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ns et Reeve)土池人工育苗和垦区育苗已成为解决其种苗的重要途径。在人工育苗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幼虫饵料,是提高其成活率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摄食底栖硅藻和几种浮游单细胞藻的菲律宾蛤仔稚贝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结果表明,稚贝不论是摄食底栖硅藻还是摄食浮游单细胞藻都能正常生长,只是摄食不同种类的饵料生长速度不同而已,其中以摄食底栖硅藻和角毛藻、湛江叉鞭藻和角毛藻的混合投喂效果最佳。稚贝摄食这些饵料,不但生长快(分别为33.7微米/日和29.2微米/日),而且存活率高(80%左右)。除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饵料种类外,饵料的投放密度也不可勿视。在稚贝的培养中,所投饵料的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5—5万个,毫升(混合饵料各一半)。本文还论述了底栖硅藻和冷冻扁藻混合投喂也能获得较满意结果,但比上述最佳的混合饵料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3.
杂色蛤仔浮游幼虫阶段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杂色蛤仔浮游幼虫阶段的食性研究安永菊李曰中(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本实验是在室内条件下,使用几种单胞藻为饵料,做了较系统的对比试验,其结果,可为杂色蛤土池人工育苗幼虫培养的饵料品种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面盘幼虫:用阴干、流水刺激种贝获得精...  相似文献   

4.
2006年5~9月,通过浮游拖网调查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D形幼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壳长、壳高呈线性相关,与其它蛤仔种群面盘幼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蛤仔的生活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齐秋贞 《水产学报》1987,11(2):111-119
本文主要采用室内人工催产和培育方法,连续观察菲律宾蛤仔自受精卵至蛤苗(壳长7毫米)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并结合观察自然海区蛤苗生长发育的周年变化,详细而系统地描述菲律宾蛤仔的生活史.根据精子与蛤苗的形态观察,进一步证实了过去福建海水养殖的杂色蛤仔(Rudi tapes Variegota Sowerby),订正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 Reeve)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对虾混养菲律宾蛤仔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蛤仔亩放养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菲律宾蛤仔的受精卵孵化、蛤苗培育至成贝生长等阶段的发育生长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文中系统地记述了菲律宾蛤仔的胚胎发育、浮游幼虫培育、幼苗至成贝诸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生长特点以及亲蛤的繁殖能力。经1978—81年三年暂养试验表明,9月底将亲蛤暂养于池塘内并适当地控制生态条件,能使亲蛤的性腺保持三个月不排放精卵,从而可延长繁殖期,做到有计划地分批催产和育苗。1至3龄亲蛤都能繁殖后代,但以3龄亲蛤为好。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性腺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4~6月,对胶州湾内的菲律宾蛤仔连续取样,将性腺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组织切片4~6μm,H.E染色,显微照相显示菲律宾蛤仔卵巢和精巢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性腺在4月初开始进入繁殖初期的快速发育,4月中和4月底生殖细胞已明显增大,至5月上旬染滤已被成熟的生殖细胞充满,5月中旬前后生殖细胞被分批排放,5月下旬和6月上旬性腺进入休止状态,至此,形成了一个繁殖期,在繁殖期内,高龄贝比低龄贝发育  相似文献   

10.
培育密度对菲律宾蛤仔浮游幼虫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浮游幼虫试验密度为5,10,15,20个/ml,各组幼体的平均日生长速度依次为18 7,12 1,11 2,8 3μm,成活率依次为88 0%,82 0%,79 8%,50 4%。综合分析认为,菲律宾蛤仔浮游幼虫在生产中育苗密度以10个/ml,15个/m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虎嘉鱼(Hucho bIeekeri K.)的食性及食物消化的研究结果,其食性以水生昆虫和鱼类为主食。虎嘉鱼是较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这一研究对虎嘉鱼的开发和利用及人工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蛤仔室内催产研究——阴干、氨海水和性诱导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初步探索菲律宾蛤仔在室内催产方法和步骤:即先将性腺成熟的亲蛤阴干、后用氨海水浸泡,再以氨海水加雌性腺稀释液诱导亲蛤排放精卵。试验结果是:阴干时间1/2至24小时都可以催产,一般应控制在16小时内。氨海水催产有效浓度为O.00015N至0.00225N,以0.00075N氨海水,浸泡14小时效果最好。0.00075-N氨海水加雌性腺稀释液(适宜浓度为25至150毫克/升)联合诱导,催产成功率达96.2%。用本文催产方法特点是:潜伏期短,一般在30分钟内;催产率高,在海区产卵高峰期,室内催产率72-100%;排卵量大,多数在76万粒/个以上;受精率、孵化率和D形面盘幼体出现率均接近100%,并能在室内条件下正常发育变态,培育到稚贝。  相似文献   

13.
翡翠贻贝幼虫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翡翠贻贝幼虫饲料的研究成果。翡翠贻贝的受精卵在水温27.7—29.3℃,48小时就发育成早期直线绞合期幼虫,开始具有摄食食物的能力。此时以球藻为饲料的幼虫,其生长速度与不投饲料的相似,而活动能力反比不投饲料的差,至第7天就全部死亡;以扁藻为饲料的幼虫其早期生长也同不投饲的近似;以酵母的饲料的幼虫生长快,存活率高。但当发现到了壳顶幼虫期,以酵母为饲料的,生长发育慢,活动能力弱,死亡率高;以扁藻为饲料的生长发育快,但死亡率较高。对于壳顶期幼虫如果饲以酵母和扁藻的混合饲料,则生长速度同单独饲以扁藻的接近,但明显地能提高幼虫的活动能力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对菲律宾蛤仔在 27. 0~-1. 7℃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失重率及保活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菲律宾蛤仔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菲律宾蛤仔的最肥季节为每年的 3~ 7月,出肉率(干物计)最高可达 10%;(2)最低保活温度为-1.7℃;(3)-1.0~-1.7℃可保活13天,存活率91%;(4)-1.0~1.7℃保活,保活时间最长,失重率也低,主要化学成分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渤海中华哲水蚤桡足幼体摄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42个含有食物的消化道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桡足幼体营浮游植物食性,主要摄食硅藻类,其中辐圆筛藻,未查明的圆筛藻和星脐圆筛藻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对象。它在渤海所食物类群,几科没有季节变化,四季都以硅藻类居绝对优势,食物类群更替率各季平均只有0.5%。它所摄食的食物种类则有一定的季节变化,食种类更替率各季平均为12.7%。它的摄食强度以冬季为最高,春,夏次之,秋季最低,它对环境中的饵料浮游植物有  相似文献   

16.
真鲷幼体的摄食与营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真鲷幼体摄食与营养研究结构表明:真鲷幼体的日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早晨及停晚分别出现日摄食的两个高峰。葡萄糖为真鲷幼体生长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主要贮存于幼体的肌肉和肝脏中,氨基酸是幼体生长的重要物质,其鲷幼体体内必需氨基酸的可能种类有11种。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液体迷宫和固体诱饵实验方法研究了DM(二甲亚砜,下同)和甜菜碱对麦穗鱼的诱食活性,并对麦穗鱼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0.01%的DM对麦穗鱼有诱食活性,在饵料中添加0.5%的甜菜碱时鱼的咬饵次数最高。麦穗鱼摄食行为的引发和继续是在视觉、嗅觉、味觉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此外,麦穗鱼对饵料的形状和颜色也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菲律宾蛤仔滤食率、清滤率和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于1997年12月,1998年3月、7月,1999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室采用静水方法对9土0.1℃,16土0.5℃,22土0.2℃,26±0.6℃下菲律宾蛤仔的滤食率FR、清滤率CR、吸收率AE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9~22℃温度范围内蛤仔滤食率、清滤率、吸收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2℃达到最大值,并且各温度间差异显著(ANOVA,P<0.05)。当温度达到26℃时,滤食率、清滤率、吸收率均有所下降,但和22℃值比较差异并不显著(ANOVA,P>0.2)。说明蛤仔对温度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