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壳松(又名海南粗榧)属于粗榧科的粗榧属。这一属共有八种,产亚洲东部。我国有六种,分布于秦岭以南、山东鲁山以南,直至台湾和海南。据《海南植物志》所载:海南岛有海南粗榧、粗榧和三尖杉等三种(见附表)。在《海南木材》一书中,海南粗榧和粗榧的原用名称均为“红壳松”,木材商品名统称为“粗榧”。  相似文献   

2.
珍稀濒危抗癌植物海南粗榧种群结构和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样方法研究霸王岭及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种群结构特征,共取样方24个,总调查面积为10 400m2。记录海南粗榧的胸径及高度等形态指标,并将海南粗榧按高度及胸径分为5级,以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3龄海南粗榧幼苗成活率很低,从而导致海南粗榧种群结构不稳定,Ⅴ级大树数量不多。通过其生物量和生物碱含量估算,推算出海南粗榧经济价值,就霸王岭和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含高三尖杉酯碱这一项的经济价值来看,就约为225 107.4万元,其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保护好海南粗榧,做好海南粗榧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对恢复和维护良好的海南粗榧种群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缓解市场上对三尖杉酯碱等的急切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以1996—2005年观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种群内的海南粗榧植株各林龄存活率、幼苗高度增加比、幼苗高度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年最高温度对各种群海南粗榧幼苗的存活率影响最大,年最低温度对各种群海南粗榧幼苗的植株高度年增加值影响最大,而土壤的厚度及湿度严重影响了海南粗榧幼苗的生长。因此,在保护海南粗榧野生种群的生长过程中,应注意其生长环境(主要是温度及土壤)对植株的影响,以便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并改善植株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大濒危植物海南粗榧的种群数量,对海南粗榧进行就地及迁地抚育研究,结果表明:1)在就地抚育过程中,适当增加光照以及增施肥料对海南粗榧株基径的增长有显著影响,对其叶绿素增长有显著影响,并且显著降低SOD酶活,缓解其逆境条件。2)迁地抚育过程中,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对海南粗榧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营养土作为基质的海南粗榧幼苗叶片叶绿素也有极显著增加;除了降低光照对SOD酶活性增加有影响外,其他环境因子都会降低SOD酶活性。3)人工抚育手段能很好地促进海南粗榧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对海南粗榧茎段外植体灭菌和愈伤组织诱导实验研究表明,以海南粗榧温室扦插苗的嫩茎作为外植体,70%酒精1min,0.1%氯化汞溶液12min表面消毒处理效果最好;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NAA+0.5~1.0mg/L BA+2.5~4.0mg/L 2,4~D。  相似文献   

6.
海南粗榧(Cephalataxus mannii)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主产海南,该树体内含有多种生物碱,抗癌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资源匮乏,已列入国家濒危保护植物。笔者通过资料查阅并结合实践工作,初步总结海南粗榧种苗繁育技术,对今后海南粗榧育苗及种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南粗榧是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可以提取出显著的抗癌特效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该文主要对海南粗榧资源研究、种群与群落学研究、核形态学、药用成分、内生真菌、遗传多样性、繁育技术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海南粗榧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霸王岭的海南粗榧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虽然不同样方中的乔木层、灌木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但同一样方中乔木层和灌木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保育群落中的优势种主要有红紫麻(Oreocnide rubescens)、野芭蕉(Musa wilsonii)、药用狗牙花(Ervatamia officinalis)等;保育区内海南粗榧成年和幼体植株生长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不同基质及其配比,不同生根剂种类及其浓度在不同季节进行海南粗榧扦插。结果表明,9个处理间的扦插生根率、根条数和最长根长均达到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海南粗榧在海南宜在秋冬季进行扦插,以甘蔗渣1∶1拌表土为基质,IBA浓度1 500 mg/L为生根剂时其扦插生根率最高,达到84.89%,是最低处理的1.50倍;而以锯木糠1∶1拌表土为基质时根条数最多,为9.55条;以椰糠1∶1拌表土为基质时根系最长,达到12.83 cm;甘蔗渣、锯木糠及椰糠分别以1∶1拌表土为基质均适用于海南粗榧的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15日,在土名羊岩山坡上发现了一株雌雄同株的“两性”榧树。 香榧是个总的称谓,可分细榧和粗榧两种。细榧为嫁接之榧,粗榧为实生之榧。同为红豆杉科榧树属,雌雄异株植物,常绿乔木。雌雄同株的榧树实属罕见。 该榧树枝叶茂盛婆娑,呈麻菇状,树龄逾百年。同株树上,雄花蕾、幼果、混合花芽,或雌花蕾、混合花芽同时生在同一小枝条上的情景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1.
在香榧母树上采取1年生三叉枝或五叉枝,沙藏,于3月春分前后对粗榧进行高位截砧多枝嫁接,嫁接后做好整枝除蘖、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嫁接成活率可达88.12%。  相似文献   

12.
大姚县粗榧生境条件及分布现状初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粗榧为珍稀濒危物种,为我国特有种。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了大姚县粗榧生境条件及分布现状,确定了粗榧在大姚境内分布的面积和数量,为保护粗榧资源,研究粗榧群落特点,扩大粗榧群落规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看了《云南林业》1987年第2期刊登的《宁蒗县发现三尖杉》一文后,不禁引起我的一些联想。约在10年前,我曾受领导的委托,调查三尖杉属一些树种的地理分布而到云南了解情况。当时,在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林学院的专家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许多三尖杉属植物标本,初步的结论是:海南粗榧可能是海南岛的特产,云南并无天然分布。然而,过去的资料一直记载,云南省的富宁和麻栗坡也有海南粗榧分布,连1982年出版、由中国林科院等单  相似文献   

14.
香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榧,又名细榧、玉山果,属红豆杉科,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之一。香榧的品种很多,包括细榧(直榧)、芝麻榧、米榧、茄榧、拔牙榧和圆榧(木榧)等。一、树种特性香榧为浅根性、半阴性常绿高大乔木。树冠呈宝塔形,主干直立高度可达20~30m。性喜温和湿润气候。一般自然分布在海拔250~700m的山腰谷地、溪流两旁坡地,以及村旁路边、房前屋后的空地,在土层肥沃深厚、质地松软的砂坝上或排水良好的黄泥土上生长良好。实生树一般需15~20年才开始结果,20~30年后达盛果期。香榧雌株需雄株花粉授粉受精后才能结果。一代榧果从花蕾分化到果实采收,需三个年头,计29个月;挂果需两个年头,计17个月。雌树4月中下旬开花,6~7月受精孕果,到第二年9月上中旬成熟,当年6~8月间出现第一次大量幼果脱落。第二年4月20日前后,新枝又开花结果,此时2年生幼果出现第二次落果高峰;因9月上中旬上年生的果实成熟,所以一株树上可同时见到大小不同的两种果实,大的为上年的果实,小的为当年的果实;再算上贮藏的上年果实,因而有“千年香榧三代果”之说。二、育苗1.实生苗繁育。9月上中旬,采集充分成熟的种实(可选细榧或圆榧),去除假种皮后,在室外用湿砂与种子层积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粗榧的生物学特征、习性及其在园林方面上的应用,探讨了粗榧苗木繁育种的圃地选择、种予采集、层积处理处理、播种方法、苗木管理、出圃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莫锦华  李意德  许涵  陈德祥 《热带林业》2007,35(4):22-24,16
以海南尖峰岭林区的坡垒等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青皮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和海南粗榧等2种珍稀濒危植物为对象,通过GPS定位调查、样地和样线调查等方法,研究了14个物种在尖峰岭保护区的分布、种群数量及其群落组成特征,并通过对各类干扰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珍稀濒危植物的相应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浅谈云南余甘子的良种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云 《云南林业》1995,(3):22-22
浅谈云南余甘子的良种化汪云余甘子(phyllanthusembicaLinn)又名油甘、滇橄榄、喉甘子等,是大截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3米,是一种粗生易管、早结丰产的多年生果树。它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云南和...  相似文献   

18.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寻找抗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周恩来同志生前指示,历尽千辛万苦,深入丛山峻岭,找到了一批具有抗癌作用的树种,现简要介绍如下: 1、海南粗榧。它生长在海南岛等地,当地人叫它“红壳松”。研究人员从它身上提取的抗癌药物叫“三尖杉脂碱”和“高三尖杉脂碱”,专治血癌即白血病,科技工作者对这种树进行了造林试验并取得成功,如今已有成片的粗榧林长起来了。 2、三尖杉。这种树含有“三尖杉脂碱”、  相似文献   

19.
磐安县香榧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2002年和2003年6—10月,作者对磐安县香榧的种质资源及自然分布进行了调查,将全县香榧的品种类型资源分成长榧类、圆榧类两大类,主要有细榧、大香榧、丁香榧、獠牙榧、大圆榧、中圆榧、小圆榧7个品种(或类型),主栽品种是细榧,其余属自然类型;论述了几个主要品种(或类型)的经济性状,同时提出了加强对磐安县香榧种质资源保护,大力发展、推广细榧这个优质品种,合理开发利用其它自然类型等发掘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榧树变异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笔者在省内实生群体发现零星分布着一类生长迅速的榧树变异类型.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体系对榧树速生变异类型与榧属其他5个种、2个栽培变种(香榧、云南榧、巴山榧、九龙山榧、日本榧、榧树、长叶榧)等共21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合叶形指数的方差分析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进行了研究材料的亲缘关系聚类,探讨了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榧属5个种、2个栽培变种及榧树变异类型的21个样品可以分为5组:长叶榧组、榧树变异类型组、包括香榧在内的榧树组、巴山榧、九龙山榧、日本榧组,而云南榧自成一组;榧树变异类型与长叶榧亲缘关系较近,其叶片形态偏向长叶榧;各种间叶形指数差异极显著,榧树变异类型的叶形指数显著不同于与其他样品.但推断本研究中榧树变异类型是长叶榧的自然变异,还是长叶榧与其他榧树的杂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