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对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总结延安"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延安当前深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四个建议:即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和农业组织体系;建立"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引导体系,辐射带动周边的村子;构建投入保障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一村一品";加强农民培训,使"一村一品"具有生命力和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一是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创造"一村一品"一园一景",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指导思想,构建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园和文化旅游特色村。让游客在享受乡村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的同时,能够有看、有玩、有学、有做、有买,体会纯正的乡土风味和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及都市农业向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72-174
日本"一村一品"的优势在于:首先,其构造了产品推广平台,通过平台可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在着眼本地的基础上不断面向全球发展。其次,采取主动宣传的方式,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再次,注重对专业性及素质性带头人才的培养。最后,在政府和农民间形成了良性的交流机制,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我国从日本的"一村一品"活动中应该学习三点经验:一是必须发展有特色的农业产品,发挥品牌优势;二是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对"一村一品"优秀人才的培养;三是建立政府和农户间良好的交流机制以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系统梳理了江西省国家级"一村一品"现状及发展存在的六大突出问题。基于对国内外"一村一品"创新发展经验的总结借鉴,认为解决江西省"一村一品"发展的根本问题仍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而从科技创新视角,提出了助推"一村一品"实现现代产业化发展;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让产品与市场无缝对接;依托科技创新解决"一村一品"建设关键瓶颈以及依托体制机制改革做好科技创新保障等五大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我省在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咬定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良性发展格局,极大提升了农村经济整体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我省符合"一村一品"专业村条件的有907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6.75%;符合一村一品专业乡镇条件的有125个,占全省乡镇总数  相似文献   

6.
中央高度重视"一村一品"的发展,从"一村一品"到"多村一品",从"一乡一业"到"一县一业",浙江省的"一村一品"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之路。文章以浙江省6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典型案例,研究浙江省特色的"一村一品"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村一品"发展概况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4种典型模式:特色农产品及其副产品发展模式、传统手工艺品发展模式、立足特色发展旅游业模式、城市(特区)郊区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一村一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海城市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本地区农业"一村一品"建设,努力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规划引领、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科技支撑、典型示范和龙头牵动等多种有效措施,农业"一村一品"建设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全域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一、"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在近年来的建设过程中,海城市以突出特色为主线抓"一村一品",以鼓励扶持为  相似文献   

9.
杨林 《北京农业》2008,(9):42-45
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一村一品"的大背景下,北京正在积极整合调整其传统的特色精品农业,进一步挖掘其农业的地域特色性和多样性。本文就以农业经济学的观点从北京的地理环境特点对当地农业的影响,京郊特色精品农业的分布格局和发展,以及北京特色精品农业与"一村一品"相结合等几方面,论述"一村一品"对北京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搞好"一村一品"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村一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是指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组织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建设,发展市场潜力大、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形成特色块状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搞好"一村一品"建设,推动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江县白米乡党委、政府将发展前景好的"柚子"生产作为全乡的主导产业,在这一产业上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利用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相关数据,以中国热区为研究视野,从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数量、区域分布、主导产业和产品类型、年度获批情况等方面系统梳理热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现状;研究探讨热区全国“一村一品”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产品、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产品之间的品牌关系;在此基础上,剖析热区“一村一品”发展中存在的缺乏统筹规划、主导产业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够明显、产业化水平低、缺乏能人带动等主要问题,并从坚持规划引领、构筑质量安全体系、强化品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一村一品"提升工程试点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各试点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品牌类型、种植和销售分布、市场认可度,剖析了"一村一品"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陕西省农业品牌提升的基本路径:做大做强主导产品和产业;注重品牌的文化建设;提高品牌质量;开拓市场竞争力,以进一步有效推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使其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集群,从而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3.
自"一村一品"提出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为更好地从微观的视角探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选取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金鸡村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其藜蒿特色农业成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村一品"须具备四个要素:特色优势、高市场占有率、好的经济效益、质量品牌效应。发展"一村一品"是榆次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依托榆太同城化、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诸多机遇,按照"粮食集约化、蔬菜设施化、养殖园区化、加工龙头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实施进程中,要科学谋划,高标准绘制"一村一品"发展蓝图,整合要素,多方位探索"一村一品"发展路径,多措并举,全力务求"一村一品"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一村一品"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建立"一村一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体系;探索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各种途径及发展模式;提出促进"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养殖业、林果业、园艺业,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优势主导产业"。一村一品作为一种有效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培育农村主导产业、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造就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舞台。一、发展一村一品的意义发展"一村一品"对推动特色农业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繁荣、实现脱贫致富具有独特的作用(一)一村一品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7.
<正>1充分肯定一村一品发展的突出成效一村一品在我国发展已有近20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已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和选择。特别是近年来,一村一品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突出、成效明显。1.1强村富民效果显著,发展一村一品已成为活跃区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的重要途径许多地方立足本地资源,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优先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培育专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一村一品",从字面上看,就是一个村要侧重抓好一个产业或者一个产品。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一村一品"这个概念是动态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意见》,江苏省近日要求各地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现代农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势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各地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色园艺、规模畜禽、高  相似文献   

20.
正前言:从2005年11月起,在农业部的主导和推动下,我国的"一村一品"建设正式高调亮相,要求每个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打造出属于本村的特色产品或者优质品牌,有效开发农村资源,实现乡亲们增收致富。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曾经的"一村一品"建设成效如何?现如今又面临哪些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呢?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