5个/mL,超过生鲜牛奶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水平(5×10^5个/mL),芽孢总数12h后的测定值为71个/mL,较开始的5个/mL变化不大,大肠菌群12h后为≥2.4×10^4个/100mL,即全部呈阳性;在冷藏条件(0~4℃)下。12h后菌落总数为4.6×10^4、芽孢总数为63个/mL,大肠菌群为≥2.4×10^4个/100mL,说明生鲜山羊奶最好在冷藏条件下储运。  相似文献   

12.
牦牛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综述了牦牛液态奶的加工技术,并提出牦牛液态奶的灭菌新方法——超高压低温连续灭菌法。采用该方法,在灭菌压力200 MPa、灭菌温度60℃、灭菌时间10 min条件下,牦牛奶中菌落总数由1.96×10~5个/mL下降至3.00×10~2个/mL,灭菌率达到99.85%,液态奶保质期可达90 d。采用超高压低温连续灭菌法还可起到良好的乳化作用,牦牛奶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更有利于保全牦牛液态奶的营养成分,生产工艺简单,连续性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巴氏杀菌乳的杀菌温度决定了其保质期短并且必须冷藏保存,而灭菌乳可以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为了考察二者在脱离冷链的储存过程中微生物和酸度的变化情况,本文选择了2种市售产品,分别在冷藏(0-4℃)、室温(27℃)条件下贮存,依据GB 4789.2-2010、GB 4789.26-2013和GB 5413.34-2010检验方法,检测并分析贮存过程中2种产品的菌落总数和酸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种产品在冷藏条件下保存时,无论是感官指标,还是酸度和菌落总数,基本变化不大;但是,在脱离冷链的室温情况下,灭菌乳的组织状态、酸度和菌落总数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巴氏杀菌乳在室温条件下,细菌繁殖速度极快,从而导致酸度升高,组织状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7,(9):39-42
以牛、羊全价颗粒饲料为研究对象,探讨储存期间饲料的水分含量、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钙、磷、菌落总数及霉菌总数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水分含量、菌落总数与霉菌总数呈上升趋势,粗脂肪、粗纤维呈下降趋势,而对粗灰分、粗蛋白、钙、磷影响不大;牛、羊全价颗粒饲料在储存60 d时间内品质指标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规模化鸽场鸽舍内环境因素和环境中的细菌总数,为预防肉鸽疾病、保障健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环境检测方法对南京市郊某规模化肉鸽场的4栋鸽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鸽舍内春、夏、秋、冬的平均温度分别是15.69℃、29.94℃、21.44℃、4.33℃;平均相对湿度分别是79.53%、81.44%、78.24%、74.11%;平均风速分别是0.16 m/s、0.43 m/s、0.24 m/s、0.14 m/s;平均光照强度分别是37.25 lx、39.12 lx、38.53 lx、38.08 lx ;环境中的细菌总数分别是22.6×103 cf u/m3、44.93×103 cf u/m3、39.86×103 cf u/m3、14.99×103 cf u/m3。春、夏、秋季节的温度、光照强度等指标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冬季低于标准;相对湿度高于国家标准;风速低于国家标准。环境中的细菌总数夏、秋季节超出国家标准,冬、春季节在国家标准范围内。鸽舍环境中温度与细菌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对湿度、光照与细菌总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P>0.05);风速与细菌总数呈显著性的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贮藏时间对鸡蛋微生物及蛋品质产生的影响,从某大型养殖场随机采集同批次健康鸡蛋,在模拟市场销售的条件下贮藏,期间检测新鲜鸡蛋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新鲜度评价指标,每隔2 d检测1次,27 d结束。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鸡蛋细菌总数总体上呈逐渐增加趋势,鸡蛋外壳细菌总数从103CFU/枚增长至109 CFU/枚,而鸡蛋内容物细菌总数也从0 CFU/枚增长至105 CFU/枚;检出了大肠菌群,但未超出国家农业部无公害鸡蛋标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鸡蛋蛋重降低,气室高度增加,浓蛋白减少,在第12天开始出现散黄现象。试验表明,新鲜鸡蛋的保存期不宜超过12 d。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黄羽肉鸡冷鲜鸡为对象,研究了在-1.5℃(冰温)和4℃(冷藏)环境条件下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和感官评价等指标变化,比较冰温和冷藏对冷鲜鸡保鲜期的影响。结果显示:冰温保鲜能很好地控制冷鲜鸡肉的菌落总数和TVB-N,延缓pH值的升高。冰温贮藏至10 d时,菌落总数为2.2×10~4cfu/g,TVB-N值为14.93 mg/100 g,pH值为6.51,均符合新鲜肉的要求。结果表明,冰温较冷藏能更好地延缓鸡肉的腐败变质,可将保鲜期延长至10 d。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陈旧鸡粪转化饲料的生物安全性及其菌落组成,试验采用新鲜鸡粪约1 000 kg,随机分为2组(各500 kg),分别堆放在露天处(E组)和避雨处(C组),每7 d测定细菌总数情况。结果表明:新鲜鸡粪细菌总数为2.72×106cfu/g;菌落形态大多呈圆形,淡黄色,半透明,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提示以大肠杆菌群为主。E组鸡粪细菌总数在堆放第6周达到最小值,为0.24×106cfu/g;在第12周达到最大值,为437.50×106cfu/g。C组鸡粪细菌总数在堆放第9周达到最小值,为0.03×106cfu/g;在第8周达到最大值,为32.14×106cfu/g。E组试验期鸡粪细菌总数平均值为63.14×106cfu/g;比C组的7.66×106cfu/g高约8.24倍。说明新鲜鸡粪堆放过程中的细菌总数受降雨及气温变化等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杰 《北方牧业》2021,(12):23-24
本文研究鸡蛋贮存期间的蛋壳和蛋内容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在25℃环境下贮存过程中,每隔5天,参照国家标准GB 4789.2-2016测定新鲜鸡蛋蛋壳和蛋内容菌落总数,到20天时结束.结果 表明在第15天鸡蛋蛋壳表面细菌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在第10天,蛋液细菌呈现增长趋势.这表明随着鸡蛋贮藏时间的延长,鸡蛋蛋壳及内容物菌落总数不断增加,蛋壳表面细菌总数变化比内容物变化快.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污染是导致桑椹鲜果采后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为预测桑椹储存期的品质变化情况,以果桑品种大10的桑椹鲜果供试,采用Gompertz模型建立桑椹储存过程中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的模型方程:5℃下的模型方程为Y=2.329 0×EXP[-EXP(2.143 1-0.502 8 t)],R=0.988 1;10℃下的模型方程为Y=2.819 3×EXP[-EXP(1.405 6-0.658 4 t)],R=0.990 4。2个模型均在α=0.01水平显著,能较好地拟合桑椹在储存期间的微生物生长动态变化。以菌落总数105cfu/g为桑椹腐败水平临界值,检测桑椹5℃储存8 d、10℃贮藏4 d后的菌落总数105cfu/g。结合桑椹采后储存期的质构特性与营养成分含量检测结果,评价桑椹采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模型预测桑椹菌落总数与腐烂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预测菌落总数分别与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当菌落总数低于腐败水平临界值(10~5cfu/g)时,桑椹果实腐烂指数20%,硬度3.5 N,可滴定酸(H+)浓度25.0mmol/kg,可溶性总糖质量比40.0 g/kg,维生素C质量比50.0 mg/kg,总花色素苷质量比0.5 g/kg,果实可视作商品果,即桑椹的各项品质指标在消费者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