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结合生化技术分析屯冬小麦春化期间的玉米赤霉烯酮特异结合蛋白。表明在冬小麦幼苗中存在着ZEN的特异结合蛋白。ZBP对ZEN的结合具有可饱和的性质,Scatchard分析表明解离常数Kd=1.9×10^-7mol.L^-1结合位点数目n=6.2pmol.mg^-1可溶性蛋白。30%饱和硫酸铵沉淀可使ZBP纯化3-4倍。对ZBP进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3H-ZEN结合到两  相似文献   

2.
3.
自然越冬过程中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测定了冬小麦自然赵冬期间不同部位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现越冬冬小麦的分蘖节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呈双峰曲线,10月底和1月初分别出现最高值。根尖中含量与分蘖节中的含量变化基本同步,但前期无明显峰值。在1月初根尖和分蘖节同时出现峰值时,根尖中的含量约为分蘖节中含量的10倍。02-10以后,各部位含量的均降至较低水平。说明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变化与春化过程密切相关。鉴于根尖和分蘖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技术,研究了小麦春化幼苗的根尖和茎尖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存在及分布。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在根中集中存在于根尖最前端约1mm长的区域,即根冠和分生组织区,至伸长区逐渐减少。在茎尖中,生长锥下方的分蘖节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很高,与生长锥相邻的叶原基内侧也有较高量的分布。顶端分生区的荧光反应较弱,侧芽(分蘖)原基呈负反应。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和电镜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越冬期内源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和茎尖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秋末冬初气温逐渐降低,日照缩短,茎尖ZEN含量逐渐增加,11月下旬含量达到高峰,随后急剧下降,到1月下旬又出现一个小的含量高峰。在小麦茎尖ZEN含量出现高峰前后(11月底,12月初),茎尖细胞中线粒体和质体的体积增大,形状也发生变化,线粒体从低温诱导前的圆球形变为长形、哑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了冬小麦和棉花开花期间雄、雌蕊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发现随雄、雌蕊的发育进程,其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逐渐增多,开花当时达高峰;冬小麦的种胚形成过程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比开花后稍有增长,籽粒在成熟时大量积累淀粉,此时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下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7.
自然越冬过程中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测定了冬小麦自然越冬期间不同部位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现越冬冬小麦的分蘖节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呈双峰曲线,10月底和1月初分别出现最高值。根尖中的含量与分蘖节中的含量变化基本同步,但前期无明显峰值。在1月初根尖和分蘖节同时出现峰值时,根尖中的含量约为分蘖节中含量的10倍。02-10以后,各部位含量的均降至较低水平。说明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变化与春化过程密切相关。鉴于根尖和分蘖节含量远高出其他部位,推测分生组织是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的活跃部位。  相似文献   

8.
玉米赤霉烯酮与冬小麦短日春化效应(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证明高等植物体内源产生的小分子活性物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与植物的春化作用和光周期诱导密切相关,但对其调控机理尚不明。本文报道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幼苗在短日春化过程中内源ZEN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研究短日春化现象的内部机制提供新线索。植物材料:选用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燕大1817。处理方法:小麦干种子用0.1%HgCl2浸泡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并浸泡过夜。将吸涨种子均匀播在铺有以无菌水浸湿滤纸的培养皿中,25℃下暗中萌发两天,然后播种于温室花盆石中,设5个处理:①长日光周期(…  相似文献   

9.
玉米赤霉烯酮污染饲料对人、畜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水平的提高已不容忽视。为玉米赤霉烯酮监控提供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和试验数据,对其提纯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纯化条件,以二氯甲烷和NaCl溶液为提取剂,湿填硅胶柱为富集净化柱,用6 ml的甲醇溶液洗脱,采用HPLC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讨F-box蛋白在小麦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利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了一个小麦F-box蛋白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质从序列特征、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F-box蛋白由362个氨基酸组成,在N端和C端分别存在一个F-box保守结构域和一个DUF295保守结构域(功能未知),该蛋白质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23.48%)、扩展束(25.41%)和无规则卷曲(47.24%)为主,在94-115位点处可能存在一个由内向外的跨膜区,N端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该F-box蛋白与二穗短柄草、玉米和水稻的F-box蛋白相似性较高,进化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盐析、G-75凝胶过滤层析和DEAE-葡聚糖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技术,从牛心中分离出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获得了纯品H-FABP。采用噬菌体随机展示七肽库,以H-FABP为靶标,对其亲和配体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了与H-FABP有特异性亲和作用的配体序列,为其临床检测急性心肌梗塞新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控制单核能大小,将^16O离子注入小麦种子胚乳,结果引起M1代幼苗可溶性蛋白质的较大变化。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凝胶胶片的扫描曲线显示:1)在高剂量的处理中,有的峰消失;有的峰高于对照,中、高剂量值呈升高趋势;有的峰低于对照,中、高剂量值呈下降趋势。2)按分子量的大小将可溶性蛋白质分成5个区段,并计算不同区段蛋白质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第2区段的相对含量降低(分子量较大区段),而第5区段相对含量升高(分子量最小区段)。3)同时也表明,低剂量效应表现异常。本文也讨论了诱变胚乳对胚作用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普通小麦不同品种的类燕麦贮藏蛋白(avenin-like)基因序列的多样性及其表达产物的加工品质效应。【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构建JN542444原核表达载体后转入表达菌株Escherichia coli Rosetta gami B(DE3),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并通过His-Trap HP柱纯化蛋白后进行微量掺粉试验。【结果】克隆获得22条avenin-like新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JN542443-JN542464),长度均为855 bp,且均具有可编码284个氨基酸残基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无内含子;半胱氨酸数目及位置相对保守,除JN542452含有17个Cys外,其余avenin-like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均含有18个Cys,且位置相同,预测可能形成7个分子内二硫键和4个分子间二硫键;发现3条罕见的avenin-like假基因(JN542448、JN542455和JN542456),均因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引起基因沉默;7份小麦品种共享一条avenin-like亚基,并与GenBank中来自普通小麦的HM027636完全一致,暂将该亚基命名为“Avenin-likeⅠ”;系统演化分析表明avenin-like编码蛋白与LMW-GS关系最近,与ω-gliadin的亲缘关系最远;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成功表达,对纯化蛋白进行微量掺粉试验,发现Avenin-likeⅠ型蛋白亚基对小麦加工品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结论】avenin-like在供试小麦品种中具有很低的多态性,且Avenin-likeⅠ型亚基能提高面粉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5.
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在调控植物发育与物质合成中发挥重要功能。为探讨一个钙依赖性蛋白激酶-TaCPK34在小麦淀粉合成中的功能,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virus induced gene-silencing,BSMV-VIGS)将该基因沉默,并在田间条件下测定灌浆期间沉默植株籽粒内TaCPK34基因的表达量及成熟籽粒的淀粉性状。结果表明,在花后15 d、20 d、26 d和30 d,BSMV-VIGS-TaCPK34沉默植株中TaCPK34基因表达量受到显著抑制(63.8%~97.8%); BSMV-VIGS-TaCPK34沉默植株成熟籽粒淀粉含量、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0%、7.1%、4.4%和11.0%);扫描电镜观察发现BSMVVIGS-TaCPK34沉默植株成熟籽粒内淀粉粒排列疏松且数量减少。这些研究结果表明TaCPK34在小麦籽粒灌浆期间对籽粒淀粉的合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不同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种籽粒形成期旗叶、籽粒氮代谢主要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分析,阐明其源、库氮形态以及相关酶活性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高、中、低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各2个,研究籽粒形成期硝态氮、氨态氮与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形成期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蛋白质积累量呈现为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蛋白含量品种>低蛋白含量品种。随籽粒发育,3种类型品种籽粒硝态氮含量逐渐下降,成熟时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蛋白含量品种>低蛋白含量品种。籽粒、旗叶氨态氮含量与籽粒硝态氮含量呈类似变化趋势,成熟时氨态氮含量因品种而异。旗叶NR活性随籽粒成熟而降低,低蛋白含量品种NR活性低于高、中蛋白含量品种。旗叶和籽粒GS活性均随籽粒的成熟而下降,中、高蛋白含量品种趋势相似,而低蛋白含量品种籽粒和旗叶GS活性变化趋势不同,籽粒成熟时旗叶仍保持较高的GS活性,而籽粒GS活性则降至很低。【结论】籽粒硝态氮含量与旗叶NR活性和籽粒GS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氨态氮含量与旗叶NR、GS和籽粒GS活性的相关性均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蛋白含量品种由源(叶)向库(籽粒)供给硝态氮的能力强于中、低蛋白含量品种。但低蛋白含量品种对硝态氮的利用更为充分。高蛋白含量品种较高的旗叶NR活性和较高的籽粒GS活性使其氮素同化能力高于中、低蛋白含量品种,这为籽粒蛋白质合成提供了充足的底物,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膜结合ATPase的动力学参数变化以及Ca~(2+)对它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①高温胁迫下的Km值低于常温下的Km值。②Ca~(2+)处理的Km值低于对照的Km值。③常迫下的V_(max)值高于高温下的V_(max)值。④Ca~(2+)处理的V_(max)高于对照的V_(max)值。由此可以看出,高温胁迫下,ATPase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增大了,但酶量减少了,使V_(max)值下降。Ca~(2+)处理对两者都有正效应,因而对高温胁迫有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84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有苗头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小麦品种表现为感蚜虫。比较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上麦蚜的蚜量比值可知,对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及混合种群表现感虫性的品种(系)分别占供试小麦品种(系)的86.90%,57.14%和86.90%。麦蚜的消长曲线也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不抗蚜虫。  相似文献   

19.
高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2个耐热性存在差异的小麦品种中国春和偃展4110为材料,采用42℃高温对4叶1心幼苗进行时间梯度胁迫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可显著诱导小麦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并表现为先升后降,CAT的活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在2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偃展4110的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中国春,而中国春的POD活性在胁迫早期与偃展4110无显著差异,胁迫后期显著高于偃展4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