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栉孔扇贝的生殖周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介绍了栉孔扇贝生殖细胞的发生、生殖腺成熟度和生殖周期的研究结果。作者把栉孔扇贝的卵细胞发生分为卵原细胞期、无卵黄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后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把精子的发生过程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和精子期五个阶段。对于栉孔扇贝生殖腺的发育过程,作者根据生殖细胞在滤泡中所占的比例,把它分成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生殖期和休止期五个阶段。栉孔扇贝的性腺发育在青岛海区为一年一个周期,但其繁殖高峰则有二次,这表明栉孔扇贝的成熟期和生殖期二者是相互重叠的。此外,作者也观察到了栉孔扇贝的雌雄同体现象。  相似文献   

2.
赤点石斑鱼雄性性腺及性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et Schlegel)是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近年来因钓捕过度,资源日趋衰退。为了开展赤点石斑鱼人工增养殖,我们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S.M.Tan和K.S.Tan(1974)报道了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雌雄同体现象,曾文阳(1982)对赤点石斑鱼性转变年龄作过描述,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以为鱼类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硬骨鱼类的雌雄同体现象并不少见. 目前巳知具有雌雄同体现象的鱼类种数计约300~400种,分属于8目、34科.随着研究的深入.呈现雌雄同体现象的鱼类还会不断发现.过去在这方面的研究多限于记述性报导,缺乏对性与种的生活史相关连的深入研究.鉴于目前对雌雄同体现象尚不能充分阐明,这方面的资料和术语又存在某些混乱,作者拟就硬骨鱼类雌雄性的基本概念,作一个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及浙江沿海花鲈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研究了花鲈卵巢的发育,产卵类型,产卵期,繁殖水域及雌雄同体现象等。根据长江口及浙江沿海花鲈卵巢的周年组织学初片,将卵巢划分为VI期,还有重复发育的VI-IV期(或IV期)和V期,属分批非同步型产卵类型。在繁殖季节,短期内可以产两次卵,产卵期为11月至翌年1月,盛产期约为11月中至12月中的一个月内。性成熟成龄,雌鱼为IV龄,雄鱼为II龄,有雌雄同体现象。在邻近沿海和长江口盐度较高水域产卵,盐度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精巢发育组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精巢由生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一侧为管壁上皮,另一侧为生发区。各个生精小管中生殖细胞发育不同步:同一个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成熟方式由近基膜处产生生殖细胞,向管腔推进,最终进入输精小管;不同生精小管生殖细胞由精巢前端顶部开始成熟,沿精巢外侧向后端输精小管方向推移,成熟的精子进入输精小管;取不同发育时期的河蟹,依据河蟹外部形态和精巢形态,组织结构及生精小管内占优势的雄性生殖细胞种类和数量,可以把河蟹精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精子期和休止期。  相似文献   

6.
泥鳅的性腺分化及温度对性腺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迁移、生殖嵴的生成和性腺分化,并且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性腺分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日龄仔鱼PGCs位于消化管上方的脏壁中胚层中;5日龄时PGCs迁移到背部的腹膜上皮上;10日龄时生殖嵴生成;20日龄时PGCs迁入生殖嵴,形成原始性腺;25日龄时原始性腺开始向卵巢分化;30日龄时原始性腺向精巢分化。46日龄时,双侧卵巢已经合并成1个卵巢。仔鱼孵化后的25~30 d为性腺分化的关键时期。在自然水温(23~25)℃和较低水温(22±1.0)℃中培育的幼鱼,雄性率分别为(51.1±1.5)%和(48.6±1.8)%,而培育于较高水温[(27±1.0)℃,(32±1.0)℃]中的泥鳅,雄性率分别达到了(82.0±3.4)%和(90.0±2.5)%,有些个体出现了雌雄同体的现象。研究表明,温度影响泥鳅的性腺分化,高温会诱导产生雄性。[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74-82]  相似文献   

7.
波纹巴非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波纹巴非蛤生殖细胞发育的规律和它们在滤泡中所占的比例,把波纹巴非蛤生殖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五个阶段。根据相对重量、鲜出肉率、干出肉率等指标的变化,并结合性腺的组织切片确定,波纹巴非蛤的性腺发育在闽南海区一年—个周期。繁殖期在5月中旬——10月下旬,但其繁殖高峰则有两次,分别在5月下旬和10月上旬。这表明波纹巴非蛤的成熟期和生殖期是相互重叠的。此外还观察到该种有雌雄同体现象。  相似文献   

8.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是通过诱导不同物种之间生殖系嵌合体来实现。原始生殖细胞和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是诱导生殖细胞系嵌合体的关键材料。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通过采用不同的供体生殖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囊胚期胚胎、初孵仔鱼和成鱼)的鱼为受体,开发出多种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这些成果的取得,为生殖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诸多水产养殖新兴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技术可以应用于:(1)生殖细胞生物学和转基因鱼等基础研究;(2)遗传资源和濒危鱼种的保护;(3)鱼类性别选择育种;(4)有效提高放流鱼苗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和桑沟湾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中国北方两个典型养殖海湾浮游植物的周年变动。从莱州湾浮游植物全年分布来看,早春2~3月是细胞数量的高峰,此时的主要物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Cleve)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等硅藻,形成明显的暴发性增长。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明显,硅藻和鞭毛藻类交替占优势:有4个月是硅藻占绝对优势,其他藻类很难见到;有4个月是硅藻占优势,甲藻或绿藻为次优势种;有4个月是以单细胞的金藻、绿藻或甲藻占优势。在8月份之前,3个采样点之间浮游植物在数量上差异不大;9月到12月份差异比较大,说明筏式养殖的扇贝对浮游植物数量有一定影响。另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年际变化,说明包括营养盐在内的海区环境因子可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邱郁春  李月琴 《海洋渔业》1987,9(5):217-218
<正> 泥螺Bullacta,exarata(Philippi)为太平洋西岸沿海和咸淡水特产的种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量很多,具有食用价值,是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它栖息于潮间带的中、下带潮区,含沙泥或泥沙质的海滩上,泥螺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5、6月份性成熟,其交尾繁殖时间较长。上海地区泥螺繁殖期为4月底至11月初,产卵盛期为7、8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