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水库经济鱼类捕捞,多采用以“赶、拦、刺、张”联合渔法为主、其它捕捞方法为辅的作业形式,存在捕捞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捕捞成本高等问题。为破解水库捕捞作业难题,开展了“自动升降组合式定置捕鱼网具”研究设计工作,以空气作浮力实现网具的自动升降,光诱捕鱼并安装防逃设施,远程电控实现网具自动按时升降,实现水库捕捞的机械化、自动化,加速水库渔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1965年水库“赶、拦、刺、张”联合渔法的研究成功,促进了我国水库中上层鱼类捕捞的发展。但是,联合渔法在目前还存在赶鱼速度慢,使用网具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提高经济效益,近几年来,电赶渔法开始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刘跃 《水利渔业》2001,21(4):53-54
总结了辽宁省各水库在捕捞生产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深水网箔作为水库捕捞的主要网具有必须长期坚持使用,疏目拖网作为水库捕捞的补充网具应该适时应用,冰下大拉网作为水库冬捕的主要网具应该因地制宜地使用,赶鱼技术作为深水网箔渔法的延伸应该广泛应用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鱼三层刺网分布于辽宁省桓仁县等地,网具长带形,作业时若干片网连成一列,敷设于鱼类经常栖息洄游的水域,依靠浮、沉子作用垂直张开,使鱼类刺入网目或缠裹在网衣兜中而达到捕捞目的。这种网具作业场所广泛,深水、浅水、静水、流水、冰下均可作业,是桓仁县浑江水库春季捕捞公鱼的主要网具之一。每片网日产20—50kg,最高160kg。一、网具结构公鱼三层刺网由不同网目的内、外网衣装配而成。网目尺寸依据捕捞对象的个体大小而定。浑江水库公鱼三层刺网的内网衣目大17—26mm。其中目大26mm 网用于捕捞早春首批上溯产卵的2龄公鱼;目大20—23mm 网捕捞体长9—12cm的公鱼。现以内网衣目大20mm 的三层刺网为例,介绍如下。1.网衣内网衣:用直径0.13mm 胶丝(锦纶单丝)双死结编织,纵目使用。长120m(6000目),  相似文献   

5.
拖网是一种先进的运动性渔具。双拖作业特点就是利用两只渔船拖曳一顶袋形网具.将其所经过地段的鱼、虾类等捕捞对象拖入网内,作业主动灵活,操作简单,劳动强度轻,可以捕捞水库中各种鱼类,捕捞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拦、赶、刺、张、围”联合渔法是目前国内水库捕捞生产行之有效的主要渔法。尤其是一些大、中型水库,由于受鱼类活动规律、水库底质、水位落差、渔获运输、气象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一些渔具的使用。因此,多年来各地水库集中捕捞生产多采用“拦、赶、刺、张、围”联合渔法。  相似文献   

7.
《渔业现代化》1974,(1):43-43
淡水湖泊和水库中的淡水鱼,由于水底有障碍物,不能用网具进行捕捞。为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了该装置。特别是利用了鱼类喜爱水泡声的习性,使淡水湖泊和水库中的淡水鱼易于诱集和捕捞。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外塘养鱼的捕捞,主要使用大拉网,辅以流刺网和踏网等。这些网具捕捞鲢鱼和鳙鱼效果良好,但捕捞鲤、鲫等底层鱼类却很不理想。在围拦养鱼中,除鲢鱼和鳙鱼外,鲤鱼和鲫鱼也是主要种类。然而鲤鱼和鲫鱼因起捕率低,当年投资不能回收,直接影响围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精养中、小型水面电拖网网具设计的原理及特点,网具结构和作用;网具的捕捞原理,网具尺度的确定及材料选用和电拖网网具装配工艺等。试捕试验表明,其捕捞性能优良,上层鱼类起捕率达96%以上,中,下层鱼类起捕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0.
鲤鱼为大水面水域中的一大优势种群。但鲤鱼属底层鱼类,且对网具较敏感,当它碰到网具时,既可钻底过网,又可转身避网,因此,一般的剌网和定置张网渔获率都很低。长期以来,捕鲤成为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捕捞的一大难题。笔者根据东北松花湖水库单层刺网和浙江新安江水库变水层单层刺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大中型水库普遍推广应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基本解决了鲢、鳙等上中层鱼类的捕捞问题。但这种渔法,作业规模大,周期长(一般一个作业周期为30天左右),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为此,目前有些省份在联合渔法中采用电驱赶鱼的方式代替网赶,减少了许多网具,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集鱼方法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水库渔业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向。我国各地水库集鱼方法除采用“网赶”外,各地还陆续进行了白板赶鱼、气幕赶鱼、声响配合网具赶鱼等试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有这些,对水库渔业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以上方法尚有不足之处,因此研制适应于库形和底貌复杂的水库捕捞集鱼装置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李长春 《淡水渔业》1976,(10):23-30
十几年来,我们先后试制了9张索罟围网,对网具结构、装配及其渔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践证明:索罟围网是水库中上层鱼类捕捞的有效网具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作业范围广、操作简便、精巧灵活、适于追捕鱼群、起捕率高等优点。现就有关资料分几个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史顺兴 《中国水产》2011,(12):42-45
所谓野杂型鱼类,是指在水库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自然繁殖和生长的鱼类。综观当今水库渔业,对于鲢鳙鱼的放养和捕捞,其技术已日趋完善,大都能形成规模生产了。然而,对于其他野杂型鱼类的捕捞,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基本不捕,有的间或捕些,有的则辛勤捕捞,补充颇丰。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银鱼移植技术的推广普及,水库银鱼移植面积越来越大。但由于银鱼属小型鱼类,捕捞方法不同于水库内的大型鱼类,因此,不少单位到南方湖泊中学习银鱼的捕捞技术方法。但水库与湖泊相比,具有面积小,库形复杂多变,水较深的特点,应用湖泊银鱼拖网在水库作业,操作麻...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渔业的发展,组合型网具逐渐被人们发现、使用、推广。罾网原是一种小型定置性网具,过去多用于小型河沟中小型鱼类的捕捞,捕捞量十分有限。近年来,人们对罾网进行了改造,并与箱网相连接,形成组合型网具(见图1),不仅解决了捕捞死鱼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捕捞效果,扩展了应用范围,被广泛应用于高温季节大、中型水体吃食性鱼类的捕捞。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全国银鱼捕捞渔具渔法现场演示会于10月17日至19日,在我省信阳地区南湾水库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50多个单位,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通过技术交流、网具展览、捕捞演示三种形式,展示了当前我国银鱼捕捞网具及捕捞技术的最新成果。这次会议由全国银鱼移植增殖技术协作组主办,南湾水库管理局承办。会  相似文献   

18.
红鲌属鱼类是水库中常见的中上层敌害鱼类,对于刚投库的鱼种具有极大的危害。目前,清除红鲌属鱼类的方法除采用跳网捕捞及在产卵场用药物毒杀其鱼卵外,其它有效的方法还不多见。湖北省京山县惠亭水库渔场根据蒙古红鲌易进张网和翘嘴红鲌喜欢跳跃的不同行为生态,近几年来结合成鱼捕捞生产使用密眼张网和跳网大规模歼捕红鲌属鱼类(主要是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  相似文献   

19.
灯光敷网作业是利用就鱼和上层鱼类的趋光习性,用人造光源先将鱼群诱集到渔船周围的光照区内,然后再诱导至已敷设在船艉部水域中的网具内,提绞网具,达到捕捞目的。目前,东海海域就鱼及上层鱼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为加强对东海外海鱿鱼、上层鱼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减轻对带鱼为主的经济鱼类资源捕捞压力,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作业结构,使海洋渔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1996年温岭市借鉴舟渔公司北太平洋灯光就鱼钓的光源装置技术和台湾灯光敷网的操作方法,在6艘渔船上进行灯光敷网作业试验,获得了成功,1997年作业船只发展到20…  相似文献   

20.
丘陵山区的中型水库大多数属于一股营养型水库,放养10厘米以上大规格鲢鳙鱼种为主。江西省宜黄县1680亩的下南水库养鱼十余年来,之所以亩产鲜鱼都在40公斤以上,这与水库捕捞强度和捕捞种群结构比较合理有关。 1、捕捞强度水库养鱼既不能借捕,也不滥捕。捕捞强度过低,使水库鱼类资源负荷量过大,鱼类群体的个体生长率降低,大量营养物质只能维持鱼类生命活动的消耗;捕捞强度过高,水库鱼类群体负荷过低,水中大量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利用而浪费。下南水库的捕捞强度为60%左右。 2、捕捞种群结构下南水库鱼类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